访谈人:司马一民
实现能源低碳化使用
司马一民:你们行业对环境改善,有哪些具体举措?
叶水泉:我主要在电力与建筑行业从事相关技术研究工作,近十几年集中关注建筑能源使用的低碳化问题。从大的方面来讲,我们主要就做两件事情。
一是为建筑创造一个良好的舒适环境。节能不以牺牲人的需求为代价,这包括建筑内部的温度、湿度、照度、气流组织、空气健康度等的维护与保持,以此来提高大家的工作效率。
二是追求建筑能源消耗
的低碳化。这个低碳化的技术路线就两条。首先是建筑节能。要减少建筑对能源的需求。建筑业所需能耗占国民经济所需总能耗的30%左右,所以说建筑业是个能耗大户,但同时也是一个节能潜力很大的行业。其次是尽量利用可再生能源,像杭州,就可以比较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太阳能在建筑里主要有两个用途,一个是光热应用,也就是常见的太阳能制冷、制热,另一个是发电,当然发电也有光伏发电和光热发电,目前相对成熟的是光伏发电。只要建筑需要,应优先利用太阳能制冷、制热,它属于能源一次交换,效率比较高。
司马一民:杭州有没有特别的政策来倡导建筑节能呢?
叶水泉:现在杭州有这样的政策:新建的建筑,至少要用一项新能源。包括光热、光伏发电,地热能等等都是属于新能源。
把太阳能热水器“装”进新的建筑里
司马一民:现在有个说法叫“能源革命”,这是什么意思?
叶水泉:能源的革命实际就是低碳化。低碳化的主要技术路线就两条:一个是节能,一个是采用可再生的新能源。
其实,重视低碳化,正是因为我们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我国每年新建建筑有20亿平方米,如果这些建筑依然全部选用分体式小空调,就意味着每年这些建筑的空调就需增加8000万千瓦的电力负荷。这是个什么概念呢?不夸张地说,这是英国全国的发电能力,这就可想而知问题的严重性。
司马一民:在杭州,太阳能的利用可行性高吗?
叶水泉:目前,从国际上来看,光热利用和光伏发电技术都很成熟,杭州有条件就应该尽量去运用,太阳能热水器就是比较容易运用的。新建的建筑可以在设计规划的时候就将太阳能热水器的设计放进去,现在不光屋顶可以装,建筑外立面的南面和东面也可以装。这样在夏天既起到隔热的作用,减少空调运转的负荷,同时也产生热水。这些在技术上都是可行的,关键是如何推广利用,最好由政府出面作引导。
今年我有个提案,是关于杭州的建筑能源低碳化以及太阳能的利用。在10年前,建一幢2万平方米的高楼应该算是规模很大了,后来发展到建造城市综合体,现在逐步开始“造城”了,比如钱江新城、临安青山湖科技城、余杭的未来科技城,像这些巨型建筑体就可以规模运用太阳能发电技术。特别是工业区,车间平面大、楼层低,就更加可行,如大江东新城等。萧山的达利集团,就是成批运用太阳能技术的先行者,现在,我们正在为萧山万向集团的车间改造屋顶,加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节能应该算大账
司马一民: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引导老百姓节能?
叶水泉:从国家的角度来讲,从节能的角度来讲,要调动老百姓节能的积极性,就需要动用价格的杠杆作用。适当地提高传统能源的价格,努力改变“节能不节钱”的现状。
再有,就是合理地进行城市的布局规划,要大力地发展公共交通。什么时候,当杭州的公共交通建设成和日本的东京一样好,大家都愿意选择公共交通,那么汽车尾气的污染自然而然也就少了。这就是说,我们在看见眼前利益的同时,更要考虑到长远利益,应该算大账。
杭州是个历史文化悠久、自然景观优美、经济实力强大的城市,对于我们发展低碳经济,相对于别的城市有非常多的优势。杭州城里老的工厂都搬离了市区,城里遗留下来的老工业厂房,我们应该好好地利用,如果拆了再建,这既是浪费能源又是环境污染。像拱墅区原有的杭丝联等老厂房,就做成了现在的创意产业园区,既美观、又实用,还环保。同时,新的工业厂房,应该按照转型升级新的节能要求来建设,决不应该低水平复建。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