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能源>  正文

加强环境治理保护“中华水塔”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8/24/2011 10:38:30   来源:中国环境报第2版

  ——《中国环境报》记者对话青海省环境保护厅党组书记、厅长杨汝坤

  本期对话人物

  杨汝坤,汉族,1965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曾先后任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青海省海西州人民政府副州长、中共青海省委副秘书长;现任青海省环境保护厅党组书记、厅长。

  对话人 杨汝坤 青海省环境保护厅党组书记、厅长

  采访人 中国环境报记者 安世远 通讯员 夏连琪 李生宝

  点击一

  焦点关注

  青海省环保工作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关键思路

  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严峻,部分区域、流域环境质量堪忧,污染减排形势不容乐观

  记者:杨厅长,就目前形势来看,青海省环保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杨汝坤:青海省“十一五”环保工作虽然取得了积极成效,但面临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就目前来看,全省环境保护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仍很严峻。近年来,青海省虽然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实施了一系列工程项目,但生态治理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手段不多、措施单一,生态环境处于保护与破坏、改善与恶化的相持阶段,从根本上扭转生态恶化的趋势任务十分艰巨。二是部分区域、流域环境质量堪忧。湟水流域污染治理任务艰巨,重点城镇和工业集中区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缓慢,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环境治理资金投入不足,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较大且循环利用率低,危险废物种类数量不断增加也带来了新的环境安全隐患。三是污染减排形势不容乐观。工程减排难度加大,结构减排空间缩小,管理减排任务繁重,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减排成效巩固任务艰巨。“十二五”新增加的氨氮和氮氧化物减排指标主要依靠规模化畜禽养殖的综合治理,以及实施火电、水泥企业脱硝工程和加快淘汰黄标车来完成,推进工作难度较大。同时,各地对环境保护重视不够的现象依然存在,环保机构的能力建设还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记者:杨厅长,您刚才提到湟水流域污染治理任务艰巨,那么今年青海省在加强湟水流域污染防治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

  杨汝坤:2010年4月7日,青海省委书记强卫在调研环保工作时指出:“保护好青海的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既是我们神圣的使命,也是我们对全省、全国和子孙后代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湟水河的污染治理已经刻不容缓。”青海省省长骆惠宁在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力争用3年时间在湟水流域推进污染物‘全测控、全收集、全处理’,从根本上改变水质,早日还青海人民一条清澈的母亲河”的目标。这是省委、省政府对沿湟各族群众做出的庄重承诺。强卫在省政府今年7月14日召开的湟水流域污染治理工作会议上做出重要批示:“湟水河是青海人民的母亲河,湟水流域是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保护好、治理好湟水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近些年来,湟水河污染治理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污染形势依然严峻,治理任务仍然艰巨。全省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湟水流域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坚持科学治水、依法治污,切实把污染防治措施落在实处,让湟水河得到休养生息,让湟水流域重现生机,早日还人民群众一条碧水荡漾的湟水河,为推动全省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和统筹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为此,我们将按照青海省委、省政府提出“三年见成效、五年实现彻底治理”的目标要求,全力推进集污染治理、生态文明建设、防洪泄洪、休闲景观为一体的综合治理工程,重点在“治、用、保、调、管”并举的治污策略上下功夫、求实效,力争使湟水河污染治理取得重大进展、实现水环境质量的根本改善。一是在“治”上下功夫,继续深化工业污染治理,健全治污体系。全面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建设和排污口整治,今年要重点做好西宁、海东段334个排污口的截污纳管工作,努力提高污水集中收集率。强化监控能力建设,在确保现有3个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在北川河、沙塘川河入湟水河段再增建两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实现水质动态监测管理。二是在“用”上下功夫,大力督促流域各地进一步加大现有城镇污水处理厂除磷脱氮提标改造及中水回用工程建设力度,最大限度地减少废水排放量,提高污水处理综合效益。三是在“保”上下功夫,协同有关部门不断加大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力度,实施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和水环境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充分利用湿地和滨河景观工程进行废污水再处理,采取综合措施改善水质。四是在“调”上下功夫,会同有关部门探索建立流域水量调配机制,通过区域水资源调配,有效增加径流量,提高枯水期水体纳污容量和水质达标率,解决流域缺水问题。五是在“管”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监管力度,督促各地建立河道巡查管护制度,积极开展沿湟河道采砂、洗砂和垃圾整治专项行动,确保水质不断改善。

  点击二

  焦点关注

  “十二五”青海环保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关键思路

  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探索符合青海特点的环保新道路,努力开创环保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力争到2015年,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增幅控制在国家核定的指标以内

  记者:今年是“十二五”环保规划的开局之年,请问“十二五”时期青海省环保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是什么?

  杨汝坤:“十二五”是环境保护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也是青海环保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全省环保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省环保工作将紧紧围绕生态立省战略实施和“四个发展”的要求,突出科学发展这一主题,立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和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新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环保优先,以解决影响可持续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以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为抓手,以保持和改善环境质量为根本,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为核心,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探索符合青海特点的环保新道路,努力开创环保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主要目标是:力争到2015年,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增幅控制在国家核定的指标以内。地表水消除劣Ⅴ类水质,长江、黄河干流国控断面水质好于Ⅲ类的比例保持在100%;湟水河流域地表水环境质量基本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标准,其他流域保持在2010年水平;重点城镇环境空气质量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达到80%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完善重点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等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环境监测能力实现重点县能监测、州地市能应急、省能预警,县级以上环境监察能力实现基本达标。

  记者:杨厅长,请您谈谈青海省“十二五”环保工作应当秉持的理念和坚持的原则以及今年的重点工作?

  杨汝坤:做好青海“十二五”环保工作十分重要,特别是在探索环保新道路上,必须秉持五大理念,即秉持强化服务理念、环境优先理念、绿色发展理念、为民惠民理念和多元主体理念。同时还应该坚持6条原则,即把环境保护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坚持做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同步;把环境保护作为优化产业结构的突破口,坚持做到总量减排与结构调整相统一;把强化环境监督管理、提升服务质量作为工作重心,坚持做到源头把关与综合整治相结合;把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坚持做到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相协调;把统筹城乡环保作为根本出发点,坚持做到城市环保与农村环保相一致;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重要目标,坚持技术改造与节能减排相融合。

  按照上述理念和要求,今年主要抓好7项工作:一是实施整治工程,加强湟水流域污染防治;二是落实综合措施,扎实推进污染减排工作;三是突出隐患排查,强化环境风险应急管理;四是精心组织实施,抓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五是强化综合管理,落实生态修复治理措施;六是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环境保护意识;七是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点击三

  焦点关注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工作重点

  关键思路

  全力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严控农村地区工业污染、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积极防治农村土壤污染等

  记者:青海省被纳入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省区,将重点抓好哪些工作?

  杨汝坤:近年来,青海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主要领导多次做出重要批示,并亲自给国务院写信反映青海省的农村环境问题,亲赴有关部委协调争取,最终使青海省纳入全国第二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省区。中央财政在2011~2013年将给予6.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这为统筹城乡环保工作、合理配置环境资源、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探索新形势下农村环境保护的新思路和新模式提供了有效保障。可以说,“十二五”期间,农村环境保护时逢历史最好的发展机遇,这就需要我们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坚定信心、真抓实干,通过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切实解决农村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力争使示范工程成为群众满意、上级放心的惠民工程。

  今年,我们按照国家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省区的工作要求,制定了《青海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方案》,确定了连片整治示范的17个片区198个村庄,实行连片整治、分片治理,以增强效果、示范带动。前不久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会议,全面启动了这项工作。今后几年,青海省将认真落实整治措施,切实解决好重点区域、流域的农村环境问题。

  一是全力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认真组织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调查,科学划定和调整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依法取缔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各类非法建筑和污染源,建立完善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测体系,逐步开展水质安全分析试点工作。二是严控农村地区工业污染,严格执行项目环评审批、工业企业污染物总量控制和达标排放制度,强化农村工业企业污染监管,防止工业污染源向农村转移,引导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境标准,淘汰污染严重的生产项目、工艺、设备,防止“十五小”和“新五小”企业在农村地区死灰复燃。三是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按照环境容量科学指导畜禽养殖业合理规划布局,对新、改、扩建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并限期对已有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进行治污改造,加强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四是积极防治农村土壤污染,在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和评价制度,加强对主要农产品产地、污灌区、废弃工矿原址等区域的土壤污染监管,重点防范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物污染,每年开展一批污染土壤修复试点示范工程,积极支持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发展。五是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染治理,以乡镇所在地和人口聚集村为重点,加快村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鼓励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向周边乡村延伸,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大力研发引进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废弃物综合利用等实用技术,并选择典型区域进行示范推广。六是强化农村环境监管体系建设,按照城乡一体化的建设要求,增强村镇基层环保力量,通过设置专兼职环保员、联络员,逐步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环保工作网络。加大农村环境宣传教育力度,引导农民群众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不断深化农村生态示范创建。

  点击四

  焦点关注

  加强自然生态保护方面将采取的措施

  关键思路

  加快环境监测能力和预警体系建设,加强三江源、青海湖、柴达木、祁连山等生态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敏感区的环境管理及生态保护

  记者:青海省的生态地位十分重要,今后将在自然生态保护方面做好哪些工作?

  杨汝坤:青海省被誉为“中华水塔”,长江、黄河、澜沧江、黑河等大江大河均发源于此;又被称作“万山之宗”,是高寒生物物种的资源库和全球气候的启动器和调节区,生态地位尤为重要。近年来,青海省环保部门通过积极参与实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开展了三江源区空气、水、土壤、草地环境质量监测,启动了青海湖生态环境监测,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今后我们将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快环境监测能力和预警体系建设,加强三江源、青海湖、柴达木、祁连山等生态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敏感区的环境管理及生态保护。

  在三江源地区,以启动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试点工作为契机,深入推进生态监测及评估工作,认真组织实施三江源生态监测项目,积极探索和制定生态补偿机制与评估办法;在青海湖地区,围绕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组织开展生态系统综合监测,对流域生态和湖水状况进行全面的监测预警;在柴达木地区,加强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中的环境保护与治理,推动荒漠植被和水资源保护,逐步开展矿产资源开发和水资源利用生态监测;在祁连山水源涵养区,以黑河、大通河、湟水河等水源地生态保护为重点,开展跨流域水环境安全和森林草原生态系统监测,落实好综合治理措施。进一步完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管能力专项补助资金项目的申报、实施和验收考评机制,推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管能力建设。不断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编制、实施工作。积极探索开展矿产资源、水资源、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生态监测监管,切实加强开发建设中的生态保护。同时,配合有关部门认真做好《青藏高原环境保护综合规划》实施工作。狠抓玉树灾后重建环保措施的落实,认真组织实施《青海玉树地震灾后重建环境保护规划》,依照《玉树灾后重建环境保护实施方案》及《玉树地震灾后重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专篇》等要求,全力做好灾后重建环境保护各项工作,推进玉树灾后绿色重建工作顺利开展,生态保护不断迈上新台阶。

  点击五

  焦点关注

  如何加强环保队伍建设

  关键思路

  抓好人才培训、提升队伍能力、弘扬环保精神、强化业务建设

  记者:青海省的环保工作任务很重,人是做好工作的关键因素之一。请问青海省环保部门在环保队伍建设方面有什么打算?

  杨汝坤:这方面将重点抓好4项工作。一是抓好人才培训。充分利用大专院校、各级党校(行政院校)等社会培训资源,通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大力实施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业务培训和更新知识培训。二是提升队伍能力。坚持在实践中锻炼培养干部,通过内部轮岗交流、赴基层挂职锻炼和在环境监测、监察、应急、环评等部门及工业企业一线新录用人员从事具体工作等手段,提升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实际才干。三是弘扬环保精神。以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为指导,引导环保系统广大党员和干部职工坚定环保为民的信念,践行“中国环保精神”和青海环保人20年如一日绿化纳家山的奉献精神,切实增强项目意识、敬业意识、协作意识和服务意识,扎实做好各项环保工作。四是强化业务建设。进一步完善和健全覆盖全省的环境信息网络系统,不断强化环境规划、信息、监测、监察、科技、标准等业务基础,抓好环保系统“五大建设”,转变工作作风,推行政务公开,坚持团结干事、激情干事、踏实干事,不断提升环保部门服务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