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福岛时代,清洁能源被寄予了更高的厚望,但期待是否一定会成为现实?未必。清洁能源的成本依然高企,可靠性依然不及化石能源,整个产业还是无法剥离补贴,当阶段性的刺激政策失效,人为痕迹过于浓重的清洁能源产业恐怕将会面临大劫。
清洁能源的崩溃并非新鲜事儿。美国的风电行业就曾三次跌至谷底,第一次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后两次分别出现在2002年和2004年,主要诱因是国会无法就补贴达成一致,导致风电企业无利可图。未来的清洁能源产业将面临远比过去更沉重的打击。
在美国,联邦政府将清洁能源视为挣脱经济衰退的良方,并为之投入了近800亿美元的直接投资和赋税减免,整个清洁能源产业因此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张。以太阳能为例,2010年全美太阳能产值同比大涨67%;得益于可再生能源现金返还补贴政策(1603条款),2009年美国的风电装机不可思议地增加了1000万千瓦。然而不得不提的是,这些刺激政策在未来的几年将陆续到期,没有补贴的清洁能源产业仍将脆弱无比。
这个问题不仅困扰着美国,欧洲的大部分国家也在为此苦恼。为了腾出资金对付日益严峻的财政赤字,西班牙、德国、法国、意大利、捷克等国纷纷宣布将下调清洁能源补贴。
但中国会是个例外,财力雄厚、经济发展平稳的中国将逆流而上。未来10年,中国政府承诺投资7600亿美元拓展清洁能源项目,这样的大手笔在其他国家很难复制。如果美国和欧洲的清洁能源市场凋零,而中国的投资持续不断,短期的结果是整个产业会向亚洲偏移。
清洁能源必须足够便宜和稳定,才能真正击败传统化石能源。那么为什么这么多的投资却迟迟换不来突破?这是一个与清洁能源技术有关的问题,但也是一个经济问题。如果你仔细探寻投资的分配就会发现,全球清洁能源投资中有7/8流向了风险最小或者最为成熟的清洁能源技术,在真正的技术创新领域,除了政府主导的个别项目,就只有风投愿意赌一把。各个国家似乎都在比拼谁的屋顶有更多的太阳能面板,而不是谁拥有更具突破性的技术。
清洁能源是以技术立本的产业,将补贴用于提升现有技术的生产力没有错,但天平更应向技术创新倾斜。我们需要一个综合的能源技术创新战略,去开发和鼓励那些“风险更大”,但却更有前途的项目。补贴不应用于鼓励企业去生产同样的产品,而是应该帮助它们不断提升提高技术设计和控制成本。
新兴的技术公司理应受到关注,大企业在扩大先进制造产能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分享技术基础设施,这对于减少清洁能源技术创新的成本有重要意义。更为紧迫的是,我们需要打破从前的补贴机制,告别过去只是支持同质产品的做法。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