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能源>  正文

排放新规近期出台 火电脱硝设备迎商机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6/27/2011 13:30:33   来源:中国联合商报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已获环保部审议并原则通过,今年年內一定会正式出台。”国家环保部科技司副司长胥树凡近日在“201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与投融资交流会”上透露。

  分析人士指出,这是史上最严厉的火电大气排放标准。新规的出台将加快火电设备的更新换代进程,传统的、不符合环保标准的旧有设备将会被淘汰,而新兴的、符合环保标准的脱硫、脱硝设备将迎来商机。

  新规剑指氮氧化物减排

  按照环保部此前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二次征求意见稿,新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将在以往控制烟尘、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三类排放物质的基础上,增加对汞及其化合物的减排控制,同时氮氧化物的减排标准也被提升。

  据新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从2012年1月1日开始,所有新建火电机组NOx排放量要达到100毫克/立方米;从2014年1月1日开始,重点地区所有火电投运机组NOx排放量要达到100毫克/立方米,而非重点地区2003年以前投产的机组达到200毫克/立方米。

  “近年来我国NOx排放量不断增加,酸雨污染已由硫酸型向硫酸、硝酸复合型转变,控制大气污染形势十分严峻。”环保界相关人士表示,目前,NOx的排放控制要求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差距较大。2003年标准中NOx的浓度限值为450~1100毫克/立方米,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NOx排放限值一般在200毫克/立方米以下。

  因此,“十二五”期间,中国把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污染因子增加到四项,继续加强燃煤电厂的脱硫,全面推行电厂脱硝,开展机动车氮氧化物的减排。

  脱硝设备迎商机

  据了解,脱硝技术就是通过对含有NOx的烟气实施还原,将其分解为氮气(N2)和水(H2O)。这是在依靠低氮燃烧技术控制NOx排放仍不能满足要求时,通过在锅炉上加装脱硝装置所实施的降低NOx排放的措施。

  目前,市场上主要有两类脱硝技术。一类是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一类是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SNCR)。前者是利用催化剂促使NOx还原,技术装置较为复杂,但脱硝效率最高能超过90%,适用于新建机组,也是当前脱硝市场的主流技术;后者是不使用催化剂、在850℃~1100℃范围内还原NOx的方法,该装置安装相对简单,但对窗口温度要求严格,脱硝效率只有30%~50%,较SCR要低,更适用于老火电机组的改造。

  市场人士分析认为,新标准的出台将利好三类企业。一是催化剂生产企业,催化剂的成本占整个脱硝装置投资的30%~50%;二是设备生产企业,旧火电机组的更新换代和新建火电机组的需求利好设备生产企业;三是项目设计企业或是一条龙服务企业。

  环保部预测,新标准实施后,到2015年,需要新增烟气脱硝容量8.17亿千瓦,共需脱硝投资1950亿元,2015年需运行费用612亿元/年。到2020年,需要新增烟气脱硝容量10.66亿千瓦,共需脱硝投资2328亿元,2020年需运行费用800亿元/年。

  受此消息影响,国内脱硝设备领先制造商龙源技术近日开盘即冲高至48.24元;脱硫脱硝工程建筑承建及运营管理商九龙电力报价15.04元,涨幅达2.1%。

  平安证券分析师认为,过去三年,上市公司固废运营及工程、脱硫脱硝业务的增速最快。在新环保政策的影响下,未来废弃电器运营、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工程及MBR工程将是环保产业未来五年增速最快的三个细分行业,而硫氮治理工程是环保产业最具爆发性的子行业。

  推广尚待时日

  据测算,如果要实现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的要求,现役7.07亿千瓦火电机组中,约有94%、80%和90%的机组需分别进行除尘器、脱硫和脱硝改造,改造费用共约2000亿~2500亿元。对此,业界预计政府将会在火电脱硝过程中提供脱硝电价补贴。

  “即使有国家资金支持,但能否让脱硝装置切实使用还是一大难题。”中电投一位负责节能减排的人士表示,国家新标准一旦出台,企业就需要马上配备脱硫、脱硝装备,更新一部分旧有设备机组,这将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浪费。

  “无论是脱硫装置,还是脱硝装置,本身也是耗能的,而且增加企业成本。”据上述中电投人士介绍,因电煤价格持续上涨而煤电联动不能及时到位,行业大面积亏损,有些企业资金链甚至有断裂的危险,排放标准提高将导致这些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成本难以消化,从而放松对脱硫、脱硝装置运行监管。

  据统计,当前中国火电的亏损面高达50%以上,1~5月,中国五大发电集团火电业务亏损121.6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亏78.6亿元。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王志轩此前也对媒体表示,脱硝市场目前也面临着同脱硫产业相似的问题;一是脱硝装置重复引进,不利于资源优化配置;二是脱硝市场一开始就出现了低价竞争的局面,为日后稳定运行埋下隐患;三是招投标方面不规范,给不公平竞争提供了机会;四是缺乏火电厂脱硝市场的准入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