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减轻农民负担,自1998年底开始,国务院在全国推行了“两改一同价”的电力改革。农电体制改革以来,农民在电价上享受到了与城市一致的电价实惠,但是局部管理和服务上的“真空”地带一直没得到有效解决。
2009年起,浙江仁和镇政府与其所在余杭区供电局开始了对农村供电服务新模式的探索。经过一年多的共建,新模式收效显著,不仅仁和镇招商引资环境得到优化,农村百姓也切切实实用上了“安全电、优质电、可靠电”,而电力部门也从中获益,政府、百姓与电力部门三方都享受到了共建模式带来的“甜头”。
服务“盲区”催生仁和镇用电服务新尝试
“现在就不一样了,农灌线偷电基本杜绝,村镇的经济损失明显减少,而且村民谁家需要用电方面的服务,咱们的村镇电工也能及时帮助解决。”作为一个老“电力人”,全程参与过村镇电力服务共建的沈师傅向记者描述着与仁和镇共建试点一年后的变化。而这一切变化都得益于2009年9月28日仁和镇政府与余杭区供电局签订的《村镇电力服务共建协议》。
事实上,“共建协议”的达成是政府、企业、农户三方的共同需求和意愿的反映。采访中,沈师傅详细给记者介绍了“共建”的前世今生。为了减轻农民负担,国务院自1998年底开始在全国推行电力“两改一同价”,但“两改一同价”工作实施时,供电企业计量计费表后的农村集体或个人拥有的用电设施不移交给供电企业,仍属集体或个人所有,按照《供电营业规则》规定,供电设施的运行维护范围由产权归属确定,即农业排灌线路和农户表后设备由产权所有人自行维护。
农电体制改革以来,电管站归并到国家电网公司,原来的村电工也大部分进入了供电部门,农灌线路和农户表后设备随后便缺乏专人管理。比如家用的漏电保护器的安装率和投运率就大幅下降,但是随着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村镇家庭的家用电器数量也在增加,而农户的这些内部电气设备使用开始影响到低压电网。
除了农户用电安全的矛盾,农灌线路的状况也不容乐观。“由于多年来缺少管理和维护,农灌线路偷盗严重,线路残缺不全,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困难;再加上一些农户建房直接从农灌线路上接电,不但扰乱了正常的用电秩序,给安全用电埋下了隐患,还导致了大量的农灌电量流失。”沈师傅坦言:“这就给村一级集体资产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一组来自余杭区供电局的资料显示,仅2009年一年,余杭区仁和镇村级农灌电费开支多达60多万元,最少的也有20多万元,给各村带来较大经济负担。建立一种能解决农村安全用电矛盾,提升电力优质服务水平的机制迫在眉睫。
2009年9月,一纸《村镇电力服务共建协议》拉开了农村电力服务试点的大幕。2010年底,首批电工正式上岗开始服务村镇。根据共建协议,各村设立一名村务电工,村电工由村委会聘用,负责农业生产线路和村级路灯等集体资产的建设和管理,负责做好居民家庭漏电保护器运行维护和表后线服务工作,负责运用多种形式开展“科学用电、依法用电、安全用电”宣传,负责做好各村的农业生产、路灯等公用的收费工作,协助供电部门做好欠费用户的告知和催交工作。余杭供电局负责村电工队伍的业务指导,并每年提供共建基金。
2010年4月,供电、公安等部门和村电工携手,集中力量在仁和镇范围内进行了“安全用电检查活动”,对仁和镇范围内的建房用电、临时用电、农业用电等存在挂钩及私拉乱接等违规用电现象进行了整治,并逐步对农业养殖户、种植户等统一安装了电表。
“海选”电工 点对点服务惠及三方
“我们面向所辖村(社区)公开招聘,先经过一轮严格审查筛选出一批人员,再经过笔试、面试、体检等层层选拔,最终确定了18名村电工。”仁和镇镇长钟秀龙向记者介绍了村电工的筛选过程,这场2009年9月下旬启动的仁和镇电工选拔绝不亚于当下的时尚选秀。
钟秀龙介绍说,首先是村镇面向所辖村(社区)公开招聘,报名只需符合条件,不限人数;然后再经过村镇和电力部门的共同严格审查,特别注重学历、年龄等硬性指标。到10月上旬,最初报名的73人仅有50名符合相关条件并通过审核。初步的筛选过后,通过审核的50名考生,于2009年10月16日参加了镇安监办组织的理论考试,考卷由余杭供电局命题和批阅。在理论考试的基础上,确定了25人参加下一轮面试,同时要求公安局派出所对25人个人品行进行审查,确定25人没有不良记录。面试分二组,分形象分和答题分。经过考核,确定18人拟为专职村电工。
18位“精挑细选”出来的村电工在正式上岗前还需要经历一轮全面的专业培训。沈师傅告诉记者,这方面是由我们余杭供电局来配合的。“2009年11月,这批电工被外送湖州电力教育中心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脱产培训,而费用全部由政府承担。期间他们都接受了专业的培训和考试,并取得了证书。”据介绍,经过三个月的培训,18名村电工全部取得了电工进网作业证、特种作业证、配电线路初级工证三张证书,具备电工作业资格。各村电工由各村委会聘用,由村委会与村电工签定为期三年的合同。
仁和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去年仁和镇为18名村电工制作了名片,还印发了“告电力客户书”,由村电工发至每户人家。村民家中遇到跳闸、电线短路等用电问题,只要拨打村电工电话,村电工24小时提供上门检查维修服务。此外,仁和镇计划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将仁和镇各村的农灌线路进行改造,打造一张坚强的农灌线路网络,使仁和镇农业生产用电更加可靠。村电工队伍承担改造任务,电力部门在技术上进行指导和协助。
村电工正式上岗至今已有一年多的时间,无论是农户、电力部门、政府,还是电工本身都获得了很多好处。在走访当地村镇的几天里,记者也切实感受到了这点。
“共建试点效果还是很显著的,像去年农灌线用电量支出就比前年下降了20%左右,节约了我们的集体经济开支。”80后的东山村书记沈惠民这样告诉记者,农灌线路的改造也保障了村民的安全,另外村电工的日常服务也确实给村民带来很多便利。
“现在每天都很忙,除了协助电力部门进行线路改造维修等,还要及时帮助村里各家解决日常用电问题。”村电工施忠伟话语间还给记者递上了他的名片以及他的日常工作记录,日志上每页都详细记录了他每日的工作情况。施忠伟告诉记者,他现在不仅有自己的办公室,每年还有18000—20000元的工资收入,而且镇政府还统一给缴纳各类社会保险。
而身处余杭供电局的沈师傅也表示:“共建以后村民的用电问题有了针对性的解决,分工更明确了,我们的95598热线投诉量也明显下降,同时我们一直担忧的用电安全问题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来自余杭供电局的资料显示,“村镇·电力服务共建”实施一年来不但较好解决了农灌线路运行维护和表后服务的需求,加快了农村电力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更有力提升了农村用电整体环境的改善和提高,使老百姓得到真正的实惠,也使共建双方单位达到了双赢目的。通过对农灌线路私拉乱接现象的全面整治,大大降低了村级农灌费用支出负担;通过村电工对居民家庭漏电保护器的运行维护和表后线故障修理,许多居民慢慢改变了 表 后 线 设 备 故 障 直 接 拨 打95598抢修电话的习惯,仁和镇的95598故障报修话务量下降效果明显。据统计,以仁和镇实施共建工作的葛墩村为例,2009年1至7月的农灌电费为19.6万元,实施共建后2010年1至7月农灌电费为11.2万元,同比下降了43%;仁和镇的95598故障报修话务量由2009年上半年的701起,下降到了2010年上半年的582起,同比下降了16.99%,效果明显。此外,由于村电工可参与农村电力设施的巡视和检查,也使得电力设施运行巡视得到了加强,一旦线路存在缺陷或发生故障,能及时通知余杭供电局相关部门,从而相对地缩短处理时间。
“成熟一个、推广一个”稳步深化共建成果
经过一年多的试点,“村镇·电力服务共建”不仅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服务效益,还实现了不错的社会效益。
通过对农灌线路私拉乱接现象的全面整治,有效遏制了农灌线路窃电事件,避免了农灌电量的流失。2010年,村电工为建房户、养殖户、种植户安装临时农用电表l000余只,纠正了违规用电。201O年,仁和镇各乡镇的农灌电费从原先的60余万元降到了34.3万元,同比下降43%;村电工为村级电力资产提供设备维修,并为村民提供表后服务,2010年村电工共为村民家中提供表后服务7000余起。村电工表后电力服务及时方便,获得了老百姓的称赞;去年,区供电局加快仁和农村电气化建设,电气化改造的村已达75%,漏电保护器安装率达100%。2011年仁和镇村级农灌线路改造计划也进入了实施阶段,仁和镇的农村电网正逐步向现代化智能电网转变,用电环境得到提升。
尽管“村镇·电力服务共建”已初具成效,但是余杭供电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试点还存在诸多的不足,需要在未来一段时间继续完善。我们现在打算成熟一个,推广一个,争取在余杭地区推广开。
相关负责人坦言,一方面,目前仁和镇的村电工队伍,如无合理的管理措施,仁和供电营业所将参照电管站的管理模式管理村电工,对于村电工也能发挥更大的积极性,能合理地调配工作量,但在安全管理上存在着职责不清。建议村电工队伍由仁和镇政府管理,余杭供电局配合仁和镇安排工程指导人员一名,既能正常开展各项工作,又能明确安全职责;而另一方面,目前村电工队伍还未全面开展表后服务、农灌线改造、安全用电宣传等工作,造成了工作上的滞后。
据悉,余杭供电局今年还计划在总结现有共建成果的基础上,广泛推广“村镇·电力服务共建”模式,进一步在良渚、径山两个乡镇推广村镇电力共建工作。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