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能源>  正文

关于宜昌小溪塔文仙洞村安全饮水的调研报告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4/25/2011 09:13:57   来源:夷陵区水利局

  根据省委“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和区委“千名干部万户行”活动安排,围绕区委提出的“访民情、摸实情、增感情、促发展”的目标,区水利局于3月底组织活动专班,通过听汇报、查资料、走访座谈、实地调研、调查问卷等方式,就我局联系帮扶小溪塔街办文仙洞村的安全饮水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村域概况

  (一)地理位置。文仙洞村位于夷陵区小溪塔街道办事处的西部,邻近小溪塔城区。该村北靠桐木坑村,西接姜家庙村,东邻丁家坝,南止黄柏河,距离小溪塔城区仅6公里。乡村公路可通南津关、丁家坝、廖家林等处,交通十分便利。

  (二)地形地貌。文仙洞村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于低山丘陵区,平均海拔300米左右,最低海拔66.2米,最高海拔517.0米,植被覆盖率高,山多石多,土壤稀薄,地下溶洞发育,属于典型的石灰岩山地地貌,不利于保水保土,缺水十分严重。

  (三)气象条件。文仙洞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6.9℃,最高气温40.4℃,最低气温-12℃,四季分明,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多年平均降雨量1174毫米。多年平均降雨量1170毫米,年蒸发量1260 毫米,无霜期260天。

  (四)水资源状况。文仙洞村位于长江一级支流——下牢溪的东面,境内大部分溪流向西汇入下牢溪,少部分溪流向东流入黄柏河。文仙洞村供水工程水源取自黄泥漆沟,属于下牢溪的一条支流,全长3.1公里,落差320米。

  (五)社会经济状况。文仙洞村土地总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32亩,现有农户351户,总人口1201人,其中农业人口1201人,农业劳动力720人。根据年报统计资料,2010年工农业总产值2924万元,其中农业806万元,工业产值79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6020元。

  二、饮水现状

  文仙洞村地处石灰岩山区,特殊的地质地貌结构,分布大量的岩洞和山泉,土壤含水性差,地表水存不住,地下水又较深,水利工程少,水源奇缺,村民主要靠直接饮用山泉水来解决饮水问题,大部分村民是靠肩挑取水,少部分直接用塑料水管从溪沟引水。每到夏季,降水、径流增多,多数山泉水就变成了浑水,由于没有经过沉淀过滤、消毒杀菌等净水措施处理,水质不达标,不能直接饮用;到冬季、秋季降水量减少,山泉水流量降低,水量不足,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因此,解决文仙洞村饮水安全问题已成为人民群众所盼所望的难事、大事,饮水成了当地村民多年来最关心、最急需解决的难题。

  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文仙洞村的饮水安全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水质问题,由于是直接饮用,没有经过任何净化处理,饮用水里含有大量的杂质、沉淀物、细菌,长期饮用将严重影响村民身体健康,增大患病的机率;二是水量和方便程度问题,在冬季或干旱缺水时,山泉干枯,农户不得不到溪沟下游找水、挑水,路途远,费工费力;三是水源保护问题,根据文仙洞村的旅游规划,将逐步建成为小溪塔城区周边旅游、观光、休闲的农家乐园,因此,加强对居住周边环境改善,减少或者降低农田、经果园等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最大限度减少面源污染,确保水源地水质不受污染。设立集中生活垃圾存放地,制定生活垃圾管理乡规民约,正确引导人民群众不要随意将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溪河,农药、垃圾及各种污染物不能乱丢,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爱护水环境和生活环境。

  据初步调查统计,全村存在无饮水水源、水质不达标、水量短缺、方便程度不够不相互交替不安全饮水问题。

  (一)饮水水质不达标。经抽样调查全村130户450人常年没有经过净化直接饮用山泉水。

  (二)饮水水量不达标。经抽样调查全村30户102人,由于居住地周边山泉水受季节影响,加上受干旱和地质条件限制每年约4个月无山泉水。

  (三)饮水方便程度不够。由于全村受山地条件限制,山多沟少,坡徒沟深,人户大多居住在半山之中,加之又处石灰岩区域,水渗透力下降,取水多在山沟底,据调查18户,在500米内取水15户,在500米以外取水3户,遇干旱年,水位下降取水更远。

  三、兴建饮水工程取得的初步成效。

  新中国成立以来,为解决农村“饮水难”,全村先后开展了“农村改水”、“人畜引水”到现在实施的“农村饮水安全”等解难用水工程,共建成分散饮水水窖168处,基本解决了500人的农村“饮水难”的问题,使受益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一定改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

  (一)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村经济实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后,过去农村靠挑水解决饮水问题,减轻了农民负担。据估算,每年节省用于挑水的农村劳动工日120个,按80元每工日计算,每年可产生24万元的经济效益。劳动力从以前找水、拉水、背水、挑水中解脱出来了,能够外出务工,增加收入。

  (二)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由于兴建水窖和自架自来水管道,部分农户用上了洗衣机、太阳能热水器等家用电器,使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带动改厨、改厕、改房、改路,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

  (三)密切了干群关系,增进了农村社会和谐。解决农村村民饮水问题是区委、政府践行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落实惠民计划的具体举措,广大群众充分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让农民实实在在分享到改革开放和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成果,增强了党和政府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四、解决安全饮水发展的机遇

  随着该村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旅游开发,广大农民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迫切需要解决生活饮用水的安全问题。目前该村饮用的水量得不到保障并未作任何处理,水质达不到国家标准规定的饮用水卫生标准。因此,尽快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让当地群众饮用安全、卫生、方便的自来水,促进村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一项迫切的民心工程。不仅可以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而且促使许多卫生设施、设备进入家庭,从而改善了家庭生活环境,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全社会协调发展。

  (一)国家政策更加有利。为了让全体农村群众早日喝上“放心水”,中央对“十二五”工作进行了明确部署,中央、省委两个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和改善水利薄弱环境,且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和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也明确,国家将继续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并要不按照“自来水村村通”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覆盖”目标编制县(区)级“十二五”规划,对实在难以实施“自来水村村通”的山区可采取集中供水为主、分散工程为辅的方式,编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覆盖规划。总体目标是彻底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确保2013年底前解决规划内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2015年底前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这些政策的出台,更加有利于解决全村饮水安全问题。

  (二)发展趋势更加迫切。该村近几年大力进行旅游开发,现已初具规模,开发出了风景优美的樱桃园、文仙洞、白马溪大峡谷等景区,以及集餐饮、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农家乐,这些都将成为该村越来越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因此,不断完善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是提高该村旅游水平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迫切需要。

  (三)帮扶协调更加有力。文仙洞村自2010年的联系帮扶村是区水利局,近两年来,区水利局把破解文仙洞村“饮水难”作为“惠民工程”的切入点,送技术、筹资金、办实事,已筹措帮扶资金100多万元。通过走访调查、实地踏戡,综合论证,提供技术,在该村黄泥漆沟兴建拦水坝1座,提水站1处,调节水池、生物慢滤池及蓄水池各1座,减压池2座,输水管道及供水管道安装及支管网安装2.2万米,今年5月底可投入使用,解决1200多人的饮水,将有效破解该村长期以来的饮水难问题。

  五、供水工程集聚效应

  由于该供水工程的兴建和不断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产生的集聚效应,与道路、电网、通信等设施的逐步到位,有效统筹了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了该村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减轻了劳动强度。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实施农村饮水工程,农户都可以用上安全的自来水,使过去远距离挑水的状况大为改观,大大节省了劳动力,减轻了劳动强度。经估算,饮水安全问题解决后,原来用于挑水运水的劳动力可以节省出来从事其他社会劳动。据调查统计分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成后,平均四口之家每年用于挑水的工日可从70个减至20个,每户减少50个,按351户计算,每年可节省工日0.5万个,节省的劳力和时间可用于劳务输出,也可投入生产和其他创收活动。根据资料统计,当地每个劳动力平均每个工日创造的价值以70元计,该项目节省的劳动力创造的价值共140万元。

  (二)改善人民生活条件。饮用安全、卫生、方便的自来水,不仅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而且促使许多卫生设施、设备进入家庭,从而改善了家庭生活环境,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全社会协调发展。减少疾病,节省医疗费用,据调查统计,在饮水安全问题解决的地区,每户每年由于发病率降低而节约的医药开支为200元。本项目共解决120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按照现在351户考虑,共计减少年医药费支出约8万元。

  (三)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实现了统一开发利用水资源和节约用水。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水的供需矛盾日益严重,而现实水源分散,开发不合理,投资效益低的问题也更加突出。因此,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有利于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节约用水,提高供水保证率和水质达标率,实现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六、建议

  (一)建后机制管理。项目建设前明确工程运行管理单位为文仙洞村用水协会,直接参与工程建设质量管理。项目建成后移交村用水协会经营管理。本工程的项目法人为小溪塔街道办事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办公室,运行管理单位为村用水协会,由其委托专人管理。同时,通过组建用水户协会的方式引导受益农户参与工程运行管理,使农村群众的参与意识、民主意识不断增强。

  (二)建后工程运行管理。一是要加强工程管理,明确各项操作规程,管理制度。合理调配水源,保证用水户正常供水,按月抄表收费。农户入网实行自愿原则。对入网的农户进行管网安装,将管道连接到该农户的外墙角,并在室外装上水表,农户自己安装室内管道时,业主应负责技术指导。二是要合理核定水价,并提取更新维修基金,确保工程的持续良性运行。供水工程正式运行后,由群众参与准确核定供水成本,供水水价应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确定。水费收入主要用于工程的更新、维修、运行管理。三是要保护好水源,定期进行水质监测。农村饮水安全水源是前提条件,保护好水源就是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延长工程使用寿命的基本措施。供水工程应定期监测水质,一年不少于两次送正规水质检测机构进行检验,对异常指标进行分析和处理,确保供水水质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

  (三)建后供水制度管理。一是供水范围内的配水管道均由专人负责管理。凡需安装、改装自来水管道农户,均需向村或管理人提出用水申请,在不超设计受益人口和符合规定的前提下批准办理接水手续,并由村派人勘测、设计和安装施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私自接管取用自来水。二是供水设备必须确保完好和安全运行,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允许擅自启动、破坏和拆除供水设备。三是本工程各种设备设施定期维修保养,搞好设备改造更新,保证和提高设备的效率。四是要加强巡视检查工作,非工作人员不得随意入内,严防坏人破坏和投毒,确保安全供水。五是出水管安装总水表,用户安装支水表,水表安装后用户不得随意开启拨动,保证正常运转。六是定期抄表,计量收费。七是禁止用自来水灌溉农田、浇灌农作物等。

  该村集中供水工程建成后,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充分实施好、管理好这一“惠民工程”,将其建成让人民群众满意,让群众放心,名符其实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