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由于其在全球丰富的资源储量,加快其洁净化开发利用,发展煤基清洁能源产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应对全球能源危机和生态环境危机的重要战略选择。”一位业内专家说。
值得欣慰的是,作为资源大省,山西省近年来依托资源禀赋和政策推动,围绕气、油、醇三大重点领域吸引了众多优势企业建成了一批示范工程,全省煤系清洁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应用的部分新型技术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处于领先地位,已具备进一步加快发展的产业基础。
条件具备,势在必行
煤系清洁能源,是指和煤炭资源密切关联、与煤伴生或由煤衍生的新能源。我省的煤系清洁能源主要包括气(煤层气、煤制天然气、焦炉煤气)、油(煤基合成油)、醇(甲醇、二甲醚、甲醇汽油)三大类。
山西省经信委投资与规划处处长杨永辉告诉记者,为了充分发挥山西省煤炭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山西省近年来本着立足煤、发展煤、超越煤的思想,煤系清洁能源产业迅速发展,气、油、醇三大领域各有侧重,已经成为全省新能源产业的一个亮点,加快产业发展势在必行。
气:煤层气抽采井已建成3000余口,地面抽采能力达30亿立方米,焦炉煤气利用率提高至75%,煤制天然气项目已与中海油签订合作意向书,项目建成后可达年产40亿立方米规模。
油:依托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的技术优势,山西省率先建成了晋煤和潞安两个煤基合成油示范工程,为山西省发展百万吨级煤基合成油项目奠定了基础。
醇:作为甲醇燃料推广应用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的地区之一,我省在甲醇燃料的存储、输配、防腐、安全以及甲醇汽车的运营调度、维护保养、试验检测和故障排除等方面已总结出系统的技术规程和管理办法,甲醇汽车已在太原等地公交车、出租车中进行了多年示范推广,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
能源安全与生态环境的双赢
作为资源大省,发展煤系清洁能源对于我省有怎样的意义?对此,省社科院能源所的周洁一语中的:“它能够实现我省能源安全与生态环境的双赢。”
慈林山矿是潞安集团的一个矿井,因为含硫量高、污染环境严重,这里的120亿吨高硫煤只得弃采,矿井也面临着关闭的境地。2008年,作为国家“863”高新技术项目和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潞安集团生产出了全国第一桶钴基催化煤基合成油,也随之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高硫煤因此变废为宝,慈林山矿起死回生。
“我省不少煤矿与慈林山矿相似,面临的能源安全和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几乎都存在着能源利用效率较低、能源品种结构单一、能源环境问题等诸多挑战。”周洁说。
潞安集团煤基合成油公司副总经理冯永发给记者简单介绍了合成过程:把煤变成煤气,然后把其中的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杂质脱除掉,剩下的氢气和一氧化碳生成油品。“对于装置的一些富余氢气,以及煤气净化过程中的二氧化碳,以及充分的高纯度氮气,做合成氨和尿素,有力地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目前,潞安集团已形成一条完整的循环经济链条。变废为宝的不光是煤,从原煤开发到生产衍生出来的煤矸石、煤泥、瓦斯、氢源、尾气等废弃物都在这个链条上得到了合理利用。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众所周知,山西省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因此煤系清洁能源也随之具有储量大、品种全、分布广、开采条件好等特征,为山西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将这些清洁能源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杨永辉告诉记者,煤系清洁能源开发项目多属于技术、资金、人才密集型,对这些基础条件要求较高,必须依托有实力的大型企业。他表示,山西省将以重点企业为载体,加大加快煤系清洁能源项目的开发力度和速度。
记者获悉,到2015年,全省煤层气开采能力将达到150亿立方米,建成年产80亿立方米的煤制天然气基地,焦炉煤气利用率要达到95%以上,并建成潞安百万吨级煤基合成油和晋煤百万吨甲醇制汽油装置。
为在巩固已有技术优势的基础上承接一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成果转化项目,山西省将依托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业,突破煤系清洁能源领域的核心技术,为形成创新体系打下基础。并将通过统一规划、规范引导,推动煤系清洁能源产业向专业化、特色化转变,在全省形成一批专业集聚区,促进我省煤系清洁能源产业向规模化、集聚化发展,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优势。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