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能源>  正文

请国家发改委“约谈”供电企业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4/15/2011 12:18:23   来源:深圳晚报   作者:晏扬

  一位电力行业的老专家日前在北京一家餐馆发现一件令他吃惊的事:这家餐馆的实际电价比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北京市商业电价每度高出2角多钱,每月多缴电费7000多元。而这并非特例,记者对全国不同地区十几个城市的工商业电力用户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工商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商业企业用电的实际价格普遍高于发改委公布的目录电价。据推算,即使按每度电超收1分钱,每年全国供电企业多收电费就高达167亿元。

  这篇题为《国家电价目录形同虚设》的长篇报道,列举了电价虚高的多种原因,罪魁之一是很多地方实行的峰谷电价。实行峰谷电价意在利用价格杠杆“削峰填谷”,从道理上讲,峰谷电价应有升有降,提高高峰时段电价,降低低谷时段电价,平段电价不变,以保证峰谷电价平均水平与发改委核准的不分时段目录电价持平。但是,一些地方在实行峰谷电价时只做“加法”不做“减法”,提高高峰时段电价却不降低低谷时段电价;即使以相同幅度提高和降低峰、谷电价,由于高峰时段用电量大,所以实际平均电价仍高于目录电价。如此,峰谷电价实际上成了一种变相涨价。

  类似只做“加法”不做“减法”的变相涨价其实还有很多。去年10月,有关部门就实施阶梯电价征求社会意见,但人们发现,方案中只有多用电涨价,却没有少用电降价;很多地方的阶梯水价也存在同样问题,阶梯水价成了供水公司增收的工具;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车船税法,在一审草案中,只有1.0升以下排量机动车少缴税,其他排量机动车都要多缴税,这种“阶梯车船税”同样是变相涨价,好在二审草案对此作出了修改。

  电价对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不言而喻,它和成品油价一样属于“基础物价”,既影响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也影响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每度电超收1分钱,供电企业每年增收176亿元,看上去收益颇丰,但与电价上涨带动PPI和CPI上涨相比,与其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相比,实在是得不偿失。在通胀压力加大的背景下,电价虚高、电价目录形同虚设显得尤为乍眼。

  近期,国家发改委“约谈”饮料、奶业、糖业、酒业等17家行业协会,希望行业企业以大局为重,暂缓涨价,更不要违法涨价。4月12日,全国工商联的24家商会联合发出“保供应、稳物价、促和谐”倡议书,号召会员企业千方百计保供应、为国分忧稳物价。无论是国家发改委的“约谈”还是行业协会的倡议,都是为稳定物价、遏制通胀而用心良苦,但毋庸讳言,企业的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其产品价格必然时刻具有上涨冲动,市场化产品的价格最终还是受制于价值规律,而非行政性“约谈”。

  市场化产品成本攀升,离不开垄断性产品涨价推波助澜。要求行业企业暂缓涨价,但众多工商企业却在忍受着虚高电价的盘剥,这个道理无论如何说不通。所以,国家发改委更应该“约谈”电力行业、供电企业。一方面,电力实行垄断经营,电价实行政府定价,最高价格主管部门“约谈”供电企业名正言顺、理所应当;另一方面,电价虚高抬高了每个行业、企业的生产成本,垄断者应当及时履行社会责任,为遏制通胀作贡献。电价虚高导致国家电价目录形同虚设,这不是一般的变相涨价,而是违法涨价,是违反政府定价和国家价格管制的乱收费行为。国家发改委“约谈”供应企业,不是要求他们暂缓涨价,而应当要求他们纠正涨价行为,把虚高的电价降下来。

  遏制通胀、管好物价要从源头抓起,相比市场化产品价格,垄断性产品价格就是源头。管好物价,首先要管好垄断性产品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