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日兹宁教授是俄罗斯能源界资深专家、俄罗斯能源外交理论的奠基者。本文是他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能源外交研究中心刊物专门撰写的论文,内容涉及全球能源安全、国际能源合作趋势、俄能源外交目标等问题。
一、全球能源安全
当今世界,地缘政治因素对世界能源形势变化的影响日益突出。能源市场的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能源安全,而能源市场明显呈现出全球性特征。尽管时下学术界经常提到的“能源地缘政治”概念还没有准确的定义,但这一术语不仅包含着与能源相联系的地缘政治,而且涉及到能源产品的加工和运输以及能源管道建设等问题。从这一角度讲,能源对许多国家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战略领域。为此,上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后,许多国家都相继制定了旨在保障本国能源安全的能源政策。
1、各国对能源安全的关注角度不同。能源安全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供给安全、需求安全和运输安全。能源出口国关心的是供给安全,是如何能长期保持以合理的“高价”对外供给能源。消费国则首先关心需求安全,是怎样以稳定的“低价”购买能源。能源过境运输国关心的是运输安全,主要是长期维持经本国领土将能源出口国的能源输往消费国并获得最大利润。国际能源交易情况表明,能源供应国、需求国和过境国间虽然有着紧密的商业联系,但在某些利益方面首先在价格方面,其期望值通常是不吻合的。
2、能源安全成为当前主要议题。近年来,能源安全越来越成为全球和地区多边国际能源论坛的首要议题。不仅一些人为的技术事故对能源供给安全构成威胁,而且能源设施遭受恐怖袭击的危险也在增大。特别是世界主要产油地区的政治和治安形势不稳,使能源需求国的能源进口风险性提高,拓宽能源进口及运输渠道、防止个别国家“利用能源作为政治讹诈武器”,成为能源进口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此外,国际能源市场的供需行情、价格波动、能源产品销量以及金融市场的投机行为,也都成为影响全球能源安全不可忽视的因素,生态环境也是影响能源安全的重要因素。
3、能源安全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能源和与之相关的设备出口及服务贸易显著扩大,使得构建全球能源安全供给体系的“地缘经济问题”尤显迫切,而这一问题只有通过国际社会共同维护全球能源安全才能解决。眼下要做的,一是要进一步摸清主要能源产地的发展及其地质状况,掌握已探明和预测的地下传统能源矿藏(碳氢化合物、煤炭和铀矿)以及周围的资源状况;二是进一步完善能源运输基础设施,以保障海上现有和具有发展前景的基础设施能安全输送石油和石油产品、液化气和煤炭等,并根据需要发展国际油气输送管线和输电网;三是在能源生产和运输以及所有能源消费领域研发和运用先进工艺,吸收节能、高效的现代化能源技术,降低能源对环境的污染,发展生物燃料,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四是一些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和日本,应把生产和出口现代化能源技术作为本国对外能源政策的优先方向之一。
4、俄罗斯积极推动建立全球能源安全机制。一个时期以来,全球能源市场出现了一些威胁能源安全和稳定的因素,使得加紧完善国际能源合作法律基础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日益凸显。俄罗斯一贯呼吁建立新的、符合各方利益的国际能源安全机制。2006年俄在担任八国集团轮值主席国期间,推动批准保障国际能源安全的纲领性文件,其采取积极措施解决国际能源安全问题的倡议获得八国集团领导人的一致赞同。2009年4月俄联邦总统梅德韦杰夫呼吁,世界主要能源大国和能源国际组织应着手研究制定一份囊括全球能源合作所有方面、协调能源市场各方利益、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以确保全球能源安全。梅德韦杰夫总统认为,未来的国际能源法律体系应是公平性、非歧视性,并应建立具体落实机制和应对突发事件功能的有效机制。他强调,国际能源安全与各国国家利益息息相关,无论是能源供给国、需求国还是承运国,都应对国际能源安全负责。尽管梅德韦杰夫总统的这一倡议引起了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关注,但要真正以文字形式落实到文件上,尚需在国际和各个地区层面上进行大量的多边沟通与交流,需要一些主要能源国进行广泛深入的讨论和协商。
二、国际能源合作大势所趋
上世纪70年代中期、80年代初和90年代初的三次能源危机,严重地打击和降低了能源供需国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尽管各国在能源领域的利益迥异,但为了加强本国能源安全,无论是能源出口国、能源进口国还是能源运输国,加强双边和多边能源合作与交流的愿望都在不断增强。为此,一些主要能源国还相继加入了以保障国际能源安全为宗旨的欧佩克和国际能源机构等国际组织。
1、国际能源组织成为开展多边合作的重要平台。欧佩克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五国领导人于1960年9月在巴格达召开的峰会上宣布成立的,目前成员国已增加到11个。作为国际法主体,欧佩克的宗旨是通过保障石油需求安全来保障国际能源安全,捍卫石油出口国的利益。国际能源机构是23个发达工业国家于1974年在华盛顿召开的外长会议上宣布成立的。国际能源组织虽隶属于1961年在巴黎成立的经合组织,但却保持着较高的独立性。作为国际法主体,国际能源机构的宗旨是通过保障石油供给安全来保障国际能源安全,捍卫石油进口国的利益。尽管俄罗斯未加入欧佩克,也不是国际能源机构成员,但与这两个组织一直保持着紧密联系和积极磋商。此外,俄罗斯一直积极参加天然气出口国部长级论坛及其他国际能源论坛的活动。
2、携手应对全球能源安全成为各国开展国际合作的新趋势。纵观全球能源贸易不难发现,尽管各国利益不同,彼此关系也很复杂,但各方仍倾向于建立互利的合作关系,因为群体中的个体行为相互制约,个体与群体的利益紧密相连。出口国为了弥补预算赤字,扩大外汇收入而大幅提高能源出口价格,不仅威胁进口国的利益,长远看也会给出口国本身带来损害。也就是说,如果群体利益受到影响,个体利益也不可能得到有效保障。如今,无论国家还是企业,不管私营还是国有公司,都需要一个稳定的供需市场和运输渠道,避免价格的剧烈波动。能源企业已逐渐改变“必须战胜竞争对手”的传统观念,开始接受只有通力合作、互利共赢,才能保障各自发展的理念。企业间不再是简单的“零和”关系,竞争也不再是“生死之争”。相互间可以在矛盾和争议中,通过交流、协商、谅解和妥协,达到互谅互让、各方都有利的结果。为了确保全球和地区的能源安全,也基于能源市场中各国间、群体和个体间互相依赖度的日益加深,彼此合作已成为各国的必然选择。
3、欧盟加强内部及对外能源合作进程。欧盟扩大能源合作的步伐在加快。欧盟已完成多项立法,为实现成员国在能源政策方面的一体化打下较为坚实的法律基础,以确保外部能源对欧盟供应的安全与稳定。《能源宪章条约》对维护欧盟能源安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并为欧洲各国实现多边能源合作创造了先决条件。当然,发生在2009年1月的乌克兰中断俄罗斯通过其境内输往欧洲天然气的危机,暴露出《能源宪章条约》对解决突发事件缺乏稳定而有效机制的缺陷。
4、国际社会期望加强能源合作的呼声不断高涨。随着能源问题国际化和经济问题全球化的不断加深,各国在能源问题上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程度也在不断加强。在此背景下,各国不可能脱离本地区乃至全球的能源安全和能源市场环境,孤立地处理本国的能源问题。鉴于能源安全的重要性,近一个时期以来,包括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波罗的海国家理事会、黑海经济合作组织等在内的地区国际组织,都利用各种场合表达对通过加强政治和经济领域的国际合作来保障国际能源安全的极大关注。
5、国际能源合作中仍然存在排他性现象。日本为了减少对波斯湾国家便宜石油供应的依赖,已在增加预算购买俄罗斯更贵的石油,并出资参与修建从东西伯利亚到太平洋沿岸的石油管线。日本减少从政治上不稳定地区进口石油份额的战略,与俄罗斯的利益相吻合。因为铺设东线石油管道,不仅可以巩固俄罗斯在本地区的地缘政治和对外经济地位,还可以使俄成为国际石油市场上的“全球玩家”。然而,在进口俄罗斯石油的问题上,中国与日本的对外经济和地缘政治利益却不相吻合。
三、俄能源外交的主要目标
能源外交是国家实现其对外政策目标的一个工具,对俄罗斯来说也不例外。能源因素在俄罗斯与90多个国家的双边政治和经济合作中一直具有举足轻重的分量。尽管俄罗斯凭借核军事潜力依然是一个强大、有影响力的单独一极国家,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其地缘政治地位以及在国际政治和经济中的作用不断下降。在支撑俄罗斯国际威望的主要因素——军事潜力减弱的情况下,加强能源外交、巩固和发展俄罗斯燃料能源综合体在世界能源领域的地位,可以提高俄罗斯在未来国际舞台上的政治影响力。在可见未来,俄罗斯燃料能源综合体不仅在地区,而且在全球范围内都将成为国家发挥地缘政治和对外经济影响力的重要源泉。
1、俄拥有开展能源外交的客观优势。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拥有广袤国土疆域,拥有全世界最丰富的燃料资源储量及其他矿产、森林等资源,是世界上四大能源分布区之一。俄罗斯还拥有完备的能源基础设施、较好的重工业基础和科技实力,以及一大批在国际能源市场打拼的大型能源公司,并在里海和中亚地区拥有关键的影响力。这些都有助于俄长期保持能源优势,并在欧亚地区形成能源力量的核心。
2、确保稳定的欧洲能源销售市场。俄罗斯的能源外交目标首先是巩固俄罗斯在其最主要的石油、天然气销售市场——欧洲的地位。俄罗斯发展对欧能源合作,目的在于巩固和扩大能源销售市场、深入参与欧洲的油气资源贸易、吸引投资、保障能源运输等。而一些欧洲国家则是对俄能源设备出口和能源项目投资的主要国家。双方的互利合作为2000年俄罗斯-欧盟能源对话机制的形成打下了坚实基础,政治上的互动为双方深入开展能源合作增添了活力。俄罗斯与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双边能源合作也在稳步开展,与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荷兰、芬兰、瑞典等国的一批合作项目进展顺利,同波罗的海国家、巴尔干半岛等地区的能源合作也有许多进展。俄欧能源合作互补优势明显,双方在该领域的利益契合点较多,深入合作前景广阔。
3、加强与独联体国家的能源合作。与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在能源领域开展积极、务实的合作是俄罗斯能源外交最重要的方针之一。能源因素是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欧亚经济共同体成员国,尤其是与盟国白俄罗斯之间多边外交中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俄罗斯的能源战略方针是尽可能地将中亚、里海地区国家的能源纳入俄罗斯的能源平衡体系中来。俄罗斯在里海地区的能源利益与地缘政治利益息息相关。为此,加快投建一批大型石油天然气项目,包括铺设新的战略能源输送管线,是俄目前的一项极其重要任务。尽管俄罗斯与一些独联体国家特别是里海地区国家在能源供应和运输问题上存在一些矛盾和分歧,但在处理与它们之间的关系时,俄罗斯始终尊重各国的权利,努力协调相互关系,寻求各方都能接受、切实有效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以确保里海地区的资源能顺利、高效地运往销售市场。俄罗斯完全赞成有关建立里海经济合作组织的倡议。
4、亚太地区是俄开展能源外交的主要方向之一。基于亚太国家可见的经济高速增长及能源消费需求强劲增长趋势,该地区将成为俄罗斯开展能源外交最具前景的地区。能源领域的合作是俄处理与亚太经合组织和上合组织成员国合作关系的关键因素。而且,亚太地区一些快速发展的国家,也是俄罗斯远东和东西伯利亚地区资源开发的潜在投资者。发展能源领域的合作不仅可以满足亚太国家的能源需求,也有利于俄解决社会矛盾、加快本国能源领域及其相关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巩固俄的经济和地缘政治地位。正因为此,俄罗斯极为重视萨哈林地区和东西伯利亚地区的油气资源开发,重视同中国的能源合作,并不断完善和巩固两国能源合作的政治和外交基础。同时,俄罗斯还积极发展同印度、日本和韩国等各种形式的能源对话与交流,与印度尼西亚、越南和马来西亚等国的能源合作也呈现良好前景。
5、发展对美能源合作是俄一项重要任务。在俄罗斯主要能源出口对象国中,处理与美国的关系最为重要。俄美两国2002年开始的能源对话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近来这一对话却处于“停滞不前”状态。保持俄美两国的能源对话的持续稳定,无论对保障全球能源市场的稳定和长期发展,还是对寻求各国之间经济和地缘政治利益平衡,都具有极为重要意义。此外,俄罗斯与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埃及以及包括委内瑞拉、墨西哥在内的一些拉美国家间的能源合作也在不断深化。
6、俄罗斯拥有能源合作的丰富实践经验。俄罗斯在境内外实施的包括“南流”、“北流”、“布尔加斯—亚历山德鲁波利斯”和波罗的海管道等一大批合作项目中积累了宝贵的国际能源合作经验,对俄深入发展对外能源合作具有重大意义。
有理由相信,正确的能源政策必将帮助俄罗斯巩固和提高其在世界上,首先是在欧亚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国际地位的提高也会使俄罗斯能够为加强全球及地区能源安全做出自己的贡献。未来,利用其他国家的经验,俄罗斯也有望在先进能源技术方面赢得当之无愧的地位。(赵鸣文、李思茹翻译整理)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