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九三学社中央获悉,该中央向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提交了《关于发展绿色建筑,推动建筑节能的建议》的提案。
九三学社中央认为,推动绿色建筑发展是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抓手。我国高耗能建筑量大面广、发展绿色建筑前景广阔。我国既有建筑达400多亿平方米,同时每年新建16~20亿平方米。然而,我国建筑95%以上是高耗能建筑,如果达到同样的室内舒适度,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同等气候条件发达国家的2-3倍。截至2009年底,全国绿色建筑仅2000多万平方米,不到既有建筑面积的0.05%,发展绿色建筑的节能减排潜力巨大。“十一五”期间,建筑节能承担了我国全部节能任务的20%,如果切实执行50%的节能标准,局部地方执行65%的节能标准,到2020年,能节约3.54亿吨标准煤,占同期国家节能目标任务的30.7%。绿色建筑投入低、比较效益高。据测算,达到同样的节能效率,建筑要比工业投入少。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于2007年发布的《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至2030年,全球建筑行业可分别以小于0美元、20美元和100美元/吨CO2当量成本每年分别减少45亿吨、50亿吨和56亿吨CO2当量,大大低于工业节能的投入。绿色建筑技术相对成熟。欧盟学者针对80项减少建筑温室气体排放技术的调查结果表明,就投入和节能效益而言,高能效照明技术是几乎所有国家建筑物温室气体减排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就节能量而言,改进寒冷气候区的隔热和分区供暖系统,在温暖气候区提高制冷和通风能效,注重遮阳、自然通风、隔热措施,以及改进发展中国家炊事炉灶,是有效的节能措施。高能效比的设备、太阳能热水装置、节能型家用电器和能源管理体系等均是成熟的建筑节能技术。我国从“十五”开始,就组织实施了“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城镇人居环境改善与保障关键技术研究”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在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建筑环境改善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并逐步推广,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必须长期应对的艰巨任务。建筑行业的“用能锁定”特性,决定了目前城乡建设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粗放发展模式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将导致建筑能耗快速增长,建筑将超越工业等其他行业成为未来20年用能的主要增长点。绿色建筑在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减少室内外污染,保护环境,改善居住舒适性、健康性和安全性,是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抓手,并对转变城镇建设模式、促进新兴产业发展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深远影响,应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大力推广。为此,九三学社中央提出以下建议:
一、将发展绿色建筑列入“十二五”规划
1、制定发展阶段性目标。明确到2020年绿色建筑在新建建筑中应达到的刚性比例。
2、将发展绿色建筑纳入政绩考核目标。在《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实施方案》、《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省级人民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计分表》中,增加对绿色建筑的考核指标。
3、构建适合不同气候特征地域的绿色建筑技术和市场推广体系,促进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完善节能改造关键技术体系,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强力实施供热计量收费制度,加快供热体制改革。
二、出台系统的激励政策
1、通过财政补贴、税费减免、低息贷款、能源合同管理等激励手段,解决绿色建筑经济外部性问题;
2、建立民用建筑能耗定额、超定额加价等强制制度,实施“节能量购买”等激励政策;加大节能改造财政补贴力度;对建造绿色建筑的企业,减免部分营业税、所得税;对绿色建筑减免房改基金和减收水资源建设费、垃圾处理费、电增容费等配套费用以及交易费税;对达到节能能效标准的建筑返还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3、制定促进新型建筑节能材料推广的配套政策,扶持新型墙材及节能材料、产品产业化。
三、加快绿色建筑技术体系建设
1、加大科技投入。将绿色建筑作为科技发展的重要领域,列入“十二五”科技发展计划。
2、加强集成创新。在绿色建筑单项技术开发应用基础上,着重推动符合中国国情、注重地域气候特征的绿色建筑技术集成。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