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能源>  正文

“两会”需继续关注的电力话题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3/03/2011 15:09:24   来源:中国电力网

  2011年,是一个需要想象力的年份。

  在此之前的五年,历史不经意完成了一次耐人寻味的叙述———我国以新增4.3亿千瓦的电力装机讲述着电力工业发展的提速,也以跃居世界第一的电网规模展示了电力是如何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引擎。

  “上大压小”任务的超额完成以及清洁能源比重的不断提升让优化调整已经成为了今后发展的主基调。

  任何快速发展,在积累成就的同时,也必然积累一些深层次问题。伴随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进程,电力工业也进入了一个调整期,挑战和考验两个词也让“十二五”的脚步充满悬念。

  改革的集结号能吹响吗?全国“两会”是个考场,考量发问者,更考量回答者,积累的一系列问题是需要在会上寻求政策作答还是会下自我求解?今年“两会”过后的接下来五年中,都考验着决策者的智慧和电力行业将自己的意志、目标转化为现实的能力。

  电价改革,能否越过那道坎儿?

  可以断言,电价改革必将是“十二五”能源领域的重头戏。但是,从过去和现在的电价改革经验来看,我们无法把握改革的决心和力度。目前电力行业发展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和矛盾,最终指向都可以归结为价格问题。

  缓慢的能源价格改革将增加企业的成本,进而增加社会成本,在这种压力下,“十二五”的节能减排任务必须寻求更为智慧和精准的方式,争取用全社会最小成本的方式去实现最优目标,这将预示着,对于电力行业而言,未来五年,转方式、调结构将是一场硬仗。

  全国政协委员陆启洲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强调,电价改革关键是要使电价回归商品的本来属性。要遵循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的原则,体现供需关系;其次还要体现资源的稀缺性,要从提高国家能源安全和能源利用效率的大局去考虑这个问题。

  然而,面对企业叫苦,政府纠结,涨降之间无法拿捏的除了有对通胀及民生的担忧,更应看到长远的未来,在资源稀缺和能源需求急剧增长的今天,箭在弦上的能源价格已不得不改,不得不改背后是晚改不如早改。

  因此,“十二五”能源、电力行业的发展,需要实质性的能源价格改革。

  特高压,能否破解电网瓶颈?

  “十一五”期间,我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达到43万千米,变电容量19.6亿千伏安,分别是“十五”末的1.7倍和2.4倍。然而,已经跃居世界第一的电网规模却常常出现“卡脖子”问题。面对急剧  增长的能源运输需求,我国电网如何在未来五年中解决输送瓶颈问题?2011年1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了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扩建工程。

  这一扩建工程,成为“十二五”期间我国特高压建设的起步工程。

  中国工程院院士薛禹胜说:“特高压技术是世界能源输送(方式)的一个重大的变革,它将对人类高效绿色地使用能源产生深远的影响,它和我们国家的航天技术、高铁技术一样都是我国在‘十一五’期间对世界工业作出的重大贡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向能源、电力行业提出了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毫无疑问,在现代化的运输体系中,我国电网企业在物联网中率先起步,以特高压长距离输送能源的方式,实现了整体运输效能的最优组合,创造了最大的综合效益。在特高压领域,我国电网企业已经成为世界电网企业的领跑者;在开发具有信息化、自动化和灵活特性的智能电网方面,我国电网企业或将成为世界标准的制定者;由此可见,无论是“十二五”的投资规模还是科技水平,我国电网以其巨大规模正在实现弯道超车。从目前大会收到的提案、议案情况来看,今年的全国“两会”,特高压将成为能源领域的热点话题。

  火电亏损,谁人能解当前困境?

  自2003年以来,我国煤炭价格累计上涨超过150%,而销售电价涨幅仅上涨32%。在煤电联动不到位的情况下,电力企业尤其是发电企业最终成为“煤价涨声响起来”的兜底者。

  全国政协委员孙丹萍认为,在深化改革的决心仍未形成时,必须保持煤电联动等政策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如果对于煤电矛盾和煤炭市场仅仅定位于“协调”,则必然失去公信,火电行业的大面积亏损,将影响到电力的安全稳定供应,当前急需启动煤电联动来加以疏导。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种观点认为,面对央企的政策性亏损,有句话叫“孩子哭了可以抱给娘”。然而火电企业的成本压力根本无法向下游传递,这个“孩子”该抱给谁?面对窘境,业内早有专家指出,如果不能下决心建立高能源价格、高资源税收、高消费补贴、强市场监管的新模式,则煤电矛盾无解。

  值得一提的是,“十一五”期间,在火电困境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发电企业的投资结构在自主和不自主中悄然发生转向,火电投资占比已下降一半,火电企业的整体赢利能力已经集中在非电产业上,而能得到补贴和宽松政策的一些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投资占比增加。短短5年间,我国的电源结构调整却在这种不经意中悄然实现,客观上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这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节能减排,是否还有辗转的空间?

  “十一五”期间,电力行业为我国节能减排作出了重要贡献。“上大压小”超额完  成,建设超临界、超超临界60万千瓦、100万千瓦高效环保机组,全国在役火电机组中,3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比重由2005年不到一半,提升到目前的70%以上。火电供电标准煤耗5年下降30克/千瓦时,累计节约原煤超过3亿吨。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水电、核电、风电发电量5年累计超过3万亿千瓦时,替代原煤15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30亿吨。此外,通过降低电网线损率、开展节能调度和发电权交易,对节能减排也发挥了积极作用。电力工业已经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各方在肯定电力这个排放大户 “十一五”的减排之余,也希望在“十二五”能够继续发力承担更多的减排责任。面对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15%左右、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两个指标,电力行业还有多少小机组可关?还能降低多少煤耗?还有多少裕度可以挖掘?可以肯定的是,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火电仍将占据很大的发电比重。未来5年,随着火电在规划、调度等各个层面的地位全面下降,发电小时数的总体水平将继续保持低位。随着可再生能源的规模扩张,我国电力供应的成本进一步提高,政府的补贴能力相对下降,满足需求同时引导需求将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全国“两会”是否要讨论一下,节能减排的潜力从哪里去挖掘?

  民资办电,能否摆脱“放而不开”?

  2010年5月13日,国务院发文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包括电力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尽管国务院强调“非禁即入”,并且“不得单对民间资本设置附加条件”,但电力领域内的投资仍然“放而不开”,民间资本依旧鲜见。

  毫无疑问,电价改革也是电力行业多元化发展的必要条件。目前民间资本已经“不差钱”,并且钟情于清洁能源领域,如果能大举进入进而促进清洁能源的发展,对于“十二五”将是个利好。

  但在目前电价受到控制的情况下,电力投资放开还不足以吸引民营进入,并且当电价持续波动时,现有的定价机制不能为电力行业提供一个相对确定的商业运行环境,电价调价滞后的最先牺牲者必然是民营企业。因此,避免电力企业承担政府的社会职能,以及透明的市场定价机制将成为鼓励民营进入电力行业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