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打足绿色底色
2月中旬,《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正式出炉,建议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坚持能源资源节约、生态环境友好的发展方向,实现由黑色向绿色的根本转变,摆脱“资源魔咒”,建设成为全国绿色能源化工基地模范区域。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是世界银行第五期技术援助中国经济改革实施项目的子项目。据该项目课题组组长、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生导师谷树忠介绍,国内外有关研究机构对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关键性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形成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总报告及6份专题报告,包括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研究、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体制机制研究、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煤炭资源开发强度及深加工转化研究、油气资源开发与延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等内容。
陕西榆林和延安两市组成的国家级陕北能源化工基地,集煤、油、气、盐资源于一地,储量大,质量好。其中煤炭探明储量1460亿吨,占全国总量的12%;石油探明储量16.8亿吨;天然气探明储量8460亿立方米,是中国陆上最大的整装气田之一;岩盐总储量约6万亿吨,占全国总量的26%。该基地成立10年来,一大批煤电一体化、煤化一体化、石油天然气化工项目建成投产,已成为西煤东送、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重要输出地。
随着开发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陕北能源化工基地“资源魔咒”日渐凸显:水资源短缺、地表塌陷、水源污染、植被破坏,以及能源资源浪费、开发收益分配不合理等问题日益突出,环境污染趋势未得到根本遏制,水资源利用率较低。仅“十一五”期间建成投产的项目,净增二氧化硫排放量12.5万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4万吨。
研究成果报告提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要实现四个根本转变:发展形象由黑色向绿色转变、发展管理由分割向统一转变、发展形态由失衡失调向均衡协调转变、发展动力由外在向内在转变。战略目标是将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成国家能源安全保障主力区域、全国绿色能源化工基地模范区域等。其中绿色化战略包括绿色管理、绿色产品、绿色产业、绿色形象、绿色考核等,坚持能源资源深加工,不断延伸产业链,严格实行产品节能标准,重点发展污水处理产业,并建立生态环境属地责任体系、覆盖整个基地的无盲点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以及由节能减排、水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构成的绿色考核体系。
该报告还向中央及地方政府提出了一揽子政策建议:进一步提高包括煤炭和石油、天然气在内的资源税税率,使资源税在资源性产品价格中的比例逐步提高到5%~10%;优先考虑在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包括用水、用能定额交易、排污权交易试点以及阶梯水价等;确定能源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标准,重点考虑对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价格实行包括生态环境成本在内的全成本核算,在采矿区实行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政策;用水指标给予弹性安排,可考虑陕西省以南水北调水量置换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用水量。
项目课题组提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能源资源开发应适度有序。基地若能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水资源短缺状况将有所缓解,交通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到2020年煤炭资源开采规模控制在4亿吨左右,石油年产量稳定在2000万~2300万吨较为合适。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名誉理事长陆大道认为,陕北是我国一个特殊的地理单元,既是矿产资源富集区,又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艰苦、长期和具有全国意义的过程。“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提出的措施和建议富有创新意义,对政府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报告出版发行仪式上,陕西省发改委副主任蔡少林说。
记者了解到,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目前正在探寻能源绿色利用新路径,项目建设同时实施配套生态保护工程,石油注水、二氧化碳驱油和地质储存等先进技术得到应用,煤油气综合利用工程、兰炭尾气利用、煤矸石发电、粉煤灰综合利用等一批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正在实施,还开工建设了太阳能光伏、风电、生物质能等新能源项目。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