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省情和严峻的减排形势,决定了河北省必须集中精力抓重点、抓大户,先打赢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关键战役
-实行省直接考核,并把减排成绩和“乌纱帽”硬性挂钩,严格兑现奖惩,倒逼政府、企业改变原有的发展路子、原有观念、原有作风
-重视利用经济手段推进治污减排,建立健全各项激励、服务机制,提升了环境管理水平,丰富了环境管理手段
2011年初,河北省“双三十”工程交出了令人满意的“双百”成绩单。“双三十”各单位节能减排指标,不论是当年的任务还是3年承诺目标任务,均完成或超额完成。据核算,“双三十”单位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减排量均占全省“十一五”减排总量的60%以上。
作为工业大省,河北省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长期以来分别居全国第二、第三位,产业结构偏重,经济发展方式比较粗放,结构性污染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边削减边增长问题比较突出,产业格局以重化工和资源消耗型产业为主,减排形势相当严峻。
在这样不利的条件下,河北靠什么出色完成了减排任务?
带着这样的问题,在“双三十”工程收官之际,中国环境报记者先后赶赴河北省石家庄市、沙河市、秦皇岛市以及安平县等4个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市县,就“双三十”工程取得的宝贵经验开展调研。
经验一
抓重点,抓大户,以“双三十”带动全省污染减排
“十一五”一开局,河北省减排就面临突出的难题。2006年,污染物排放量不降反升了3个百分点。2007年,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全国的6.05%,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占全国的4.83%。全省万元产值能耗、废水排放量和废气排放量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59%、33%和88%。
包袱重,起点低,开局更不利。不下“猛药”,难以根治河北省高耗能、高污染的“顽疾”;不出非常之举,难以转变发展方式。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特殊的省情和严峻的减排形势,决定了河北省必须集中精力抓重点、抓大户,先打赢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关键战役。
2008年初,河北省在全省确定了30个重点县(市、区)和30家排污与能耗大的企业,作为污染减排的主战场和改善环境的重要突破口,全力攻坚,带动全局。
筛选出的“双三十”单位均为河北省经济版图上的“重镇”,GDP产值占全省的27.7%,财政收入占全省的29.8%;这些单位同时也是高耗能、高排放大户,2007年,“双三十”单位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占全省排放量的41.7%和57.5%。只有抓好这些县市和企业的污染减排,才能抓住全省结构调整的“龙头”,牵住全省节能减排的“牛鼻子”。河北污染减排工作由此发生了重大变局。
河北省委、省政府对“双三十”单位提出明确要求,不管多困难、存在什么特殊情况,目标任务确定后,就必须完成,拒绝理由。同时,没有进入“双三十”名单的县市和企业,也不能当旁观者,要自觉查找问题和不足,拿出整改措施,与“双三十”单位一起行动。
在“双三十”工程的示范带动下,一些地方自觉参照“双三十”工程的制度设计模式,加入强力推进节能减排的行动中。邯郸市推出“双百+否决”考核机制,唐山市启动实施节能减排“10100”工程,廊坊市深入实施“1225”重点工程,承德市以“双三十”标准实施“22221”节能减排工程。各设区市依照“双三十”的做法,3年来共对35个重点县(市、区)、50个重点乡镇、30个工业聚集区、633个重点企业(项目)实施了重点考核管理,促进了污染减排向纵深拓展。
3年来,“双三十”县(市、区)城区大气质量连续大幅提升。2010年空气二级及以上天数平均348天,比2008年增加35天;可吸入颗粒物平均浓度比2008年降低30.4%;30个重点县(市、区)城区空气质量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双三十”县(市、区)境内河流水质也有了明显好转,2010年出境水质化学需氧量平均浓度同比下降23.4%,出境水质全部优于入境水质。
经验二
实行刚性考核,强化政府责任,提高强制力和执行力
2008年初,河北省制定了《河北省30个重点县(市、区)和30家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目标考核实施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考核办法及保障措施。要求“双三十”单位制定节能减排实施方案,明确“十一五”后3年和分年度节能减排目标,分解任务,制定措施,落实资金。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