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能源>  正文

成品油批发市场格局有量变无质变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2/22/2011 07:00:44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郭奕涵

  国际能源网讯:商务部发布的最新一份有关成品油批发资质的公告中显示,2011年伊始又有11家企业获得了成品油批发经营资格。至此,具备成品油批发经营资质的企业已经高达160家。尽管非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中航油五大央企的企业达到了115家,占比达到70%,但面对行业痼疾,获批发资质的民营企业在数量上的攀升并未给市场格局带来更多实质性的改观。

  记者从息旺能源了解到,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商务部的审批步伐明显加快,且获得经营资质的“其他国有及民营企业”不断增加。近年来,每一次商务部公布新增具备成品油批发资质的企业名单时,“其他国有及民营企业”基本都能占据半壁江山。但是在油源被主营单位所控制的情况下,这一资质如同隔靴搔痒。

  长期关注民营油企生存状况的加油站网首席分析师黄顺敬向记者表示,“民营油企最上游的资质也仅仅是做二次批发,虽然被授予批发资质的民营油企在数量上有所增加,但也是因为五大央企在各地市场的批发已经基本饱和,需求不强,所以才有更多民企的名额”。

  息旺能源分析师也向记者分析指出,获得成品油批发资格的民营企业将面临艰难的起步,因为成品油批发市场并未走向真正的放开,目前市场占主导地位的仍是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公司。“两大巨头在贸易、物流、渠道各方面均保持明显的领先优势。不过中海油、中化国际等新巨头近年来加速了成品油市场的布局,形成了一股新势力并使得国内批发市场竞争格局日趋白热化,只是这种竞争格局的改变并非来自民企。”

  “在面临资源紧张时,民企还要仰“两大的”鼻息,通过关系拿油。”山东一民营油企人士如是说。“或者高价进口燃料油。”因为得不到海外的原油进口资格,国内的民营化工企业不得不进口燃料油等来弥补原料的不足。尽管财政部、国税总局去年颁布了部分燃料油消费税的优惠政策,但通知调整的是部分特殊用途的燃料油消费税政策,不是所有以燃料油为原料的生产企业都可以享受到这个政策。

  除此以外,仓储等资格虽然在去年向民营油企开放,不过如同成品油批发资质一样,仍是隔靴搔痒。以国储油资质为例,去年6月10日舟山世纪、舟山金润、浙江天禄三家企业斩获国储油资格,可以获取可观的租金,但业内人士却并不看好。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指出,上述事件并不意味着石油行业的垄断会被打破,民营油企的现状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