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能源>  正文

四川地方电力的资源、沿革、成就、经验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2/12/2011 13:21:19   作者:李其道

  1.资源

  四川省地处长江上游,水能资源丰富。全省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4亿千瓦;技术可开发量1.03亿千瓦,占全国水能可开发量的26%。可开发量中单站装机25万千瓦以上的大型水电7768万千瓦, 单站装机5~25万千瓦的中型水电452万千瓦,单站装机5万千瓦以下的小型水电2080万千瓦,均居全国第一位。

  农村水电资源遍布全省各地,主要集中在金沙江、大渡河、岷江、涪江、嘉陵江、青衣江、渠河上游的盆周山区、丘陵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这些地区地域大、人口少、负荷分散,而农村水电具有分散开发、就地成网、就近供电的特点,特别是农村水电资源丰富的地区,如甘孜、阿坝、凉山三个自治州和雅安地区、大巴山区、川南大山区等,多属退耕还林还草区、天然林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因而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开展农业、水利、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中,农村水电有着突出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

  四川农村水电资源是盆周山区深丘区、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除土地、山林之外,农村集体和农民最易于开发利用,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和生态优势,促进和保障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生态良好的最珍贵的稀有资源。开发农村水电没有大量水体集中和移民,规模适中、投资省、工期短、见效快,有利于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适合国家、地方、集体、企业、个人开发,特别适合农村集体与农民开发。

  四川水能资源,是重要的战略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潜力和优势所在,也是希望所在。充分利用水能资源优势,全面协调可持续地科学开发水能资源,努力把四川建设成为在全国具有战略地位的水能资源开发基地,是推进四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选择,是打造“一个枢纽(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综合交通枢纽)、三个中心(物流中心、商贸中心和金融中心)、四个基地(重要战略资源开发基地、现代加工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产业化基地、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发展新格局的战略举措。

  2.沿革、成就

  四川早在解放初期,土地改革后,为适应农业合作化农村用电需要,党和政府就十分重视农村水电的发展。1952年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四个行署合并为四川省后,1953年就在省水利厅设置了农村水电专管机构。四川农村水电发展已经经历了1949~1979年、1980~2000年两个阶段,从新世纪开始进入第三个阶段。

  ▲四川解放到20世纪70年代末的30年,是农村水电发展的第一阶段。实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结合江河治理,兴修水利,开发农村水电。1963年四川省委为了解决盆周山区、丘陵地区农田灌溉用水问题,制定了“以机电提灌为主、提蓄结合、综合利用”的水利建设方针。1960年代以来,使用水利投资和采取“国家投资1/3、地方投资1/3、社队投工投料1/ 3”的“三三制”办法,动工兴建了24座总装机达10.5万千瓦的骨干水电站和配套电网。发挥地方丰富的水能资源优势,自力更生开发农村水电,发展地方电力。同时“三三制”办电,按股份形式进行收益分配,国家、地方分得的收益不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作为“以电养电”资金,用于继续发展农村水电,这既是我国“以电养电”政策的来源,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我省地方、群众实行较为明确的股份制办电的开始。到上世纪70年代末,我省以农村水电为主体的地方电力从1949年的1356千瓦(其中水电735千瓦)发展到1979年的71.9万千瓦(其中水电67.2万千瓦)。30年平均每年增长2.4万千瓦。农村水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站发电到联网运行,从建设地方小电网到与国家大电网联结,初步形成了大小电网并举、各有侧重、调剂余缺、共同发展的格局,为下步改革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从实行改革开放到20世纪末的20年,是农村水电发展的第二阶段。1982年9月22日在成都,中央有关领导向小平同志汇报工作,汇报了四川灌县(今都江堰市)负责同志说如果允许地方自建、自管、自用小水电,可以解决农村用电,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还可以在丰水季节实行下浮电价,让农民群众廉价用电煮饭烧水,节省大量烧柴和煤炭。小平同志对发展小水电实行自建、自管、自用,给予了充分肯定,发表了“你们可以写个报告。先试点。中央、国务院给个政策,群众、国家都得利。这就是搞活,就是解放思想”的著名讲话。在小平同志的倡导下,开发农村水电建设中国特色农村电气化,为四川和全国农村水电及电气化事业的改革发展开创了新时期,开辟了新道路。“七五”至“九五”15年间,全省共建成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104个,超额41%完成了国务院下达的建设任务,还建成了一个辖1区7县的雅安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市,辖7个县的达州市也县县实现了初级电气化。我省农村初级电气化建设,主要在盆周山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丘陵大县开展,已建成的104个初级电气化县中,有三台、广安等13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县(市、区),有九寨沟、甘洛等37个民族自治县,有兴文、渠县等26个国定贫困县和高县、马边等25个省定贫困县。15年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建设,新增农村水电装机291万千瓦,“消灭”了无电县,通电乡达97.72%、村达97.91%、户达97.71%,解决了1500多万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到2000年,地方电力达到433万千瓦,其中农村水电393万千瓦。20年平均每年增长20多万千瓦。

  ▲进入新世纪,是以农村水电为主体的地方电力发展的第三阶段。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工作、建立工业强省,推进全省国民经济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为标志,农村水电及电气化事业的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肩负新使命、实现新任务。“资产重组、结构调整、制度创新”实现新跨越,电气化、代燃料工程开创新领域,配电端改革、农网改造深入进行,2008年抗冰雪和地震灾害取得重大胜利,以农村水电为主体的地方电力持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达到976万千瓦(其中水电936万千瓦),9年平均每年增长50余万千瓦。

  自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和水利系统水电改革与发展思路以来,在全国实施农村水电资产战略性重组中,四川地方电力跨出了三大步:一是组建省级水电产业集团;二是省级水电产业集团实施全省水利地电系统农村电网建设改造,实行统贷统还,全面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建改投资81亿元的任务;三是2003年8月,四川省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第五次常务会议,决定成立四川水电产业集团的母公司——四川省水电投资经营集团有限公司。10月,《四川省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关于授权四川省水电投资经营集团有限公司经营四川省地方电力省级国有资产的批复》,同意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授权省水电投资经营集团公司投资、经营、管理全省地方电力省级国有资产。12月17日,省水电投资经营集团公司以国有独资企业进行工商注册登记,注册资本24.4亿元,授权资产130亿元,首期实施授权经营资产81亿元。2004年12月3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召开四川省水电投资经营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大会,省水电投资经营集团公司正式挂牌营运。—系列重大举措,为推动农村水电及电气化事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提供了新的运作平台,创造了新的运作机制,打下了新的体制基础,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为克服全国水利系统水电当时面临的严重困难走出了新路子,为冲破电力垄断体制的严重影响,推进全国农村水电及电气化事业进一步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截至当时,在全国由800余个自供自管县被大电网上划、代管、控股股改后尚存的240余个自供自管中,四川约占50%,对于坚持电力工业体制改革方向,推进输配分开,增强地方独立配电公司的实力、活力和后劲,培育和完善社会主义电力市场体系,有着重要意义。

  几十年来,我省一直把结合中小河流治理,开发农村水电、建设农村电气化,作为实施“治水兴蜀”战略的重要内容来抓。贯彻执行国家扶持农村水电发展的方针政策,调动了全社会办电的积极性。结合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水电农村电气化和新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使四川以农村水电为主体的地方电力得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截至2009年底,全省发电装机4431万千瓦,其中水电3208万千瓦;地方电力976万千瓦,其中水电936万千瓦。与农村水电配套的地方电网,拥有110千伏变电站179座,主变容量 812万千伏安,110千伏线路7788 公里;35千伏变电站 883座,主变容量607万千伏安,35千伏线路 20252公里;10千伏线路146260公里,低压配电台区134832个,配变容量1189万千伏安;0.4千伏线路631170公里。

  截至目前,总体来讲,全省已建成104个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65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29个新水电农村电气化县,“2004~2005”7个小水电代燃料试点县项目区,“十一五”3个小水电代燃料工程项目;实施了113个县(市、区)的农村电网改造,27个县(市、区)的城网改造工程。

  四川省181个县(市、区)中有170个县开发了农村水电,占总数的93.9%;有164个县有小电网,占总数的90.6%;以小电网供电为主的县(市、区)有125个,占总数的69%;小电网供电为主的乡(镇)有3669个,占73%。在所形成的大小电网并举共存、和谐协调发展的格局中,小电网在供电面上占2/3,在供电量上占1/3。

  全省地方电力系统有省级水电集团公司2户,市级电力公司10户,县级电力公司146户,独立发电企业80户,以及数量众多的乡村小水电企业,从业人员10余万人。乐山电力、明星电力、岷江水电、西昌电力、广安爱众等五家上市公司是四川省地方电力培育出的“五朵金花”。

  包括四川在内的中国中西部地区,发展农村水电、建设农村水电电气化,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开展送电到乡到村到户,实施农网城网改造,在广大山区、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比较好地解决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共同关心的农村能源、生态环境和消除贫困的问题,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在增加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提供应急保障电源,增强民族团结,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四川在水能资源开发上具有治水办电相结合,以林涵水、以水发电、以电促工促农代柴代煤养水养林,人林水和谐,减少排放、防止酸雨、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突出优势,并已在开发与发展中取得了重大成就。按照全省火电厂平均煤耗估算,一千瓦时耗0.5公斤原煤、1千瓦(平均发电利用小时4000)耗2噸原煤,1噸原煤产生2噸二氧化碳去折算,目前我省整个水电3208万千瓦一年的运行,相当于节约原煤6400多万吨,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8亿吨;其中农村水电936万千瓦一年的运行, 相当于节约原煤1800多万吨,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600万吨。按照欧美发达国家减少排放1吨二氧化碳需要投入80美元的标准,仅此一项我省水电一年就可创造103亿美元的效益, 其中农村水电一年就可创造29亿美元的效益。

  可以这样讲,经过波折和困难的严峻磨炼,进入新世纪,我省农村水电及电气化事业已实现了由单站发电到联网运行“建设县电网”、由建设县电网到“建设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的两次飞跃,现正进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进一步“走股份制、集团化道路”和建设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的“中国水电农村电气化”的第三次飞跃!

  历史表明,四川是全国农村水电第一大省,农村水电资源、发电装机、年发电量、年利用小时、地方电网供电范围,均居全国第一。是中国特色农村电气化建设的主要发源地,是自建、自管、自用“三自”方针和“以电养电”政策的诞生地,地方电力股份制、集团化改革走在全国前列,率先成立省级水电集团公司,率先实行农网建改资金“一省两贷”,地电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受到全国同行关注,是长期被全国同行誉为出经验、出政策的小水电之乡和培养行业人才的基地,对全国水利系统水电和农村水电及电气化的改革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历史也表明,当前,四川地方地电力还存在许多矛盾、问题、困难和不足,与国家和人民的期望,与地方和群众的要求,与兄弟省份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通过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发扬成绩,克服缺点,学习借鉴,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四川以农村水电为主体的地方电力及电气化事业,将战胜困难,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农民利益、地方发展、生态环境相协调,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3.基本经验

  一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倡导,国务院政策支持,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市(州)、县政府认真组织实施,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

  二是坚持大小电网并举共存、各有侧重、协调发展,稳定和完善农村水电管理体制,有一个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的行业管电机构和一支稳定并不断提高水平的技术与管理队伍。

  三是结合江河治理兴水办电,发挥水资源综合利用优势和功能,发电、防洪、灌溉、水保、供水相结合,以水发电,以电养电补水,以电促农兴工,以电代柴代燃料和治理水土,统筹协调资源、环境、生态、扶贫和水电电气化建设。

  四是分散布点、就地开发、就近成网、成片供电,建立地方独立配电公司,符合中小水电资源分布状况,适应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符合电力工业体制改革方向。

  五是坚持执行“自建、自管、自用”“ 谁建、谁有、谁管、谁受益”和“小水电要有自己的供电区”的方针原则,调动了各级各方面办电的积极性。

  六是实行了“三三制”办电与“以电养电”政策,建立投入产出良性循环滚动发展的机制。

  七是走股份制、集团化改革道路,实行资产重组、结构调整、制度创新,建立以产权为纽带,兼备投资主体、融资载体、开发经营实体功能的水电集团公司和股份制企业,建立新体制,实行新机制,构筑新的市场主体。

  八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深化改革、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为中心,以安全文明生产为基础,以优质服务为宗旨,统筹规划,强化基础,加强电源、电网和管理现代化建设,努力提高企业、行业素质,构筑强有力的物质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