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能源>  正文

北京市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思考(图)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1/28/2011 14:38:49   来源:《北京水务》2009年增刊第2期   作者:侯旭峰 吴敬东 尹玉冰 何春利

  摘要:通过回顾近年来北京市在水务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对北京市水务工程水土保持监测x-作的特点、内容、方法、取得的成绩进行了介绍,就从水务工程水土保持监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水土保持监测 水务工程 北京

  中图分类号S157 Xl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4637(2009)增刊2-0060—03

  l 前言

  水务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土保持监测在北京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中起步较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通过对9个水务工程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进行阶段性的分析小结,从水务工程引申到其他领域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为北京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指导和借鉴。

  2 北京市水务工程建设项目的发展状况和特点

  2.1 水务工程建设发展情况

  近年来,北京水务工程的建设紧紧围绕提高城乡供水保障能力和供水安全2个核心,实施了北环水系北护城河段、亮马河段综合治理及官厅水库黑土洼湿地系统示范研究等事关北京民生的建设工程。通过多年的努力,为首都创造了一个优美的水环境,保障了奥运会在北京成功地召开。

  2.2 水务工程建设项目特点

  北京市水务工程建设项目除具有其他行业开发建设项目的土石方开挖量大、对地表损毁严重、施工过程中水土流失剧烈等共同特点以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2.2.1 项目区多涉及水源保护,生态环境要求高

  2002年开始进行的官厅水库黑土洼湿地系统示范工程,地处官厅水库的一级保护区内,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类型为风蚀和水蚀交互作用。北环水系北护城河段、亮马河段综合治理等工程事关城市河湖水体质量。

  2.2.2 项目区作业空间狭窄,水土流失防治难度大

  首都用地寸土寸金,可供水务工程施工的作业面不多,尤其是河道治理等线状工作项目区一般较为狭窄,土方的挖填和临时堆放空间较小,这就给水土流失的防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2005年开始的北环水系北护城河段、亮马河段综合治理工程,11 km的河道整治工程,施工作业面基本限定在河道范围内,使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基础开挖、临时堆土、堆料区等作业空间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2.2.3 建设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敏感性高、影响范围广

  北环水系北护城河段、亮马河段综合治理工程及二道沟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等地处首都中心区,周边的居民区、国家重要机关等公共设施对建设环境的要求高,这就要求项目区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做到万无一失。

  3 北京市水务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监测

  3.1 北京市水务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开展情况

  从2002年官厅水库黑土洼湿地系统示范工程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以来的7a间,北京市市级水务工程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率为100%,北京市水科所承担了北京市的9项市级水务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协助建设单位落实了水土保持方案,促进了项目区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和及时恢复。市水科所承担的水保监测项目概况见表1。

  3.2 北京市水务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特点

  3.2.1 与水源保护的关系更为密切

  在官厅水库黑土洼湿地系统示范工程、斋堂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京密引水渠桥梁改建等工程建设过程中,除进行常规水土保持监测内容外,对有可能影响水质的工程基础开挖、临时堆土、施工围堰的形式和拆除方式及可能产生的淤积进行必要、及时的监测,以确保不会因施工对库区水质、库容及河道水质产生不利影响。

  3.2.2 监测工作时效性更强

  首都中心区的水务工程建设在北环水系北护城河段、亮马河段综合治理工程及二道沟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的水土保持监测中与建设单位保持密切联系,时刻掌握施工土方进展情况,以较强的时效性确保每一次开挖、临时堆放和运输都在监测中。

  3.2.3 对社会环境的影响更为敏感

  北京城区的水务工程项目是动土规模、影响范围较大的基建项目,社会影响面广,关注人群多,所以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者应当以高度的专业敏感性应对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问题,发现隐患及时给施工单位以良好的预防建议,将水土流失问题处置在萌芽阶段,为工程建设保驾护航。

  3.3 北京市水务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内容

  北京市水务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内容除与其他类型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类似的对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变化监测、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效果监测等内容外,对于实施导流施工的工程,还对围堰的使用状况及拆除情况等进行重点监测。

  3.4 北京市水务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方法

  近年来,北京水务建设工程多为改扩建工程,因此监测方法一般采用地面监测、调查监测、场地巡查等。对于扰动面积、弃渣量、地表植被和水土保持设施运行情况等项目的监测常采用调查法和实测法。常用仪器和设备有自计雨量计、激光测距仪、GPS定位仪、小型固定气象站、摄像摄影机、工DR等。对于官厅水库黑土洼湿地系统示范工程这类的完全新建项目,还采用了遥感监测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监测效率和质量。

  河道整治工程的施工周期短,地面监测中一般不宜采用固定小区监测,但因为近年来北京城区河道改扩建项目增多,为了获得同类建设项目的经验数据,在清河综合整治(二期)工程项目中设置了2个对照组的(4个)固定坡面径流观测小区,进行长期监测,为今后北京城区河道改扩建工程植物护坡措施的设计和水土流失防治提供一手的实用监测数据。

  3.5 取得的成果

  在几年的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中,通过不断地探索,逐步形成了一系列针对水务l丁程建设的水土保持监测技术体系,锻炼了一只具有较高水平的水土保持监测技术队伍,积累了北京水务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治理数据和经验,为北京市水务建设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顺利实施和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总体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针对水土保持监测过程中发现的河道护坡中使用的六角空心砖生态护坡存在的后期土壤流失量较大的缺陷,市水科所研发出“坡改平”生态护坡砖,并获同家专利。

  2006年,市水科所实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官厅水库黑土洼湿地系统示范工程获水利部第三批“全国开发建设项目水保示范工程”、清河综合整治(二期)工程获水利部2008年“全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示范工程” 荣誉称号。

  4 存在的问题

  4.1 施工单位水土保持意识有待加强

  在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中发现,业主水土保持意识较5 a前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施工单位负责人大多不了解水土保持和水土保持监测,这反映出施工单位水土保持法律、法规普及还没有真正地普及到相关的行业中去。

  4.2 野性灌草的水土保持和生态防护功能未引起重视

  监测中发现,在一些无景观特殊要求的野外河道护坡工程中,主体工程的设计中列人大量人工草皮,单单人工草皮的苗木费、养护费就是一笔可观的支出,人工草皮还存在后期管理费用高、草种退化的问题如何利用野生灌草的生态防护作用应当引起决策层和主体设计单位的重视。

  4.3 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后的水土保持监测存在盲区

  一些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防护措施虽然在工程完工后的恢复期表现出良好的景观和防护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草种退化和养护管理水平下降,出现严重的土壤流失问题。而从时间上讲,这部分工程的水土保持监测,已不属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时间范畴,也容易被常规水土保持监测所忽略,是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盲区。

  4.4 生态护坡的技术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监测中发现,很多护坡措施冠以“生态护坡”的名号,实则并没有发挥生态护坡的功能,有的甚至还存在着极其严重的土壤流失问题,如六角空心砖护坡措施,六角空心砖内用以植草和栽植小灌木的土壤在工程完工的(1~3)a的时间里,会发生20% ~80%的流失。流失的土壤会淤塞河道和排水系统,降低河道和排水系统的使用年限。这主要是由于对“生态坡”的概念缺乏客观、科学的评价、“生态护坡” 的判定标准不够完善造成的。

  5 建议

  5.1 加强施工单位水土保持专业知识的普及,实行施工单位水土保持执业上岗制度

  在进一步加强施工单位水土保持宣传力度的同时,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协同建设施工资质管理部门开展水土保持专项技术执业资格培训,施工企业招标书中的技术负责人要有水土保持执业上岗技术人员。

  5.2 重视野草的防护作用

  在一些景观要求不高的野外护坡设计中要重视野草的防护功能,不要一味地用人工草进行绿化和生态恢复,要进行野草生态恢复的论证,尽可能地利用野草的适应性进行植被恢复,实行乔、灌、草综合措施护坡,可以节约大量的社会财富。

  5.3 消灭监测盲区,实施“延伸监测”

  一些存在水土保持潜在危害的工程项目在其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合格后,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基本结束,而后期管护工作的“缺位”就可能带来土壤流失,淤积河道、排水系统等严重的环境问题。所以,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应进一步完善水土保持监督和监测制度,改变“工程完工,监测就基本结束”的现状,对一些可能存在水土流失的开发建设项目开展“延伸监测”或纳入常规水土保持监测中去,这一问题存在已久,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5.4 完善“生态护坡” 评价技术体系和技术标准

  针对一些所谓“生态护坡”技术存在的水土流失和“生态护坡不生态”的现状,应当完善常用生态护坡措施的评价体系,制定相应的生态护坡技术标准,明确“什么样的护坡措施才满足生态护坡的要求”,减少和杜绝“生态护坡不生态”的现象发生。

  参考文献

  [1]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2]刘震主编.水土保持监测技术[M].中国大地出版社,2004,7(7):260.

  作者简介:侯旭峰(1968一),男,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