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能源>  正文

电网建设带动宁夏工业化治沙成效显著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1/27/2011 13:54:29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作者:唐士杰

  1月23日上午10点,宁夏中卫供电局建在腾格里沙漠腹地的赛金塘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竣工投运,确保了宁夏“以沙招商”引进的12家企业的建设和生产用电。

  宁夏中卫供电局承担着位于我国第四大沙漠——腾格里沙漠东南前沿的宁夏中卫市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产生活供电任务,是我国风沙灾害最为严峻的地区之一,也是宁夏的重点沙漠区。 这里地处祁连山脉与贺兰山脉的交会处,有一处宽数二十公里的缺口,被称为“西风口”,这是我国三大风口之一,腾格里、巴丹吉林、罗布泊等沙漠生成的沙尘,正是通过这一缺口侵入我国内陆腹地,形成近1000万亩的“沙海”。 为改善生存条件和生态环境,当地群众早在解放初期就开始对沙漠进行治理和综合开发利用。即便如此,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 仍然没有较大的工业、企业进入这个地区建设和发展,沙漠侵蚀一直严重影响着宁夏西部经济社会发展。

  电网为媒引入企业落户腾格里

  “十一五”期间,随着国家电网公司在全国实施的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中卫供电局以发展宁夏西部工业城市为目标,超前规划,科学实施沙漠地区的电网建设,共贷款投资25亿元,建设35、110、220、330千伏变电站46座、35千伏及以上四个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98条,2000公里;10千伏线路102条,4565公里;架设配电变压器3252台,容量5469兆伏安。对管辖的4县(区)46个乡镇的10千伏配电网架进行了建设改造,实现了330千伏电网环网供电。为沙漠腹地有人居住和有开发条件的4个区域建设了35千伏、110千伏变电站及输电线路,使城乡和沙漠区的电网得到迅速发展,城乡电网电压质量、供电可靠性大幅提升,创建了良好的用电环境,产生了强烈的“洼地效应”。自治区和中卫市政府看到了以电力带动沙漠区工业发展,以工业化治理沙漠的路子。他们以浩瀚的沙漠和荒山提供的充足的低成本土地和风、光资源,以坚强的电力为保证,以优惠的政策为支持,面向国内外招商引资,吸引了大批国内外企业、客商纷纷前来投资。中国最大的沙漠太阳能发电项目、中俄联合投资过百亿元的100万吨稀土彩钢板及配套项目、投资过百亿元的锦宁铝镁合金及深加工项目、浙江嘉化集团8万吨双氧水项目、温州山联集团5万吨特种纸项目、内蒙古艾尔德钙业公司1万吨金属钙等项目、内蒙古华业特钢公司40万吨硫酸、30万吨氧化亚锰、30万吨镍铁项目、湖南湘潭姜畲电焊条的24万吨高碳铬铁等436个项目相继落地,到位资金271亿元。截止“十一五”末,这个沙漠地区的工业总产值达到141.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达到50亿元,分别比“十五”期间增长了3倍。

  工业治沙扭转生态恶化显成效

  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00年底, 人工治理进入中卫市的沙漠面积达到160多万亩,沙地植被覆盖率达到30%。虽然自治区政府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资金种草种树,但这种治理措施并未给当地带来经济效益,导致防沙造林工程无法大规模扩展。沙漠电网建设,引入企业后,则破解了这种“只投入,不产出”的困局。中冶美利纸业集团是当地的一家以造纸为主的上市公司,从2000年开始,为解决自身造纸原料来源难题,该公司在风沙危害极为严重的西风口区域实施林纸一体化工程,通过在沙漠边缘地带建大型扬水泵站,修建引水干渠等方式,利用现代化机械平沙造田,营建以速生杨树为主的造纸原料林;中冶美利纸业环保公司已累计投入6亿多元,在横跨宁夏、甘肃、内蒙古省区的腾格里沙漠沿线,建设了8个林区,营造了50万亩规模的速生林,成为当地防沙造林的主力军。香山酒业、中石油宁夏石化公司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在沙区建立了植树基地和花卉基地,经营规模小的几百亩,大的上千亩,在沙漠中造出了一个个人工绿洲。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周边的道路和生态绿化配套建设,扩大了生态旅游等项目。“十一五”期间,以企业带动的工业化治沙,在扭转生态恶化的同时,逼退腾格里沙漠20公里,这种工业化治沙模式实现了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梧桐之下,凤凰多栖。现在,当您走进宁夏中卫境内的腾格里沙漠,银线编织的输电网架、一家家企业,一栋栋现代化的厂房、超过千亩的太阳能光伏板映入眼帘,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沙坡头旅游区、那一链链骆驼队、一座座沙漠内陆湖、金色沙漠与黄河的交相映辉,在朝霞和夕阳下,更使让人留恋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