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能源>  正文

中国能源开发挺进深海 海洋石油981将服役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1/22/2011 09:40:45   来源:新浪财经   作者:华艳

  1月20日上午消息,作为中海油深海油气勘探开发船队的领头羊——“海洋石油981”2011年6月将在南海开始服役,随后另5条深水装备也将于2011年下水。中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能力实现从水深300米到3000米的历史性跨越,中海油计划2020年建成以深海开发为主的另一个“海上大庆”。

  装备:

  往3000米深海挺进

  过去十几年,世界上新增的石油后备储量、新发现的大型油气田,有60%多来自海上。世界发展到今天,全球石油产量的1/3来自海洋。在辽阔的海洋上,目前全世界共有1.4万个海上采油平台。预计到2015年,海洋石油所占比例可能达到45%。作为全球石油消费第二大国, 2010年我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达55%,因此,加快中国海洋石油的开发已势在必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没有装备,没有技术,就只能看着别人干。中海油成立28年来,走过了“看着干、跟着干、自己干”的三个历程,目前中海油300米内水深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正向3000米水深进军。

  上海外高桥船厂正在赶制海洋工程领域的航空母舰——“海洋石油981” 钻井平台,这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第6代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

  这个平台“身高”136米,“体重”3万吨,由我国自行建造,将于3月出海调试,6月正式服役。这艘总造价约60亿元的钻井船是中海油深海油气勘探开发船队的领头羊。

  它具有勘探、钻井、完井与修井作业等多种功能,最大作业水深3000米,钻井深度可达10000米。平台甲板面积相当于一个标准足球场,平台上电缆总长650公里,相当于围绕北京四环路10圈。生活区可容纳约160人居住区,甲板室顶部配备有包含完整消防系统的直升机起降平台,可起降大型直升机,堪称海洋工程领域的航空母舰。

  “如果将该平台放在北京市中心3000米的上空,它的锚链可以覆盖整个北京市六环。”中海油深水钻井船工程项目组总经理林瑶生打了个形象的比喻。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海油副总经理周守为介绍,深海作业在十分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进行,世界上一般都采用了百年一遇的设计要求,而“海洋石油981”采取了200年一遇的设计要求,能够抗17级风;同时这个平台采取了自动定位系统,根据风浪流的变化,8个巨型的螺旋桨能够自动调整平衡,误差范围为一米左右。而事故发生时,能自动关闭海底的安全阀,避免墨西哥湾事故重演。

  “通过‘海洋石油981’的建造,使国内的大型装备制造一步跨进了世界最先进行列。”中海油总经理傅成玉表示。

  在“海洋石油981”的制造过程中,带动了100多家单位的创新。其中超高强度锚链能够承受700多吨的拉力,本身却较轻以降低平台自重,是亚星集团专门为中海油“海洋石油981”开发的。开发成功后,亚星获得了中海油一亿元的订单。

  为加快深水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中海油投资150亿元建造了五型六艘大型深水勘探装备。深水铺管起重船、12缆深水地球物理勘探船、深水多功能勘查船、深水大马力起抛锚三用工作船等,将紧随“海洋石油981” 钻井平台之后,于2011年陆续下水投入使用。

  “十二五”期间,中海油还将投入297万,再建造一批包括多功能动力定位船和饱和潜水支持船在内的多条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生产装备,以扩充深水油气开发船队。

  这些深水重大装备的建造和使用,不仅实现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能力从水深300米到3000米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中国海洋石油开发从近海走向深海的梦想,也使我国深水装备水平一步跨入世界先进行列。深海油气开发带动了海洋工程、海洋环境、材料科学、造船、机械、钢铁、电子等多项领域的发展。

  “更重要的是,海洋石油大型设施与装备是流动的国土,对昭示和维护我国海洋主权发挥着特殊的‘屯垦戍边’作用。”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中海油研究总院院长陈伟表示。

  勘探:

  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突破

  据国土资源部2008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有海域面积300万平方公里,全海域盆地面积160万平方公里,油气地质资源量390亿吨。截至目前,已有82个油气田投入生产,2010年产量突破了5000万吨油当量。

  “勘探是油气开发的基础,中国海洋勘探开发一直在思辨质疑、自我否定的探索中前进。历史经验表明,因循守旧、沾沾自喜只会使我们的工作陷入困境。突破已有认识的禁锢,重新认识,这就是创新。”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地质师朱伟林说,1982年中海油成立之初,国内海洋石油产量为9万吨,28年间增长到5014万吨油当量,期间经历了不断的自我否定和创新。

  渤海油气田面积58327平方公里,也是我国主要的石油生产基地,但在渤海海域的勘探工作却相对曲折。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石油公司、法国道达尔公司、埃尔夫公司都先后在渤海海域进行了勘探,投入很大,但收获不大,没有实现重大的突破,因此一些外国公司退出了合同区域。

  中海油的地质专家结合渤海周边陆上油田的地质情况,把在深层找油的思路改在浅层找油。

  1995年,中海油在英国BP公司合同期满而退出的合同区块进行钻探试验,并发现了地质储量超2亿吨的秦皇岛32-6油田,这一发现对外国公司震动很大。外国公司重新审视过去勘探思路和方案,其中美国菲利浦斯石油公司采纳了新的观念,并于1999年在渤海湾中部发现了蓬莱19-3大油田。

  近5年来,中海油在油气勘探领域斩获颇丰,累计发现石油储量超过15亿吨,天然气超过4000亿方。中海油5年间自营勘探发现20余个大中型油气田,贡献了新发现储量的近60%。

  而在在深水勘探领域同样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尤其是荔湾3-1、流花29-1、流花34-2等深水气田的发现,奠定了未来建成“深海大庆”的基础。

  据朱伟林介绍,2006年发现的荔湾3-1气田将于2013年投产,总投资350亿;而对流花29-1进一步评估表明其油气储量有望超过荔湾3-1。此外,2010年12月份,南海西部深水首钻也获得了重大发现,LS22-1-1发现了60米厚的气层。

  开发:

  为别人不可为

  渤海油田是海上油气开发的主战场,稠油储量达27.3亿方,占总储量的68%。

  但重质稠油,装在瓶子中,将瓶口倒置也不可能流出来,想把他们从深深的海底采出来,难上加难;在陆上普遍采用的热采技术,在海上无法大面积实施;同时,稠油通过长长的输油管线运输,一旦遇上停电,就成了“灌香肠”。

  美国油企在渤海勘探中发现了稠油,但放弃开采。“美国的资源战略是全球战略,而稠油开采颇有难度,所以就放弃了。但我们不一样,这是中国的资源,要当作家园来耕耘。”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中海油研究总院院长陈伟表示。

  中海油创造了多项海上稠油开发的记录:油田大规模注海水强采的世界先例;海上最稠油田冷采开发的世界记录;海上稠油油田整体实施三次采油的世界先例;研制铺设了70公里世界上最长距离海底稠油混输管线,而美国海上最长为 30 公里,英国海上最长为36.8公里。

  同时,中海油创新一套“适度防砂”技术,通过新型电潜泵增加孔隙,改变了以往采油最怕出砂的状况,提高采收率5%。这又是什么概念呢?意味着中海油在渤海湾将多拿出近1亿吨原油。

  此外,2010年11月5日,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渤海油田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重点项目通过验收。项目组突破了海上油田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工作面临的一系列技术难关,矿产试验提高采收率效果明显,使我国初步形成了海上油田聚合物驱油技术体系,研究成果总体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海上稠油缔合聚合物研究与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根据海上油田聚合物驱资源潜力评价,目前适合聚合物驱的海上油田储量超过14亿吨,预期海上油田聚合物驱技术可增加可采储量近亿吨,相当于在没有增加任何勘探费用的情况下,新发现了多个亿吨级储量的大油田,其经济价值初步估算在1500亿元人民币以上。

  目前,渤海稠油总产量已经超过世界其他国家稠油开采量的总和。

  投资:

  双向票决防风险

  海洋石油开采与陆地上的情况大不相同,虽然与陆地相比仅隔了一层水,陆上的常规方法行不通了,就必须采用特殊的方法,具有高风险、高投入、高科技的特点。

  最常见的就是“用钱堆起来”的海上平台,每平米面积需10-20万美元;海上钻井,每米需耗费1-1.5万美元;海上平台建造,千万吨级深水油气田投资约 500–600 亿元。

  就同样一口勘探井的钻井成本来比,陆上石油、浅海石油和深海石油的成本之比约是1:10:100,甚至更高。在海上建一个中型油田,勘探开发投入动辄需要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元。

  因此,中海油的投资和金融决策非常谨慎,为了制约一把手的权力,防范风险,中海油早在2000年就建立起双向票决制,建立投资委员会,金融委员会,但凡资金规模超过1亿的投资,都需要经过总经理和三分之二的委员通过。

  据悉,2005年国内一家大型银行上市,总经理傅成玉提出投资,但投资委员会认为公司主业为石油,对金融不太了解,不赞成投资并且否决了提议。后来另一家企业参与了投资,并且最终获益颇丰。

  “虽然这是一个反面的案例,虽然双向票决制导致最终失去了那次挣钱机会,但中海油还是保证了双向票决制体系的有效运转,规避了风险,中海油的投资基本没有出现过失误。” 中海油总公司副总经理、新闻发言人吕波表示。

  在技术和机制的双重保障下,中海油已经打点好“行囊”向深海进发。

  据中海油副总经理周守为透露,除了2010年建成年产量5000万吨的“近海大庆”,2020年中海油计划建成以深海开发为主的又一个‘海上大庆’。

  中海油总经理傅成玉表示,“十二五”期间,预计中海油将投资8000亿到1万亿元,绝大部分将投在海上,也包括进行海外扩张的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