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能源>  正文

最贵新股华锐风电破发 尉文渊损失7.7亿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1/14/2011 11:05:49   来源:新京报

  A股主板“最贵”股票华锐风电再创纪录。昨日挂牌的华锐风电开盘即破发,最终收跌9.59%,成为1995年以来上市首日表现最差的主板新股。分析认为,过高的发行价和行业竞争是华锐风电破发的主要原因。

  开盘即告破发

  华锐风电以90元的发行价在主板上市,创下了A股主板最高发行价纪录。昨日,华锐风电以87元开盘,开盘即告破发,随后股价一路走低,最终收于81.37元,跌9.59%,首日换手率为28.62%。从首日收盘跌幅来看,华锐风电的表现仅好于去年上市的创业板股票奥克股份(首日跌9.91%),也成为A股主板自1995年三普药业上市以来首日表现最差的新股。

  中信证券昨日发布的报告指出,华锐风电的合理估值区间在65元-80元之间,发行价90元明显偏高。

  A股中同类金风科技是一个重要参考。中信证券认为,金风科技与华锐风电两者2010-2011年业务结构、市场地位、盈利能力和增长潜力均十分接近,按照2011年20倍市盈率为两者估值是较合理的。中信预测2010-2012年其每股盈利分别为2.83元、3.64元、4.49元,因此给出65元-80元的估值。

  尉文渊市值缩水7.7亿

  按照90元的发行价计算,此前,华锐风电总裁韩俊良持有市值达108亿元,西藏新盟实际控制人、上交所首任总经理尉文渊持股市值超过80亿元。

  首日交易的华锐风电没有让两位富豪身家上升。按照昨日收盘价,韩俊良持股市值缩水10.3亿元,不复“百亿”之称。而尉文渊持股市值亦缩水7.7亿元。

  间接持有华锐风电超过一千万股的股东阚治东在昨日微博上发言称,理解股民对于华锐首日上市的表现,但相信华锐风电有实力再创前五年的辉煌。

  一些分析师指出,风机的价格战已经开始了,风电设备制造的产能相对过剩。从全行业毛利率来看,得益于国产化率的提升,从2007年到2009年全行业毛利率都处于上升阶段,但从2009年开始则出现了放缓和下降的趋势。以金风科技为例,2009年其整机销售的毛利率是25.6%,2010年中期已经下降到23.8%。

  现象 创业板新股频现首日破发

  秀强股份昨日破发,6家中签机构均缩水111万元

  本报讯 (记者刘夏)创业板新股首日破发景象再度出现。昨日挂牌的秀强股份开盘后迅速跌破了35元发行价,收报33.58元,跌幅4.06%。其他4只创业板新股华中数控、雷曼光电、先锋新材和通源石油涨幅在7%-15%之间。

  随着创业板扩容速度加快,创业板新股破发频频出现。1月7日登陆创业板的安居宝首日即遭破发,成为2011年首只破发的新股。不过相比前两次时间相隔长达半年之久,秀强股份距离安居宝的破发仅6天。

  去年12月9日,星河生物发行市盈率高达138.46倍,此后,被新研股份150.82倍的发行市盈率刷新纪录。昨日上市的5只新股平均市盈率超过100倍。

  “近期市场低迷,成交欲望很弱,也是造成创业板破发的原因,”大同证券胡晓辉还告诉记者,“前一段时间市场传闻颇多,对中小企业压力较重。比如传闻年报送转最高十送十,比如传闻禁止基金买入当日涨幅超过5%的中小板创业板等等”。

  昨日破发的秀强股份,最终获配的6家机构分别是,招商证券现金牛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德盛增利债券证券投资基金、国联安信心增益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全国社保基金四零六组合、兴业有机增长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和南京彤天科技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自有资金投资账户。这6家机构各耗资2730万元,认购了78万股,在昨日收盘时缩水111万元,变成了2619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1月7日破发的安居宝的网下配售名单中,秀强股份获配机构之一招商证券现金牛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也“不走运”地出现了。其获配45万股,曾经付出的2205万元截至昨日已只有2052万元。

  追问

  破发成常态 发行体制如何改革?

  据新华社电 新股上市频频破发引发各方关注,有分析人士认为,对一个正在走向成熟的市场而言,新股破发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国都证券分析师表示,在当前新股发行实行审核制的背景下,大规模破发折射出我国的询价制度还有很大的改革空间。

  深交所总经理宋丽萍在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研讨会上曾经表示,在创业板上市企业的询价过程中,有少数询价对象多次出现非理性报价和其他不当行为,承销商都对此有看法,也向交易所进行了反映,但是依然无法将他们排除在外。

  一些分析师认为,完成发行制度改革需要解决中介机构职责缺失问题,把中介机构等相关利益方公司上市过程中的所作所为全部详细记录在案,出现失误将被追究,以此规范中介机构的行为。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微博)则认为,“三高”是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后市场化选择的结果,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定价机制的不断完善,退市制度的逐步建立,“三高”问题将会逐渐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