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能源>  正文

供给趋紧预期助涨"疯狂的原油" 未来油价或慢涨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1/13/2011 08:48:08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中国证券报

  由于阿拉斯加输油管道出现漏油状况并遭关闭,国际市场对全球原油供应的担忧情绪持续加剧。1月11日,纽约商品交易所2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上涨1.86美元,收于每桶91.1美元;伦敦市场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上涨1.88美元,收于每桶97.58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国际油价上涨远非针对漏油事件的“应激反应”;美国未来实施近海钻探活动改革的可能性,及日本追捧欧洲主权债券所提升的欧元区原油需求预期,都会造成国际原油市场供给趋紧,并由此成为国际油价中期上涨的支撑力量。

  不过,分析人士认为,在经历了2007年底至2009年初一番惊心动魄的“过山车”后,市场投资者的理性提升将保证国际油价未来涨势的相对平缓。

  管道漏油事件刺激市场

  阿拉斯加输油管道早在上周六便被发现有漏油现象并遭到关闭,这一消息在本周初的就引发了较为强烈的市场反应。尽管市场人士早早认定该输油管道将在本周内重新投入使用,但市场担忧情绪却始终存在。要知道,被关闭输油管道的输油量占全美总产量的近15%;且一旦有任何推迟,则可能导致严重依赖这一输油管道的美国西海岸炼油厂出现短期原油供应中断。此外,挪威石油公司在北海的一座石油平台也因气体泄漏而停止作业。

  相比之下,美国未来实施近海钻探活动改革的可能性则打击了中期美国原油供给预期。由美国总统奥巴马指定负责调查英国石油墨西哥湾漏油事件的委员会11日表示,只有对美国联邦政府相关规定和原油行业自身钻探活动进行“紧急改革”,才能避免类似的灾难性事件再度发生。该委员会称,近海原油钻探活动应由美国内务部建立独立机构来进行监管,相关改革成本则应由石油开采企业支付。这意味着,原油开采商将面临在美国近海钻探活动成本的上升,从而影响其原油开采、供给规模。

  供需因素决定价格

  在短期和中长期因素分别打压原油供给规模的同时,全球经济体的原油需求量却仍在增加。在新兴经济体需求大增趋势不可逆转、日本原油需求回升的情况下,市场对于欧元区原油需求的预期,也因为欧洲主权债券受到日本政府追捧而出现反弹;而这势必会进一步加剧全球原油市场供给趋紧的状况。

  事实上,在影响国际油价的诸多因素中,供需基本面始终起着决定性作用。美国媒体指出,虽然2008年7月初每桶147.27美元的价位绝非基本面独立为之,但国际油价在那之前由每桶20至30美元缓慢升至高点,以及2008年7月之后半年内迅速跌回至32美元价位,包括近两年逐渐重新逼近100美元的高位,都与全球经济增长及其所影响的原油供需密切相关。

  需要指出的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对于产量的配额调整,也因为2008年历史最高价位的出现而受到更多压力。该组织曾在2008年底至2009年春连续四次减产,帮助国际油价止住当时的快速下滑趋势并在随后不久便止跌回升。不过,在去年底决定继续维持原油产量不变后,欧佩克已决定在今年6月的定期会议之前,不会调整该组织的原油产量。

  未来油价或现慢涨格局

  与此同时,市场资金炒作的推动力自然也是导致高油价的重要因素。分析人士指出,每桶147美元的国际油价历史峰值便是叠加了积极基本面因素和资本市场炒作效应的极端体现,而30至40美元的低点价位则显示是炒作资金几乎全数离场后的市场反应。换言之,在供需基本面“为主”的情况下,炒作因素更多时候是在放大国际油价的变动趋势。

  正因为如此,在全球经济今年进一步复苏的背景下,炒作资金也将在原油期货市场逐步积累。但市场人士普遍认为,过去几年的国际油价走势不会重演。

  首先,2007年底至2009年初国际油价所展现的“过山车”行情,在凸显大宗商品期货巨大投资获利潜能的同时,也反映了风险投资的极强破坏力;投资者和市场监管者因而会在看待市场变化时多一份理性,疯狂投入资金和恐慌性抛售等行为将不会太多。其次,由新兴经济体推动的需求增长趋势已蔓延至贵金属、农产品期货等各类投资商品。因此,国际油价尽管走在被广泛认定的上行通道中,但其上涨速度料将较2008年上半年要平缓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