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张掖市必须立足于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立体交通枢纽、经济通道的区域定位,着眼于建设生态文明大市、现代农业大市等目标,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现代农业、通道经济3个重点,发挥比较优势,展现后发优势。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城市发展,建设绿色、低碳、循环、环保的西部生态文明城市。
和谁对话?
陈克恭,1961年12月生,甘肃省兰州市人,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科院寒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县委书记,行署副专员、地委副书记,省政府副秘书长,省商务厅厅长。现任中共张掖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为什么对话?
甘肃省张掖市顺应时代要求,对如何以生态城市建设为主线,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新路子,开展了积极探索和实践。我们想知道,基于这样的发展理念和城市建设背景,张掖市怎样实践“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城市发展”和“建设西部生态文明市”?其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和探索又为这两个理念赋予了什么样的崭新内涵?
对话人
陈克恭 中共甘肃省张掖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采访人 中国环境报记者 吴玉萍
点击一
焦点关注 建设西部生态文明市的思路、重点和策略
关键思路 立足区域定位、着眼建设目标、突出3项重点
记者:张掖市地处西北干旱区,农村人口多,城镇化水平低,经济欠发达,提出以发展生态经济为主线、建设现代生态城市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陈克恭:张掖市处在河西走廊中段,自古为“六分水、三分塔、一分人居”,体现了人类顺应自然的生产生活方式。但随着气候变化和人口剧增,张掖市生态环境发生了急剧变化。张掖市通过长时间探索与实践,提出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现代生态城市的思路是为了把生态和人居环境建设得更加美好,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
首先,与周边其他城市相比,张掖市有着天然的生态基础条件,在可持续发展中后发优势极其明显。只有把城市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才能彰显出张掖市与众不同的特色。
其次,充分利用城市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引黑河水入城,最大限度地将张掖市城市特色中最具代表性的形象展现出来,将深层次、原生态的水文化底蕴挖掘出来,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城市的环境承载力,使之成为推进城镇化和有力带动第一、二产业快速发展的支撑点。
第三,张掖市在整个黑河流域乃至西北生态系统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发挥好张掖市在生态文明省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做好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既是我们抢抓政策机遇,顺应时代要求,加快构筑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现实选择,也是立足张掖市实际、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记者:您能否谈谈张掖市建设西部生态文明市的具体路径与想法?
陈克恭:2008年以来,我们立足已有实践,着眼未来发展,提出了发展生态经济、建设西部生态文明市的一系列思路,概括起来讲就是“坚持特色方向,走好3条路子,推进三大战略,实现科学发展”。坚持特色方向,强调要结合张掖市实际,突出我们自身的特色;走好3条路子,即走好以生态文明为引领的城市发展路子,以矿产、农畜产品等特色优势资源开发加工为重点的工业发展路子和以发展节水、高效的现代农业为支撑的新农村建设路子,这就是我们新时期、新环境条件下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富民、推进城镇化进程三大战略的具体路径。与之相对应,又确定了生态文明建设、现代农业和通道经济3个重点,提出以建设现代农业大市、通道经济特色市、民族团结进步市来推动建设西部生态文明市。
记者:请谈谈张掖市是基于什么考虑确定区域发展定位、三项工作重点和西部生态文明市建设目标的?
陈克恭:当前,我们提出建设西部生态安全屏障这个定位,顺应时代要求,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张国臂掖,以通西域”本身就充分说明张掖市历史上就是一个交通枢纽。交通通道,可以是经济的、军事的,也可以是文化的。我们当前的第一要务是发展,要强调它的经济属性,这样就形成了现实的经济通道。这是张掖市自身区位与本质属性的反映,是时代的要求,更是张掖市的基本特色,也是我们全部工作的立足点。
区域发展定位确定了,工作重点就是生态文明建设、现代农业和通道经济。在干旱区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水是有限的,这就决定了我们搞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发展现代农业,通过发展节水、高效、绿色的现代农业,改变用水方式,把节约的水还给自然、还给生态;这样,便把国家利益与张掖市的特色、“三农”的出路紧密结合,既保护了生态,又使发展现代农业得到国家更多投入和支持。所以,现代农业是我们工作的第二个重点。第三个重点,是把通道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通道经济。经济发展了,就可以拿出更多资金反哺生态、反哺农业,更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对应3项重点工作,我们的奋斗目标就是建设西部生态文明市。目标与发展定位、重点工作相对应,定位是立足点,目标是着眼点,3项重点工作是抓手,3条路子是具体路径,相辅相成,成为一个系统的整体。记者:您能否谈谈围绕张掖市的区域发展战略采取了哪些相应对策?
陈克恭:定位找准了,目标明确了,重点确立了,关键是抓落实。我们的策略是:
第一,拓展区域发展视野。黑河流域既是一个包含雪山冰川、森林草原、湿地绿洲、戈壁沙漠的复合生态系统,也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生态经济区。张掖市做以整个黑河流域为背景的区域性生态经济试验示范区,条件非常成熟。只要我们站在全局的角度考虑,既可以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又能使我们的生态地位得到充分发挥,利益得到充分保护,我们的发展面会明显扩大,涵盖的范围也会更广。
第二,丰富生态经济发展内容。推进区域合作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给人以便利,为人提供服务的过程就是大发展的过程。张掖市的生态环境和公共保障能力相对较强,将这些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我们的发展就会更快一些。如张掖市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可以通过加强与南北邻近地区的合作,把旅游资源整合起来,做成一些精品线路,旅游业的发展前景会非常广阔。
第三,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我们既要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也要营造优惠透明的政策环境、公正严明的法制环境、高效优质的服务环境和诚信文明的人文环境,这样才能更好地聚集人才流、物资流、资金流和信息流。
点击二
焦点关注 干旱区怎样建设生态文明
关键思路 发挥比较优势,凸显后发优势,以生态文明建设催生生态经济,以生态经济催生生态文明
记者:在一贯的思维中,良好的生态环境必然是水草丰沛、环境优美。而张掖市地处西部干旱区,在这样的区域内提出生态城市建设的理念会不会太超前?张掖市具备建设生态市的基本条件吗?
陈克恭:从表面上看,张掖市经济欠发达,城市化、工业化水平都不高,建设生态城市、迈向生态文明似乎有些勉强。但张掖市与生俱来就是生态的产物,是一个坐落在湿地上的城市,也是一个典型的绿洲城市。我们面临的历史机遇非常好,科学发展的大环境、大背景和我国发展阶段的时代特征,都非常有利于张掖市发挥比较优势,凸显后发优势,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
从表面上看,张掖市经济欠发达,城市化、工业化水平都不高,建设生态城市、迈向生态文明似乎有些勉强。但张掖市与生俱来就是生态的产物,是一个坐落在湿地上的城市,也是一个典型的绿洲城市。我们面临的历史机遇非常好,科学发展的大环境、大背景和我国发展阶段的时代特征,都非常有利于张掖市发挥比较优势,凸显后发优势,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
一是统筹东西部区域发展。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中央下了更大的决心,将用更多的投入,统筹东西发展、缩小东西差距。二是统筹产业结构。必须通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服务业和第三产业,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三是统筹城乡发展。中央加大对“三农”的投入,把加快城镇化建设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部署,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四是统筹发展阶段。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目标,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五是张掖市自身的时空区位发生了根本变化。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张掖市至兰州增建三四线和张掖市军民合用机场的建设,打破了张掖市交通自古是东西向的格局,而成为一个航空、铁路、公路交错的立体交通枢纽,在新的时空布局中,张掖市的区位优势更加突出。
点击三
焦点关注 生态城市到底怎么建
关键思路 加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建设;把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大旅游格局,带动二、三产业发展
记者:生态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张掖市应该如何构建这一涉及经济、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系统工程?
陈克恭:建设生态城市的中心任务是建设优良的生态环境,催生生态经济;建设具有高度生态文明的社会,实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因此,要建设生态城市,张掖市必须以城镇化建设为突破口,走好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的城市发展路子。
一是通过调整规划,将北郊湿地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加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建设。在城北建设国家湿地公园,在城西依黑河开辟滨河新区,使城区面积增加20平方公里。老城区突出历史文化名城特色,恢复一些人文景观,使隐性文化显性化。新城区突出生态特色,形成城市水脉,培育城市水文化,增加城市灵气和生机,并适时规划和建设高校、会展中心、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增强城市集聚力、辐射力和带动能力,建成集旅游购物、教育科研、生态居住等于一体的现代生态新区,使之成为城市的“后花园”和辐射河西地区的生态消费家园。这样,新老城区和谐共生,古韵新风交相辉映,成为吸引项目投资、聚集生产要素、优化配置资源的平台。
二是把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丰厚的人文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就可以加大以大佛寺、马蹄寺、黑水国遗址等为重点的人文景观建设力度,大力开发丹霞地貌、黑河湿地等优质旅游资源,彰显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风貌和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
三是借助区位和交通优势,立足全省乃至西北地区,在兰州—西宁—张掖—额济纳旗一线和兰武—张掖—酒嘉—敦煌一线交汇的十字构架上,辅之以祁连山腹地环线旅游,构建大旅游格局,以特色旅游推动常规旅游,吸引高端游客,带动第二、三产业发展。
记者:张掖市在建设生态城市中可能存在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应对?
陈克恭:在张掖市这样的干旱区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城市,我认为应突出以下几点:
一是节水。干旱区水资源短缺与农业用水效率低下并存的现实,决定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是干旱区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举措。二是城乡统筹。对张掖市而言,绿洲效应与湿岛效应都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只有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才能最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发展。三是加强资源循环利用。张掖市要针对其自然属性和自身特点,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服务业,把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生态保护融为一体,促进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的协调统一。四是顺应自然。建设生态城市要主动融入自然、彰显自然。建设干旱区生态城市,要将“干旱区”和“生态城市”两个不同的概念融合在一起,把干旱、生态和城市3者紧密结合起来。这既是干旱区城市发展模式的创新,也是生态城市发展理念在特定地域的实践探索。
点击四
焦点关注 如何处理生态保护与农民眼前利益
关键思路 农业产业化、现代化
记者:张掖市是国家确定的第一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市之一,开展节约用水工作特别是压缩耕地和高耗水作物面积,退耕还水、还湿地以及恢复和修复生态,必将涉及到农民的利益,请问你们是如何处理生态保护与农民眼前利益的?
陈克恭:张掖市是传统农业大市,建设生态城市,近百万农民怎么生活?我们认为要转变生产方式、转移农民,走农业产业化的路子。我们的思路是以退耕还水为主,把人工绿洲面积降下来,增多天然绿洲面积,而其中最好的办法就是发展现代农业。只有这样,才能使节约出的水用于生态保护、发展工业、旅游业和其他产业,将生态优势体现出来,转换为经济优势。
张掖市是传统农业大市,建设生态城市,近百万农民怎么生活?我们认为要转变生产方式、转移农民,走农业产业化的路子。我们的思路是以退耕还水为主,把人工绿洲面积降下来,增多天然绿洲面积,而其中最好的办法就是发展现代农业。只有这样,才能使节约出的水用于生态保护、发展工业、旅游业和其他产业,将生态优势体现出来,转换为经济优势。
农业是张掖市的优势,张掖市地理条件好、光照充足、灌溉水平高,是发展现代高效、节水、生态农业的优良区域。特别是在我们高举节水旗的情况下,在流域系统内探索统筹生态文明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耦合体系,就会步入生态越好、农产品质量越高、农业综合效益也就越高的良性循环中。可以说,只要农业具有相对的比较优势,张掖市的发展就具有绝对优势。目前,我们正在张掖市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基础上,潜心打造集农业生产、农村建设、农民生活于一体的约占20平方公里的“三农”综合试验示范区;我们还结合黑河流域综合治理和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使节水农业设施建设逐步推进;围绕农业生产、农产品营销的合作组织及龙头加工企业正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新的突破。我们深信,生态文明基础上的农业发展前景一定会更加美好。
生态文明是时代的产物,20年前张掖市还没有湿地这一说,人们的想法是多造一亩田,就多一分收成。但时代不同了,生产方式和生产任务也不一样了。生态、绿色、低碳、循环、环保是当今城市发展的主题,以后我们会更加深入地推进实践和探索。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