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能源>  正文

探索中国低碳城市发展新路径——“低碳城市Low-carbon City” - 第38期可持续能源记者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12/31/2010 08:30:22   来源:中国能源网

  中国能源讯  2010年12月30日,由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主办、能源基金会支持的第38期中国可持续能源记者论坛“低碳城市Low-carbon City” 在中国国际科技会展中心召开。

  2010年8月10日,经国务院领导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气候司确定在五省八市启动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的试点工作, 首批十三个试点包括广东、湖北、辽宁、陕西、云南、天津、重庆、杭州、厦门、深圳、贵阳、南昌、保定。试点政府有关负责人承诺将研究编制低碳发展规划,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积极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从2008年,上海、保定等地开始尝试发展低碳经济,到今年8月,国家启动低碳试点工作,我国城市在低碳的道路上已经探索了近3年。中国在低碳城市的道路上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但低碳城市建设任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远不是一个3年能够完成的,需要政府部门、研究机构、企业、国际组织和社会力量多层次、多方位、长期的支持和参与。

  中国在低碳发展的道路上走了多远?风景如何?国家如何指导地方探索和规划低碳城市发展?存在哪些误区?低碳城市到底该符合什么样的评估标准?面对“十二五”开局,国家层面和地方的低碳发展工作将如何开展?作为低碳试点的广东省,尽管其碳生产力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具有低碳转型的良好基础,但 2009年全省单位GDP能耗为0.684吨标准煤,居全国第二低位,如此高的能耗水平之下,广东省如何打造自己的低碳名片,实现低碳发展?

  围绕以上这些问题, 主办方举办本次论坛,邀请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教授,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副所长、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赵黛青研究员,能源基金会北京代表处可持续城市项目主任何东全博士出席并发言。会上,三位嘉宾就低碳政策选择、低碳城市发展规划和低碳城市试点研究,与能源环境记者进行分享。正在四川坚持低碳乡村实践的北京地球村负责人廖晓义女士特别为论坛撰写了文章《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历史性选择》,能源基金会北京代表处低碳项目主任胡敏博士给到会媒体分享了研究报告《建立引导政策行动的低碳城市指标体系》。经济日报社参编部主任编辑李文媛记者担纲论坛主持人。

  潘家华所长就低碳城市的界定和理性认知,以及低碳政策选择上的方向性问题展开讨论。何东全博士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讨了通过规划实现城市的低碳发展。赵黛青所长分享了探索与实践“广东低碳发展路线图”的研究成果。

  论坛增进了媒体、NGO和公众对我国低碳城市建设工作的深入了解,讨论低碳城市建设的误区,更好地促进低碳城市试点的示范性和方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