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能源>  正文

价格杠杆能否抑制石油消费过快上涨?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12/27/2010 13:35:59   来源:新华报业网   作者:武洁

  发改委表示,2010年国内原油消费继续快速增长,预计今年石油对外依存度将接近55%,石油安全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提价为利用价格杠杆抑制石油消费过快上涨。
  
 提价抑制消费,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发改委的这个说法的确毫无瑕疵、无可挑剔,甚至可以算得上是对经典价值规律的完美阐释。不难设想,一种商品价格抬高了,理性的消费者当然会选择适当减少消费,或者是选择其他的代用品,这个时候,需求自然会随着价格的上涨而下降,并最终在新的价位达致供求平衡。在这一点上,石油其实也概莫能外,油价上涨,开车的人当然得重新算计油费,对于价格敏感型的客户,减少驾车出行,或是选择公共交通作为代用品,也的确有望在一定程度抑制石油消费。

  不过,因果关系或许并没有颠倒,但是,因果关系之间其实并非简单的一一对应,这就好比“项庄舞剑”,乍一看可能是为了“助兴”,但骨子里其实是“意在沛公”,究竟是啥目的,当然还需仔细观察,才能得出结论。从这个角度来看,提价固然有抑制消费的经济效应,但是,石油涨价是不是真的意在“抑消费”,恐怕还不能全听一家之言便信以为真。

  真实的情形是,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从大的趋势来看,假如没有新能源的迅速推广替代石化能源,中国的石油消费必然还将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呈上升趋势,这个时候,指望简单的通过涨价来抑制消费,显然难以如愿。在油价不断上涨的背景下,原油消费依旧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其实就很能说明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看,保证中国发展进城中的能源安全,更应是发改委以及石化央企的重要职责所在,而在这一点上,保障石油价格的稳定性,也理应成为对发改委及石化央企履职情况的关键考核依据。毕竟,石油对外依存度过高,以及石油价格的过快上涨,其实更多暴露出中国石油安全的隐患,也难免增大未来中国的发展风险。此时此刻,用“抑制消费”来为“石油涨价”抹粉,显然有“顾左右而言他”,“得了便宜还卖乖”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