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能源>  正文

杨达卿:倒“煤”的供应链(图)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12/21/2010 17:07:13   来源:东北亚煤炭交易中心
国内煤炭供应链周期病
——何时“牙”好“胃口”也好
  2010年的煤炭供应链,年初可以用广告词概括为“牙好,胃口就好”——1月份煤炭进口同比增长438%;年中及后却是“牙好,胃口不好”——全国煤炭压港2000万吨;年终变成“牙不好,胃口好”——全国6大发电集团在12月初存煤仅供数天所需,连全国第一煤炭生产大省山西也因电煤供应不足,造成电力缺口320多万千万。


  这似乎也是中国煤炭供应链——从采掘到运输、储备、销售、配送到发电厂、冶金厂等——这条漫长链条每年都周期性发病。

  每年年初的时间,往往是我们电煤需求高峰,我们的煤炭胃口需求旺盛,相关部门采取紧急措施调动铁路、港口、公路等物流牙口,煤炭产供销洽谈会传达政府强音,一派供需两旺。这就是“牙好,胃口就好!”

  吞进煤炭后走到年中,却因缺乏相应的战略储备体系,电煤厂和冶金厂却没有足够大的胃袋——缺乏储备基地消化,造成大量电煤滞压在港口、堆场等。于是我们的物流大牙不得不咬紧牙关,衔着那么多积压的煤炭:2010年8月份,秦皇岛、曹妃甸、广州港等全国四大煤炭港口总共积压煤炭高达1372吨煤炭。这就是“牙好,胃口不好!”

  随着年终冬季到来,用电供暖高峰再次带来旺盛煤炭需求。但时至年终往往也是运力紧张时期,冰雪天气会阻断公路和水运,客运高峰让铁路气喘吁吁。我们的煤炭供应链,有了胃口却没了好牙。这就是“牙不好,胃口好”。

  等到“牙不好,胃口好”时,只能等新的轮回:为保证百姓过好春节,相关部门总会在新年前后,紧急协同铁路、海运、公路等,开辟煤炭运输通道,紧急协调煤电企业和煤炭生产企业。一道道强制性文件疏通供应链,立竿见影,但文件不过是双面胶,暂时把双方粘在一块了,但稍过一段时间,供应链上的产运销又会各自断裂,进入新的轮回发病期。

  奇怪的国际煤炭供应链

  ——“进水管”“出水管”同时开

  国内煤炭供应链如此,国际供应链更是脆弱,甚至存在诸多扭曲现象。

  据报道,今年1至6月我国从印尼、越南、澳大利亚进口煤炭8109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了约71%。就在我们巨额买资源的1至6月,我们依然继续向日本出口300万吨。我们的煤炭供应链仿佛一个奇怪的水池:一边是疯狂的进水管,一边还开着出水管?因为我国从1980年以来,同日本的电煤供应协议都是每五年一个长期协议,而且每五年延长一次。目前对日本供应电煤协议将截止到2011年3月,而2010年9份有关方面透露,我国已经想日本续签了新五年协议。

  在煤炭进出口方面,目前全球最大的煤炭进口国日本(进口量占据世界的28%),从来不慌不忙。日本在全球掌握大量煤炭矿产资源,进口渠道遍布全球,除中国外,还有澳洲、印尼、越南、加拿大、美国等。其中日本从中国进口煤一度达24%。日本真的需要那么多煤?

  不,日本第一是做战略储备,战略储备为了应对全球能源紧缺。第二是做倒煤贸易商,凭借着对上游矿山资源,中游贸易、物流资源控制,进而遥控主要煤炭供应市场价格。那些拥有煤炭的发展中国家越南、印尼、中国等资源拥有国,未必是煤炭贸易蛋糕最好受益国,甚至象中国这样还不得不高价进口焦煤。我们曾经廉价出口的煤炭,反过来成为别人掐住我们供应链的利器。

  谁还记得今年1月份,我国煤炭进口量同比增长438%的疯狂数据,这就是“饥一顿饱一吨”的中国煤炭供应链。大家可知狼是怎么生存?吃不了的猎物会藏起来,狼每捕猎一次会管几天。羊又是怎么生存?见了鲜草猛吃一吨,肚子吃个溜圆,但也就管上一夜,夜间反刍之后,第二天还得吃新草。这就是“饥一顿,饱一顿”的羊式生态。
  有关人士呼吁了多年,我国至今还没建立系统的煤炭储备体系。羊的这种生活方式使其更易遭生命之危,于是羊就加速加大量繁殖,缺乏产业的分工协同:国内煤电企业数量、煤炭企业数量,煤炭运输企业数量与美国、澳大利亚一比即可知道。

  半身不遂需要综合治

  ——局部治疗只能错上加错

  如果说我们云南、湖南等地方电煤高急,我们还能因为那里不是缺少煤矿而能理解,但现在我国煤炭供应的源头“三西”(山西、陕西、内蒙西)中的两西都在告急,实在令人费解。

  12月9日,国家电网调度中心宣示其所在陕西、山西、河南等地煤电厂告急。其中陕西省11月电煤库存量同比降低约55%,全省2/3的主力电厂库存严重低于警戒线。而河南省到12月1日有8家电厂库存不足3天,206万千万发电机组因断煤而熄火。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据中青报报道煤炭第一生产大省山西省竟然因为电煤供应不足,预计年底电力缺口占总用电需求20%-25%。

  原因何在?我们整个煤炭供应链体系是割裂的,作为煤炭需求大户的发电企业,多数没有掌握上游煤炭资源;而作为上游煤炭供应大户的煤炭企业,缺乏和电煤企业战略协同;而活跃在电煤供应商和需求企业的煤炭物流贸易商,又是多游兵散勇,不足以做上下游供应链有力衔接的纽带。这样一个电煤炭供应链上、中、下三方相互制肘,形成“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局面。

  2010年国家能源委建立,整合和国务院、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国土资源部、外交部、商务部等多部门一把手。从管理上看,我们的能源产业已经在打破部门的藩篱,从产业上看,这利于能源供应链一体化管理。不过,在专业化、系统化的煤炭等能源物流政策上似乎依然踟躇不前。

  这种局面必须及早改变,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后发国家的软肋很快会被国际资本看清而被偷袭。目前,中国最大电煤进口国是印尼,而在印尼输往中国的煤炭供应链长路上,已经开始有雄狮潜伏:英国《金融时报》在2010年11月报道称,著名的犹太财团罗斯柴尔德家族财团创建的Vallar公司,将以30亿美元整合印尼煤炭业,新公司将成中国最大外国电煤炭供应商。

  实际上,比罗斯柴尔德家族财团更早的是日本的三井财团、三菱财团、三和财团等,他们潜伏在澳洲输入中国的电煤、焦煤供应链的长路上。如三井物产和英美煤炭公司合资投资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投产电煤和冶炼焦煤等,而三井商船等日本物流龙头长期垄断中澳的资源物资海运物流。在国际资本巨鳄潜伏好的地方,后来者的中国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