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北京、上海、陕西、浙江、江苏、四川等地相继出现柴油供应紧缺局面后,“柴油荒”开始波及经济重城深圳。
近日,深圳部分民营加油站开始限量供应柴油。11月22日,中石化集团(下简称中石化)深圳分公司通过媒体向社会承诺,作为深圳市成品油主渠道供应商,公司将采取多项措施,保证柴油供应。
这只是中石油集团(下简称中石油)、中石化两大石油巨头应对国内柴油市场危机下发紧急通知后应景式动作的一个缩影。
此前,在各方压力下,两大集团曾积极表态:中石油11月将保持原油日加工40万吨的历史最高水平,柴油计划生产量较10月每日增加1万吨,达到日均16.8万吨。中石化11月计划销售柴油同比增长23%,生产柴油同比增长11%,并将加大柴油进口量以弥补国内供需缺口。
但来自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在下游销售端,全国范围内因油源短缺而导致停业或倒闭的民营加油站数量已增加至5000多家,相比十月份增长了一倍之多。
日前,中石油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导致当前柴油荒的六大原因,称国际油价居高不下,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油价倒挂日趋严重,及拉闸限电等因素是促使此次柴油紧缺的症结所在。
而针对这一原因分析,不少业内人士却提出了诸多质疑。
“两大集团是(中国石油市场)两难,是政府的两难,是上游的两难、中游的两难、下游的两难,也是严重阻碍民营石油企业发展的两难,正因为这两难,所以油荒不可避免。”全国工商联石油商会原秘书长王勇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一语蔽之。
而对于业界质疑,截至本报发稿前,中石油、中石化并没有做出回应。
另外,11月23日下午,国家发改委公布的6起柴油价格违法案件中,就有3起为中石油和中石化下属公司所为,主要为超过国家最高限价高价销售柴油,除被没收高价售油多收价款外,最高被处以5倍的罚款。
1.“柴油荒”真相
此前,国内各个省份突发性的拉闸限电成了导致柴油荒的替罪羊。
11月22日,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巡视员何炳光在召开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发展改革委将采取各种措施,避免和纠正这种错误做法。
同时,何炳光指出,拉闸限电并非是造成目前柴油紧缺的主要原因,地方用柴油发电也逃避了能耗总量的核算,供求关系和价格才是造成柴油荒的关键所在。
而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1至9月份,全国柴油的产量同比增长了15%左右,前9个月产能达到了8900万吨,相比国内近年稳定的柴油消费总量,这一产能并不会导致国内柴油市场的供需失衡。
疑问就此产生,在产能得以保障的情况下,中国柴油哪儿去了?
“它们(中石油、中石化)是零库存运营,这在内部都下了文件的,因为屯油就是屯钱,一味追求企业利益是造成柴油危机的根本原因。”一名与中石油、中石化关系紧密的石油专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
记者了解到,为应对国内石油供应中断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中国已于2004年正式规划建设国家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初步选定浙江宁波镇海、浙江舟山、山东青岛黄岛、广东大亚湾等地,作为建立第一批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的基地。
“储备油本来也是两大集团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但它们搞零库存运营。国家去年才开始搞能源储备,没储备下,中石油、中石化也不管。”上述石油专家对记者说道。
据上述能源专家介绍,美国石油储备可供使用大约为150天,日本石油储备可供使用为160天,但中国作为世界石油消耗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国,在每天耗油高达920万桶,预计到2015年,每天的石油消费将达到1160万桶的高耗油背景下,石油储备却仅有7天。
“我们的储备说的是半个月(有公开数据显示为21天),其实连7天都不够,为什么我们频频出现油荒?两大集团没有承担起责任和义务。”上述石油专家说。
来自国家海关总署的资料显示,今年1至10月份,国内成品油出口量同比增长19.8%攀升至2290万吨,其中在国内柴油严重短缺的10月份,出口量依旧高达188万吨。
业内人士透露,今年前9个月成品油产量增幅明显,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为了消化库存,完成季度销售任务,拼命加大出口,并不断向商务部申请增加成品油出口配额,甚至不惜低价出口。海关统计资料显示,9月、10月,成品油出口均价也明显降低。
“零库存仅仅是一个方面,在价格上,两大集团还存在买涨不买跌的现象,国际油价越高它们越买,国际油价下跌它们反而不买,这也会导致油价被推高。”一名业内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
本报记者了解到,今年中国的石油消耗总量将接近4亿吨,其中,中石油、中石化两大企业的自产原油大约为1.8亿吨,这意味着中国的石油消耗量一半以上需要依赖进口,对外依赖度高达54%。
同时,多位业内人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均表示,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耗国,完全有能力谋求国际油价的话语权与定价权。
“否则,把国际油价顶上去后,人家国外的石油公司都偷着乐。”另一名业内人士说。
2.垄断坚冰
“今天‘柴油荒’的根本原因是由中国石油行业市场垄断造成的。”在不久前召开的“2010年中国石油市场年会——成品油燃料油市场趋势发布会”上,全国工商联石油商会副会长齐放再次炮轰“两桶油”和中国的石油管理机制。
齐放称,对外掌控原油进口权,对内以计划经济模式维持市场运行是两大石油公司钳制中国石油行业发展的顽疾所在。
同时,齐放还进一步表示,只要引入竞争,打破垄断,国内油价将下调30%至40%。
事实上,随着中国民间石油力量的不断崛起,民营石油企业已经有能力渗透到中国,甚至世界石油市场的各个环节当中,但垄断壁垒犹在,从上游的勘探开发到下游的配送销售,两大巨头联手铸造的铜墙铁壁依旧坚不可摧。
国家已经先后对国内30多家民营企业做出批示,允许他们进口成品油,但受到多方制纣,民营企业的进口权也就成了一纸空文。”某民营企业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上述民企负责人介绍,在上游领域,即便民营企业通过非常规手段能够在国外拿下油田区块,所产原油也无法运回国内市场。输油管道和铁路运输是阻碍其顺利进入国内市场的两个关键因素。
据本报记者了解,当前中国每年近2亿吨的进口石油主要依靠海路运输和陆路运输两大渠道。其中海路运输85%是通过马六甲海峡运往国内,陆路交通则通过哈萨克斯坦铺往新疆的管道和铁路,及从俄罗斯输送至国内的石油管道予以实现。海路两大运输路线扼制着中国石油进口的生命咽喉。
另一名民营石油企业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在中东、中亚等国家,由于很多油田区块都是私人,或者王室所有,因此在谈判过程中,国内民营企业有着更为灵活的伸缩空间。但即便如此,民营企业顺利拿下油田并批量生产后,原油产量也无法进入中石油所控制的输油管道。
“要走管道他们不让,走铁路他们又和铁道部有文件、有协议,铁道部说我们只服务于中石油,你拿到油要进国内,就只能找中石油,不管你拿到的油有多便宜。”上述民营石油企业负责人说。
陆路运油关卡重重,海路运输也无缝可钻。
本报记者了解到,目前途经马六甲海峡前往国内各大港口的油轮,90%都是中石油、中石化租用于国外原油运输公司,其中以新加坡的运输船队最为显著。这意味着,国内民营企业试图通过两大集团寻租的运油船队打入国内石油市场的可能性也就微乎其微。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