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能源>  正文

延安市车村二号煤矿技改期间大肆生产谁来管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11/22/2010 09:21:29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李晓军

  近期,有群众向报社反映:延安市车村煤矿二号矿整改期间大肆生产,几年来事故频发,却一直没有人管。10月12日,记者赴地处黄陵县店头镇的延安市车村煤矿进行了调查。
  
  记者暗访 煤矿大肆生产
  
  在车村煤矿周围,记者找到了一些矿上工人。清涧县人韩文说,他在车村煤矿二号矿(也叫三号井)上班两年多了,他的岗位是看皮带,把皮带上的煤送到煤舱里,一舱煤是300多吨,一个班能送一至两
舱煤,多数的时间是两舱,着火之前和之后一直都在生产,着火时间是今年六七两月。43岁的常丁军是该矿正式工人,担任跟班队长,黄陵县盘龙镇人,他说煤矿几年来一直生产着,就是着火停了两个月。
谈完煤矿情况后,他说下午两点他要准时赶到矿上上班,因为下午还要生产。

  延川县的冯向峰在二号矿上班近两年时间,是煤矿机采队的采煤工人。他说,三号井今年除着火的两个月和上个月因为矿上死人停了十几天外,一直在生产。每天设3个班,一个班最少要割两刀半的煤,
多时为三刀至三刀半,一个月上20个班,每月工资三千多到四千多元。机采队割一刀煤是200多吨,平均每个班按三刀煤计算一个班就是600多吨,三个班每天能生产1800多吨。记者问该煤矿是技改煤矿咋能大
量生产时,他说他们也不懂啥叫技改,只是平时带班领导让他们注意安全。

  下午和晚上记者多次来到矿区暗访,看到几十名工人下井,发现煤场的传输带下午五六点至晚上的确在出煤,记者随即拍下了视频资料。
  
   技改期间 伤亡事故不断
  
  因为该矿是技改期间,安全得不到保障,致使生产中事故层出不群。宋永才,勉县人,在煤矿上班四年多了,大拇指被夹骨折,受伤后每天矿上只给30元的生活费。刘勇勇,延安人,30岁,大拇指压断,
现在还打着吊瓶。韩新社,食指断,现在也不在煤矿干了。

  47岁的谭时福是西乡县人,他说一天三个班都在生产,但是没有死人前生产的多、现在生产的少了。据一些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人说,三个班一天出煤都在近两千吨,现在每天最少也在六百到一千多吨,
天亮前煤就全部偷着拉走了。今年着火是井下通风不畅和管理不善造成的,为灭火矿上花了近两千万元。

  黄陵县店头镇张水泉,今年50岁,去年5月31日上班时在井下被顶板把腰塌断了,腰以下瘫痪,鉴定为“伤残三级”。他说:“我现在大小便不能自理,矿上每月只给2500元。我家五口人三个女儿,全靠
我一个人挣钱,现在我坐轮椅干不成了,想一次性让矿上把钱给我了,可矿上就是不答应,我不知道我还能撑多久。”他也证实了煤矿前年、去年一直在生产的事实。

  9月19日下午,延川县关庄乡刘家河村人刘勤勤,跟班队长,在井下工作面采煤时死于井下,34岁。
  
   杜绝隐患 职能部门应守土有责
  
  10月13日,记者来到车村煤矿采访。党政办主任陈国强说:“二号矿现在是技改期间,具体情况我不清楚。我们矿归延安市煤炭局管,你们要采访,必须经过市煤炭局同意。”当天下午,记者赶到延安市
煤炭工业局。对记者了解到的生产和事故情况,该局规划科科长高杰说:“你们看到的出煤,那不是生产出煤,安装设备调试肯定要出煤,试割的那一刀煤要割完。”记者问:“实际上每个班都割好几刀,那
每天出多少煤才不算生产?”高杰说:“我不知道,据我了解没有生产,再说我也不可能守到那儿。”关于事故,他说,煤矿是个特殊行业,就目前中国的技术水平而言,咋能不死人?煤矿着火那是自燃。也很正常。记者要求看一下煤矿的技改批复,高杰说,明天上午来看。

  14日上午,记者再次来到延安市煤炭局,高杰说:“批复你们不能看,这里面涉及数据。我抄下了简单情况,你们记一下:车村煤矿前身是黄陵县金龙煤炭有限公司,2008年被延安市车村煤矿兼并后,
更名为延安市车村2号煤矿有限公司,2008年10月31日技改,经省煤炭工业局批复,生产能力由6万吨提高到30万吨。”最后又说第一次技改时间是2004年,6万吨到15万吨。记者说:“我们只看一下哪批的和具
体时间,别的可以不看,怎么不能看一下?”高杰说,我们规定不能看。说着拿着批复在记者眼前晃了一下就拿走了。

  据了解,技改是为了提高矿井机械化水平,提高安全保障能力,为矿井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保障。技改煤矿只有技改完成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可是,该矿在技改未完成、更没有验收的情况下,
每天按平均一个班两刀出煤1200吨算,一年出40多万吨,已远远超过技改完成后的正常产能30万吨。该矿如此大肆违规生产由谁来监管呢?出了安全问题又由谁来负责呢?

  近年来,国家三令五申狠抓煤矿的安全问题,然而,该矿多年来技改期间违规生产、事故不断,却一直没有停产和整顿,实在令人费解。如何防患于未然,希望当地政府和监管部门守土有责,加强监管,
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当地和谐和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对此事本报将继续予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