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能源>  正文

双轨制谈判下的碳市场困惑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11/18/2010 08:22:47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冯迪凡

  墨西哥坎昆气候变化会议在即,公众预期一降再降,“卖空气”的碳交易从业者执着而焦急地等待国际谈判的星星之火。

  “我个人认为碳市场是会存在的,虽然大家在怎么样设立碳市场存在分歧,但是没有一个国家说不要设立碳市场。”CDM执行理事会委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中国代表团成员段茂盛教授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然而近两年以来,在欧盟碳排放交易计划下,碳的价格始终在15欧元/吨以下徘徊。对此,段茂盛认为,2012年之后国际制度的谈判,是对目前国际碳市场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

英国能源和气候变化大臣休恩则对记者表示,虽然我们要有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够真正找到一种正确的方式来做这个事情,但我们不一定非要等。 

“我们要有这样一种好的期待,就是相信未来一定会建立起这样的体制,它会不断地取得进步。”休恩表示,“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我们需要了解所有的参与方他们到底在想什么,比如中国或者美国到底在想什么。”

尴尬的CDM

《京都议定书》规定了三种灵活机制:联合履行(JI,Joint Implementation)、清洁发展机制(CDM,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和排放贸易(ET, Emissions Trading),这构成现在国际履约碳市场的基础。

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欧盟市场最高碳价格曾达到每吨20多欧元,现在是10多欧元,当然也并没有完全崩溃。段茂盛表示,目前问题在于,《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结束后,2012年之后到底发达国家的减排指标是多少,能不能用碳市场的指标还不清楚。

CAMCO公司北京代表处资质总监莫芝函对此种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困扰深有感受。

“CDM项目的开发流程,你们问所有做过CDM的人,酸甜苦辣,非常的辛苦,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EB)要求你必须变,我们得不停地跟着规则变,”莫芝函表示,“这就给开发商,给业主,给买家都再来了不确定的风险,即我前期可能投入很多精力、人力、财力去注册这个项目,若这个项目注册不成,几年全浪费了,而且项目开发时间越来越长。”

同时,“在中国,因为涉及国家和国家之间减排量的交易,所以国内有一个流程,我们国家批准项目的减排量可以卖给这个买家,批准后两家才可以进行交易。”莫芝函表示,一个项目从开发、合作协议签订一直到最后注册,顺利的话要18个月,即将近2年的时间;如果不顺利的话,例如完整性核查你没过,回去再补,补完以后再来排队,排队就要4个月,如果是复审,又得增加4个月,所以一个项目周期是三年的时间。

CDM带动了整个碳市场的发展,也带动了各个发展中国家的减排,但实际上CDM机制现在走得越来越极端,EB的规定越来越严,“尤其是这两年,由于谈判的不确定性,买家、业主都在犹豫。”莫芝函表示。再加上,如果发达国家减排目标不确定,量不确定,后《京都议定书》的量也没有增加的话,这样就不会再有流动了,所以这是个不确定性。

由于刚才的诸多不确定性,加之EB注册的周期越来越长,国际碳市场的价格一直在走低,现在是比较萧条的时期。莫芝函表示:“以前我们公司做一个项目都是两三百万吨,现在做一个风电或者其他的,最常规的是十几二十万吨的减排量。”

“如果没有新的发展空间、没有新的指标,CDM的发展、未来CDM市场的发展还是受到限制的。”她表示。

按行业减排建立碳市场

前不久随英国首相卡梅伦访华的休恩曾在上周一个小范围见面会上,对记者发表了他对中国碳市场的看法。

“CDM是一个非常好的手段,使得中国能够有这样的机会,通过一方面采取行动,而进一步发展自己。但是清洁发展机制本身由于它的特性是有局限性的,它的审批程序非常慢,按照基于项目的审批方式很难满足未来碳市场不断扩大的需求。”休恩认为,“所以我们必须要带来一些重大的变革,我们需要有一个更大规模的以市场为基础的机制,能够取代清洁发展机制,它是按照不同的行业来运行的,而且会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

“中国现在能够实施这样一个机制,并将这样一个机制和全球市场进行接轨,它必将成为这个领域的领导者。”休恩甚至提到了将碳市场相连接的设想,“所以我们建立起来一个碳市场,全球的碳市场可以连接起来,我们看到在不同的交易中可以建立这样一种联系。” 

“中国现在正在制定下一个五年计划,有这样一些试点的项目,要建立起一个市场机制,将会在一些主要的城市和重点行业建立起国内的碳交易体系,我想这是非常重要的,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休恩表示,中国要建立起在碳交易机制上的示范工程,这个领域因为英国开始得比较早,知道中国现在正在制定新一轮的五年计划,所以想在碳交易方面的经验能够帮助中国作出有效的决策。

休恩谈道:“我们必须要建立起来一个可预测的、长期的框架,企业的人总会觉得政府的人也不那么可靠,过四五年,新一轮选举他们就下台了。所以我们所说的碳交易的机制必须要确保一种监管的确定性,它使得这些企业能够把碳的价格融入到他们的商业运行计划中,而且在几十年的过程中都能够有可靠性。”

“这样他们就能够在这个方面给予大量的投资,而且从长期看他们这些投资能够获得相应的回报。如果他们能够有这样长期的预测,就能对政策做出反应,”休恩表示,“比如2007年的时候我们做了一个独立的调查,我们发现在欧盟排放交易体系中65%的企业在做投资规划的时候都将碳交易价格包括在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