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能源>  正文

中石化十年破壁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11/11/2010 17:39:17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张 娥

  10年的海内外资本市场磨炼,让中国石化融入了海外市场。其营业收入、每股净利润、资产总额、股东权益、公司市值等主要指标均成倍以上增长,实现了较强的竞争实力和回报能力。

  ■文/本刊记者 张 娥

  10年的时间,中国石化从“蹒跚学步”的孩童成长为阔步前行的少年;10年的时间,这个外闯世界的“初生牛犊”成长为运筹帷幄的高手。10年前的10月18日,中国石化在海外三大证券交易所敲响上市锣鼓。风风雨雨一路走来,这个资本市场上懵懂无知的孩童迅速变得沉稳睿智,经营上的重重负担一一被巧妙化解。

  看看它交出的成绩单吧:10年间,公司净利润增长3.4倍,营业收入增长3倍,总市值增长7.8倍。

  正如中国石化董事长苏树林所说:“十年来,中国石化适应上市后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深化内部改革,加快结构调整,完善公司治理,实现股权结构多元化,推动公司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背水一战

  中国石化10年前为什么要上市?这是一个很多人问了很多遍的问题。

  答案是沉重的。当时的中国国企,已经被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困扰已久。内部突破,成效甚微。通过海外上市,主动寻求严格监督,以外在强制力迫使企业治理结构完善,成为一条可行的道路。

  1998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基亲自点将石油石化行业,为大型国企改制开道,谋求海外上市。

  当时,中国石化集团在世界500强中还只排名第58位。不仅总资产和总规模远远落后于世界石油巨头,营利能力更是远不如国际跨国石油公司。

  传统的管理如一副沉重的铠甲,使中国石化缺乏应变和竞争能力,效率、效益难以提高,更谈不上与人“赛跑”。

  面对如今资产规模已是今非昔比的中国石化,人们几乎已回想不起,它当初上市时的举步维艰。

  那时资本市场追求的是IT类的高科技股票,投资者甚至把石油行业视为夕阳产业。在一片唱衰声中,市场并不认可陌生的中国油企,甚至有许多投资者不把它视为一家公司,而是把它看成一个政府部门。许多国际投资者直言不讳,投资中国国企风险实在太大。

  1999年10月,最先向海外资本市场进军的中海油意外失手。在中海油失利的阴影下,中国石油咬牙前行,异常艰难地于2000年4月6日、4月7日在纽约和香港上市,但筹集股本从计划中的100亿美元缩水到30亿美元。

  中国石化能否顺利上市,已经不是一家公司的事情,而是涉及整个行业、整个国企改革发展的战略问题。在众多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下,中国石化毫无退路可言,被迫背水一战。

  在外资银行的帮助下,以上市为标志,国有企业有史以来工作量最大、中国石油企业史上最艰难的一次改革在中国石化集团内拉开序幕。

  这次改革不亚于一场深刻的革命,它的复杂程度和难度超乎想象。按照主业与辅业分离、优良资产与不良资产分离、企业职能与社会职能分离的原则,员工从100多万精简到60多万,经过对业务、资产、债权债务、机构、人员的重组,中国石化集团集中其主业和优质资产于2000年2月独家发起创立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

  为了最大限度地争取胜利,它们展开了漫长的“游说”工作。时任中国石化董事长的李毅中专程拜会香港的华人首富、和黄集团主席李嘉诚。会谈十几分钟后,李嘉诚当场拍板购买1亿美元股票。除了香港的李嘉诚家族、美国“股神”巴菲特以及高盛投资之外,全球最重要的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壳牌、BP也成为中石化的战略投资者。三家跨国石油巨头购买了中石化全球发售股票的一半。

  上市的最终结局是戏剧性的。2000年10月12日下午6点45分,中国石化将最终发行价定为每股1.61港元。大约7点30分配售完成。两小时之后,以色列的炸弹就落在了巴勒斯坦。如果定价晚上两个小时,这次配售结果将很难预料。

  中国石化终于成功在世界上三个重要金融中心——香港、伦敦、纽约上市,创造了中国国企在境外上市新的“惟一”。它也是惟一一家世界石油石化三大巨头埃克森美孚、壳牌、BP一起购买股票的企业;但更重要的是,它于2001年率先回归国内A股市场,成为当时我国惟一一家四地上市的国企。

  中国石化的四地上市具有深远影响,对其他境外上市企业产生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斯坦福大学高级研究员孟庆轩博士评价说:“中国石化成功上市,与中国石油联手形成合力,为国企改革改制开辟出了一条道路,为其他国企海外上市塑造了典范意义,其经验让后来者学习借鉴,少走了很多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