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能源>  正文

海洋能源将成为国家战略的催化剂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11/11/2010 10:05:47   来源:新华网

  能源是国家战略的基石,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从战略角度看,一个国家的能源储备应该是多方面的,不能完全依赖于某一个方向。中国是一个陆海复合国家,对能源的需要和来源也离不开陆海两个方向。

  中国无能源危机

  2006年10月,在首届中国能源战略国际论坛上,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说中国无能源危机。这个依据就是石油资源并不是短缺资源,全球没有能源危机,中国也没有能源危机。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能源多源化”是一个浅显的道理,中国已经是世界的中国,中国在为世界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从海外进口一些石油也在情理之中。2002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只占世界的6%左右,而美国的石油消费量已占世界的20%至30%,如果13亿中国人都像美国人那样生活,就其资源而言,需要6个地球,如果世界几十亿人都像美国人那样生活,需要20个地球。照这样计算,指责中国是没有任何道理的。

  海外能源安全影响战略全局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只依靠本国的能源资源发展自己。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当今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中国。对待能源,复杂的全球地缘政治关系和极难控制的政治风险问题从来都是各大国共同面临的问题,并非中国所独有。美国的能源战略是重实用主义,哪里有石油,哪里有能源,它就把战略重点放在哪里,目前目光还没有偏离中东。日本的能源战略是千方百计保石油进口安全,稳定国内的消费量。俄罗斯的能源战略是开辟世界市场,欧盟的能源战略靠多边合作。在能源方面,中国已经通过海洋和世界联为一体。作为一个陆海复合国家,中国不能真正地拥有海洋、不能成为世界的中国就可能点燃不了强国的梦想,中国失去了海洋也就失去了世界。目前,中国的陆上石油进口渠道相对稳定,但在进出口贸易90%通过海上运输实现的情况下,仍然不完全具备保卫海上能源输送线的能力。将来中国的能源战略重心应该是立足海洋,向海外进军,保卫海上通道,开发海洋资源。

  中国对海洋的开发正当其时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舍近求远,中国的古话几乎都对中国适用。中国对陆地的利用将至尽头,对海洋的开发正当其时。有人说中国的地缘特点是东接财源西接能源,我认为还不完全是,从能源战略的角度看,应该是西接东备。在陆地方面,我们在保证陆上能源通道安全的情况下,尽全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同时也给子孙后代留些财富。在海洋方面,我们要做的还很多。先不说开发,单是维护海上主权、海洋权益就是迫在眉睫的大问题。

  东海方向,春晓油气田在我国的管辖海域内,日本也承认,但日本却借口该油气构造已超过其所谓的中间线,无理要求我提交地质资料等。2004年,日本不顾我方严正抗议,派出船队对该海域进行调查,2005年7月,日本政府又批准了帝国石油公司在该海域的试开采权,多次公然向我挑衅。为使中日之间尚未划界的东海成为和平、合作、友好之海,中日双方根据2007年4月中日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以及2007年12月中日两国领导人达成的新共识,经过认真磋商,一致同意在实现划界前的过渡期间,在不损害双方法律立场的情况下进行合作。2008年6月18日,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就中日就东海问题达成原则共识发表谈话。全文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