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能源>  正文

“六个凡是”避免煤制油重走煤化工老路――访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煤炭经济研究院院长岳福斌教授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11/03/2010 13:32:35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作者:吕瑞贤

  世界油气供应日趋紧张的困境难解,煤制油开始受到普遍关注。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基本国情使得我们在探索煤制油过程中需求迫切、态度积极。自提出发展煤制油以来,我国的煤制油发展迅速,但其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相反,有关煤制油是否具有发展必要性及可行性的争论之声不绝于耳。究竟有没有必要发展煤制油、如何确保煤制油的健康快速发展及未来煤制油产业前景如何?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煤炭经济研究院院长岳福斌教授。

  岳教授指出,煤制油是一项新兴的、科技含量较高的煤化工技术,发展煤制油对我国而言具有重大意义。针对当前煤制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种种争议,他认为不必大惊小怪,应算清楚“发展账”。中国的煤制油具备了产业产能放大的条件,应作为新兴产业来扶持。政府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应从战略角度考虑,加快发展,促进产能的放大,但同时必须严格调控,杜绝“遍地开花”、恶性竞争。

  新兴产业,发展困境待破解

  记者:请您简单介绍一下煤制油产业产生的背景和发展现状。

  岳福斌:煤制油技术是一项新兴的、科技含量较高的煤化工技术,目前我国的煤制油尚未达到产业的标准,只能称之为高科技项目。煤制油是“舶来品”,在世界范围内石油危机蔓延,石油价格扶摇直上的背景下,一些富煤的国家早已经开始考虑用煤生产石油,其中,以南非这一“富煤少油”的国家最为典型,其技术和产业化发展较快。

  我国公开提出发展煤制油是在“十五”计划中。“十五”计划提出大力推进煤制油新工艺的研发、试制和生产,记得当时国际石油价格飞涨,最高曾达147.12美元一桶,且还有上涨预期。在这一背景下,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伊泰集团、潞安集团等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在太原分别进行了相关技术研究,而后国家在鄂尔多斯着手建设煤制油基地。

  目前国内有4家在开展煤制油的示范:神华、伊泰、潞安、兖矿。这四家进度不一、效果不一,其中伊泰、神华发展较快,伊泰效果最好,16万吨生产线已达产并满负荷运转近一年,所生产的油在纯度、挥发度等质量指标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标准。

  记者:国家发展改革委2008年曾出台了管理办法,明确表示停止审批新的煤制油项目。当时煤制油的发展状况如何?

  岳福斌:我认为首先是当时国际石油期货价格暴跌,相比之下煤制油已不具有经济性。其次是煤制油有“遍地开花”的趋势,许多不具备条件的企业蜂拥而上,家家都想提交材料申报。第三,决策层在认识上存在分歧。有人认为用三个能源(煤、电、水)换一个能源不值得,煤制油不如进口油。第四,当时尚未有伊泰这样的成功案例做实证。

  战略之举,发展条件已具备

  记者:您为何一直倡导在我国发展煤制油产业?

  岳福斌:的确,自煤制油生产工艺形成后,我一直持积极的支持态度。首先考虑了我国的资源禀赋结构。我国的国情是贫油、富煤、少气。石油消费大国、产油小国的国情决定了必须努力实现石油来源多元化。我国煤炭储量丰富,依据已探明的可开采储量,再开采一百年没有问题。煤制油工艺成熟,不用多,如果我们每年多挖10亿吨煤就可以转化为2亿多吨石油,石油就可自给,不必惜采这10亿吨煤。现在科技日新月异,一百年间必定有大的能源革命,肯定会有可替代能源产生。

  其次,从经济安全角度考虑。发展煤制油有利于我国的能源安全,从而为经济安全运行提供保障。其二,过高的石油对外依存度,石油定价权掌握在欧佩克手里,对我们很不利,煤制油的发展将有助于应对这一冲击。此外,我还考虑了其他因素,例如,国际局势紧张时,进口油路将受到威胁,进而威胁我国的能源安全。

  从经济的角度考虑。国际上油价并不便宜,而煤制油如果达产,按现有的煤炭价格,每吨成本45美金。如果45美金能生产一桶油,那发展煤制油就是经济的、可行的。

  最后,煤制油工业能带动众多上下游产业,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最近几年爆发了金融危机。金融危机有周期性,在新一轮经济高涨期到来时,我们不能总停留在传统工业阶段,必须积极抢占新兴产业高地,把握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制高点。煤制油是新兴产业,要抓住这一机遇。

  记者:发展煤制油产业必然需要众多先决条件作为支撑,我国目前是否已经具备充分条件?

  岳福斌:我国已具备发展煤制油的充分条件:一、资源有保障。我国适合发展煤制油的煤炭储量丰富。二、技术有保障。自发展伊始,我们一方面盯着国外,一方面发展自主技术,有了成熟的技术。三、有经验。煤制油中试已成功。伊泰集团的项目已经很典型。四、有市场。石油短缺,有油不愁卖。我去过伊泰的煤制油基地,买油的车排成长队。五、有资金。煤制油前期投入虽然很大,但目前众多煤炭企业的效益都很好,他们的投资热情很高,不需要政府太多的资金投入。

  记者:当前,针对是否应该鼓励煤制油产业的发展和煤制油产业能否有效发展仍然存在众多争议,您如何看待?

  岳福斌:目前确实存在较多的争议,这是难免的,任何新生事物产生都是如此,不必大惊小怪。一说不经济。我们可算算账,按现在的煤油价比算是经济的;二说浪费水。南非的技术确实浪费水多,生产每吨油需要12吨水。而我们拥有自主产权的技术只需耗费5~7吨,保守地说,8吨足够了,只要科学运筹,不缺水。三说煤制油环境污染大。煤制油的碳排放并不比其他化工工艺多,且最后制成的油品通过管道运输,对环境的破坏小于煤炭运输。
  
加速发展,严格控制很必要
  
 记者:在您看来,发展煤制油意义重大,如果发展的话应把握的原则有哪些?

  岳福斌:中国的煤制油具备了产业产能放大的条件,应作为新兴产业来扶持,政府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从战略角度考虑,应加快发展,促进产能的放大。实际上,这也是整个煤炭工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有效途径,由以前完全卖煤,向既卖煤又卖油转变。应重点扶持几个具备条件的,资源、安全、技术、人员、市场、资金有保障的企业大力发展。但要防止“一窝蜂”,避免重走以往煤化工“遍地开花”,而后恶性竞争造成生产不经济的老路。

  记者:在发展过程中,应如何杜绝遍地开花、恶性竞争?

  岳福斌:要控制发展势头,杜绝“遍地开花”的乱象,必须坚持几个凡是:一、凡是煤炭自给不足的地方不能搞煤制油。没有煤炭外调任务,基本自给和自给不足的,当地所生产的煤炭应立足于满足其自身消费需求,避免二次转化折腾。二、凡是大量占用粮田的地方不能搞。我国土地资源有限,而煤制油占地大,应尽量避免项目对耕地的占用。三、凡是人烟密集的地方不能搞。煤制油归根结底是一套化工设备,是引进来的、新研发的,还没有安全方面的经验可借鉴,也没有教训可吸取,虽然目前国际上并未发生安全事故,但防患于未然。四、凡是不经过中试项目达产的工艺产能不能放大。生产出合格的产品,生产线能稳定运行的才能鼓励发展。五、凡是不具备运输条件的不能搞。煤炭变成石油最终要送达消费区域,应尽量选择靠近石油管道的地区,利用原有的输油管道,不能乱串路。六、凡是人才储备不足的不能搞。煤制油是高科技产业,每个环节都需要熟练的有一定技能水平的操作人员,不能拉几个洋工程师就匆匆上马。

  记者:对于煤制油产业来说,还需要获得哪些扶持呢?

  岳福斌:发展煤制油产业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国民经济安全、煤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大举措。政府在政策上要给予扶持。一是对煤制油企业,要给予增量的资源做保障,用增量的煤炭资源保障其产能产量。二是要有资金政策支持。煤制油生产项目前期投入相当大,在融资渠道方面要给予支持,如银行的优先信贷,政府创投引导基金的介入,优先发行股票、债券等。三是要对合法生产出的合格油品应从运输和市场销售方面给予平等的国民待遇。要防止垄断巨头在石油管道运输、油品终端市场方面采取歧视性做法。四要优质优价。煤制油生产出的高质量油,应优质优价。五是给煤制油产业以高新技术产业的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