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网讯 10月29日, “2010首届中国国际气体能源峰会暨生物天然气产业国际高峰论坛”在举世闻名的中华古文化发源地“殷墟”所在地河南安阳隆重开幕。
此次峰会由中国沼气学会、中国城市燃气协会、中国企业投资协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共同发起,在安阳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安阳贞元集团、殷都区人民政府携手中国能源网共同承办。
在上午举行的 “发展区域低碳产业经济,推动“气体能源”的发展与利用” 主题演讲中,中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秘书长曾少军做了主题为“国际气侯合作与中国低碳经济路径” 的精彩演讲。
![](http://img1.cncmrn.com/i/2010/11/01/20101101203627478.jpg)
以下为发言实录:
首先也非常感谢大会主办方对我的邀请,之所以非常愿意高兴参加这个会议,我很少听到一个以气体能源为专题来讨论的问题,我是做新能源和气侯变化研究的,我很关注甲烷气体,因为它是二氧化碳做温室气体、温室效应的61倍,这个东西很厉害,所以,我们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这是很重要一块。
第二个大家可能知道,在我们目前依靠以化石能源供给为主体能源的这个现实背景下,我们怎么样相对低碳,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路径。大家可能注意到了,很多的地方冬天供暖由原来烧煤现在烧天然气,烧天然气就比烧煤可以相对减排。所以,这个会议在我看来就显得很重要。
今天上午很多专家和领导发言中多次提到了低碳、环境变化,我想利用今天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国际气侯合作的一些情况和低碳经济一些具体的做法。具体而言我想有四个的内容跟大家汇报。
一个我想简单回顾一下,什么是气侯变化?目前影响气侯变化斗争的格局,一些问题是什么?第二个跟大家介绍一下,从哥本哈根到最近的天津会议,以及随后的坎昆会议,有人更放言到坎昆会议之后的其他会议,认为坎昆会议不会有结果,这些斗争格局是什么?有哪些国家派别进行博弈。第三想介绍一下,面对经济发展和应对全球变暖双重环境下,中国未来可持续发展我们要调结构,怎么调,有什么样的路径选择。我们提出一个双赢的选择就是低碳经济,最后第四个部分,我想跟大家介绍一下,大家提了很多低碳,什么才是低碳,怎么样低碳,我想给大家提6个建议的路径供大家参考。
第一个定义上不用说的,这个气侯变化我想有一个最根本的,跟大家要解释的就是,尽管我今天早晨也听到了,有人问我:曾博士,据说今年冬天特别冷,你说全球变暖了吗?我们所定义的全球气候变化是指的,尤其工业革命以来近100、200年由于人的活动所导致全球气侯不正常升温的趋势,这是我们主要指的这个。气侯变化不是指1、2天,1、2年的气象变化,我们指的气侯变化从某种程度上,大家可能注意到前一段时间,前几年比较热的就是我们原来国家气象局的局长,他是在南极北川钻取冰心来研究地质变化,这是一个长尺度的变化,这是我想跟大家交流的观点。
第二个观点,气侯变化为什么这么厉害?为什么全人类社会大家都要很严肃地看待这个问题?有一个根本性的原因,不可逆。什么叫不可逆?我们搞环境污染的时候,欧洲国家,包括我们的西方这些发达国家,美国的等等,走过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过程。环境污染是可以后悔,中国现在也在重复这条路。比如我们东南沿海地区,还有我们太湖污染现在也治理的比较好了,可是气侯这一种危害,一旦发生之后不给你任何后悔时间,一旦发生了气侯灾害,人类在气候灾害面前是无法抗拒,没有能力应对,没有时间后悔,所以我们要认真对待。
大家看到我这个PPT里面,各种水灾、干旱、冰川熔化,还有地质灾害等等,这都是气侯变化所引起的一些巨大的灾难影响。气侯变化问题最早有一个形成过程,70年代实际上周总理还在世的时候,就已经有我们国家原来的环保总局局长带领去斯德哥尔摩去参加大会,当时有一个概念是反对叫可持续。今天在座都理解了可持续了,但是当时我们是反对的,我们那时候觉得西方国家这是一个陷井,这是一个阴谋,要限制我们发展的速度,我们要大跃进,要放卫星,所以今天实际上在有些人的左的观点领域里面,仍然有这种残留在影响,有的领导在想这是西方国家陷井,我们有煤烧为什么还要发展新能源。
经过时间流失,我相信都会正本清源,到今天可持续已经成了全人类共识,每一个中国人的共识。那么,气侯变化问题,从70年代到中间的京都议定书等等,那是美国人,前两天我到美国工商那边首席代表来这边谈这个问题,我说2012年之后京都议定书能否继续,他说跟我们没有关系,我们不是签约国,实际上京都议定书是克林顿承诺了,只是带回国内的时候国会没有提交讨论,最后小布什就宣布退出了。
但是京都议定书尽管没有美国人,国际社会照样能够办大事,我们把京都议定书生效了,俄罗斯参与的。俄罗斯为什么参与?俄罗斯是前苏联的主要继承者,苏联一解体很多重工业项目纷纷关闭了,实现了自然的减排。所以,即使按照那个标准,俄罗斯也没有多少减排目标,所以我们进来也无所谓,这就是俄罗斯进来以后很重要的推动京东议定书原因后来的阶段,包括巴厘岛的会议,就是京都议定书主要的精神一个延续,一个很好的方向,但是到了哥本哈根大会是受到比较大的打击。
哥本哈根大家知道它的英文,丹麦人是一个童话国家,很赋予联想,就把哥本哈根改写了一个,是一个希望城市。但是哥本哈根没有给别人带来希望,尽管我们回来之后还给我们的中国谈判代表,还发了国家二等奖,立了二等功,但是我们知道这次会议是一个比较失败会议,因为它没有形成法律约束意义的协定。
接下来会议一直在谈判,包括最近天津也办了一次会议,这次在哥本哈根会议和墨西哥会议之前有一个会议就是天津会议,除了形成一个气侯基金,也没有谈出什么东西来。所以,这是谈判的过程。那么谈来谈去根本性问题是什么?在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中,一定碳的排放和经济增长是成正比的。美国人完成了工业化,完成了城市化,所以他的排放本身从总量上有一个下降过程,我们还是要不断上升的。所以,我们要减排就要牺牲经济发展,就像骑自行车一样,骑一样速度就不会倒,但是自行车过于慢的时候就会倒了,所以我们的速度不可能慢下来,这是根本的原因。所以用科学的词汇就是讲公平和效益,公平怎么讲呢?就是发展中国家说我刚刚要发展,你就让我去减排,不可能,美国人说如果你不减排,我们即使减排,印度人不减排,中国人不减排等于白折腾,所以要一起减,这就是公平和效率,实际上就是一种发展权与减排权的一个争论。
我们看看将来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国际气侯的谈判,我首先讲简单一点。第一个关于气侯变化科学认识,到今天早晨还有人问,国际气侯,全球气候真的变暖了吗?有不同观点,特别有一些科学家老拿政治的工具,美国很多科学家在石油集团为代表的影响下,就说全球气侯没有变暖,发现很多文章。但是,现在奥巴马一上台之后,很多科学家说确实变暖了美国引起重视。关于和气侯的科学认识会影响到国际气侯的谈判。
第二个是气侯问题已经变成复杂的政治、经济、外交,甚至军事斗争的一个复杂的博弈,所以很麻烦。第三个就是企业界的态度,工商界、企业界是否愿意应对,我们很高兴看到今天的贞元集团在开展低碳行动,倡导低碳行动。企业界如果团结起来,真正要应对了才能够解决问题,搞什么事情都需要钱,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这是国际气侯博弈的一些基本因素和问题的澄清,第二个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国际气侯斗争的格局,原来有三派。第一派激进派,就是欧美,欧美这些老的工业化国家就觉得再这么下去不行了,没有美国人欧洲减排,没有发展中国家欧洲人也要减排。第二是以美国为首,包括跟美国一起跑的小日本等等,他们一个什么观点呢?要减排可以,这些穷国家跟我们一起减排,否则减排也没有用。所以,如果发展中国家不减排,美国也不减排,所以这就带来一个很不好头的,所以美国人在每个地方都被这个问题搞的灰头土脸。第三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要减排首先我要发展,要我的人民要吃饱肚子,饿着肚子减排,有哪个女士愿意,当然很多女士愿意饿着肚子化妆,但是农村有多少穷人愿意饿着肚子买化妆品,有些女士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