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就《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答记者问时指出,“从调研看,各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范围有不同的理解”。比如,一些地方基于当地经济长远发展的需要,将石化深加工、绿色食品、林产业、海洋产业、文化创意、现代物流、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等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这说明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和发展重点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统一认识,明确方向。”上述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指出。
各地执行出现偏差
发改委上述表态,正在引发各界关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各地已经陆续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但是,有的规划把传统的高新技术产业也纳入新型战略性产业。
宁波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导小组今年早些时候部署指出,将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初步锁定八大产业: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电子信息新产业、海洋高技术、节能环保、生命健康、创意设计。
浙江省发改委的相关文件也指出,该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已初具雏形,目前已经确定的九大产业分别为: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产业、海洋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物联网产业、新材料产业以及核电关联产业等。
广州市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义更加宽泛,初步选择了十大领域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具体包括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海洋生物、软件和信息服务、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讯、物联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半导体照明等。不过,广州市发改委表示,目前产业规划还在草拟阶段,接下来还要筛选,大概选出3~4项作为重点发展对象。
针对上述做法,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从国家层面而言,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个特定范畴,不等同于原来的高新技术产业;但是,有的地方政府在执行中把二者混淆了。”
国家发改委“纠偏”
据记者了解,国家发改委赶在10月21日再次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解读,为的是帮助各地“纠偏”。
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明确指出,高新技术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基本相同的特征,总体上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范畴,但其中有些技术相对成熟、不具备高成长性的领域,不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比如石化深加工、绿色食品、林产业、海洋产业、文化创意、现代物流、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等。
复旦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而言,战略性新兴产业还只是新提出来的一个概念,其定位以及产业范畴还有待进一步细化与明确。在初期阶段,出现理解偏差是正常的,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与深入,各地将逐渐统一认识。但是,这也引申出另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全国各地是否应该同时搞?有些地区明显不具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
“还应该立足产业链的高端,避免同质化竞争,”孙立坚说,“在我们的调研中,有的地方政府官员反映,上半年当地多家企业在竞争某一海外企业的光伏电子生产订单时,互相恶性压价,最终以低廉的价格获得的只是产业链末端的项目。”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