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29日,合肥市即将举行合肥民用天然气价格听证会。和水价调整一样,天然气的成本市民也颇为关心。日前,记者来到号称“天然气博物馆”的肥东二十埠天然气门站,探究天然气的“前世今生”,也了解了天然气的成本组成。
气源——
跋涉千里从新疆到合肥
首先必须要明确一点,安徽是不产天然气的,我们用的气,绝大部分是通过西气东送管道从遥远的新疆运过来的。运到安徽后,会有一个门站价格,到合肥市,又会有一个到站价格。到站后的气会通过相应处理,然后减压送到每家每户。
位于肥东三十埠境内的天然气门站就是合肥市的天然气源头,这座天然气门站是国家“西气东输”工程输送的天然气进入合肥市的门户。天然气从新疆轮南,历经9个省市、4000公里,最终到达上海。而合肥的天然气,则是从我省定远分输站,经过80公里高压管线运输,送至中石油合肥末站。合肥天然气门站再从中石油合肥末站引进天然气,输送到千家万户。
保气——
气不够用,“蓄气池”来调节
来到二十埠的天然气门站,迎面看到的是三个巨大的球形罐子和无数的黄色管道,走近还能闻到很明显的“臭味”。据介绍,从新疆远道而来的天然气会通过各种工艺,减压后送达市民家中,如果用不完,就会放到球形罐中储存起来,等到用气高峰时再用。而一般夏季用气低谷,还会将一部分气处理成液化天然气,便于储存。
为什么要进行储存呢?合肥市燃气集团总会计师周贵明解释,因为天然气的稀缺性,对每个地方只有一定的供应量,每天固定供应这么多。如果不够市民用的,可能会造成断气,这时就需要“蓄气池”来调节了。
加气——
将分三期建38座加气站
根据城市规划,到2011年,合肥市公交车辆将达4500台,公交车用CNG22.0万立方米每天;出租车总量为10000辆,出租车用CNG24.0万立方米每天;其他车辆用CNG达4.6万立方米每天。届时需气量为50.0万立方米每天。
按照规划,合肥市在气源得到一定保证的基础上,将分三期开发建设38座CNG加气站,基本保障全市改用压缩天然气的车辆使用。其中今明两年新建9~11座加气站,基本完成全市东西南北CNG加气站的布点工作,今年年底前将完成3座加气站建设。此外,新建的滨湖CNG加气站项目设计年产压缩天然气4000万方(含一加气子站),未来合肥出租车有望告别“气荒”。
记者从合肥燃气管理处了解到,合肥市目前已建和在建加气站36座,未来加气站会随着城市的发展滚动发展,管理处最近还会到外地考察学习经验。
调价——
本次听证只涨源头价格
然气价格组成实际上非常简单,主要由源头气价和管道成本组成,源头气价已经达到1.619元每立方,加上0.89元每立方的管道成本,算下来成本已经达到2.509元每立方,而目前实际合肥的居民价格在2.1元,已经处于实际亏损状态。
本次听证会公布的方案中,方案一是居民用气到户销售价格调整为2.345元每立方,方案二是居民用气到户销售价格为2.43元每立方。按照本次听证会的原则规定,本次听证会只针对源头价格进行调整。
此外,上游先后5次涨价,合肥均未对居民用气调价。目前,合肥市的天然气全部外购于西气东输,现行价格制定于2004年。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