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能源>  正文

黑色诱惑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10/15/2010 13:34:01   来源:中国金融网   作者:安德鲁·斯皮德

  煤炭进口的急剧增长,让人不得不担忧这种在中国居于主导地位的能源会不会重蹈石油覆辙。

  从1993年算起,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已经有17年了。从重要的石油出口国,转变成需求量快速增长的净进口国,这一角色转换过程催生了中国政府和石油企业的一系列新战略。其中包括:石油进口来源的多样化;对国际石油勘探开采的投资;重要石油管线的铺设;石油战略储备的建立;对石油供应国提供的贷款,以及特色鲜明的石油外交。

  在中国100多年的现代化过程中,煤炭始终是居于主导地位的商业能源,这主要是由于国内煤炭储量巨大。在近百年内的大多数时期,中国都是一个煤炭净出口国。净出口额在2001到2003 年间达到了最高点,那时中国每年的煤炭出口量有8000万到9500万吨,净出口量也曾高达9000万吨。

  有两年左右的时间,中国煤炭进出口量相当均衡,而到了2009年,煤炭的进口量飙升到了1.35亿吨,净进口量也已经达到了1.15亿吨。今年5月,又有评论家称,2010年的煤炭进口总量可能会达到1.7亿吨。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中国煤炭进口量的急速增长,到底是一种反常现象呢,还是一个长期发展趋势的开始?如果这一趋势是长期的,势必对全球煤炭市场造成影响。

  中国对于煤炭的需求,主要是被电力产业推动,发电占据了中国55%至60%的煤炭消耗量。从2003到2009年间,中国的发电装机容量和电力消费量都翻了一番。而其中80%的新增发电能力是以煤炭作为燃料。除了火力发电厂的需求之外,中国的焦炭还被大量用于快速发展的钢铁冶炼行业。而钢铁行业的发展,又得益于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工程和基础建设项目。上述这些产业,加上其他方面的需求,让中国的煤炭年消费量从2002年的14.5亿吨,增长到2009年的30亿吨。现在中国占据了全球煤炭开采和消费量的45%。2010年的煤炭需求量,可能还会进一步增长8%。

  在以往数年之内,中国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煤矿建设,尤其是在新疆、宁夏和内蒙古地区。比起传统的煤炭供应基地山西,这些省份的位置要更加偏远,与煤炭需求中心的距离更长。在这些越来越偏远的地区开采煤炭,意味着需要同时上马配套工程来保证运输,尤其是要修建铁路,以保证能把开采出来的煤炭及时运到东部、南部和中部需求旺盛的地区。在大多数年份,这些投资都能保证煤炭供应可以与煤炭需求同步增长。供应水平还要受到煤炭储备策略和运力瓶颈的制约。此外,整合和关闭煤矿政策的推进也影响到煤炭的供应。2010年初的旱灾,也让火力发电厂对煤炭的需求在短期内大幅上升,这主要是为了增加发电能力,以弥补水力电站不能正常运转造成的供电缺口。

  到2009年底,全国煤炭生产能力达到了36亿吨,到2015年, 计划要达到38亿至40亿吨。基于这些数据,有些人预测,2011 和2012年将会经历煤炭的供应过剩。尽管2010年煤炭进口数量可观。

  2003年以来,中国的煤炭出口量逐年下降。从2003年的9500万吨下降到2009年的区区2200万吨。这一趋势的依据,首先来自于国内煤炭供应局势的紧张导致国内煤炭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也来自于鼓励煤炭出口政策的废止、煤炭出口税的开征以及煤炭出口许可规模的缩小。在另一方面,获取煤炭进口许可证的程序却相当简单,进口煤炭的税负也有所减轻。在此背景下,中国煤炭的进口量从2003年的1000万吨,迅速增加到2009年的1.35亿吨。

  尽管中国2009年的煤炭净进口量只有国内消费量的区区4%,但却占到了国际市场煤炭交易量的12%。而在2008年,中国进口煤炭在国际市场的份额连1%都不到。2009年,中国是烟煤和焦炭的第二大进口国,仅次于日本,领先于韩国。

  中国煤炭需求的大幅增加不只是推高了全球煤炭价格,也促成了一些煤炭输出国首次成为中国的供应商。蒙古即将取代澳大利亚,成为中国焦炭的主要供应地。印度尼西亚在亚太市场上继续领先于澳大利亚,是火电用煤的主要供应者。另一方面,美国、南非和哥伦比亚的煤矿逐渐退出大西洋地区低迷的经济体,转向关注更有活力的亚太地区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

  过去两年间,中国各行业的公司都开始购买国际煤炭企业的股份。购买对象包括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和蒙古等地的煤炭资源公司和煤炭开采公司,其中包括:中国冶金工业集团、华能公司、中国国际电力有限公司、兖矿集团、神华集团,还有中国的主权基金——中国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在2010年8月,中国公布了又一项旨在贯彻能源进口来源多样化战略的举措,中国将向俄罗斯提供60亿美元贷款,换取25年之内提高煤炭供应水平的承诺。

  中国对于国际煤炭市场的影响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内能源政策的取向,以及中国能源产业的发展状况。能源需求总量又取决于经济增长速度、经济结构、能源利用效率等因素。尽管中国也在积极采取措施降低能源需求量的增长,但是取得的成效并不稳定。同样,政府也一直在寻求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费中占据的比重,至今已经努力15年,但是每一轮经济增长都会让上一轮的工作成果付之东流。

  现实状况的持续改善,目前倒是有可能会实现。核能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非传统天然气资源可以大规模开发利用的话, 有望取得更为乐观的成绩。

  最后一个,可能也是最为重要的变数,就是未来中国的煤炭产量水平。尽管中国有大量的煤炭资源储备,但是新的煤矿所处地理位置越来越偏远,仅仅是要维持每年35亿吨的生产能力,就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在年产35亿吨基础上要进一步提高产量,资金需求规模就会进一步上升。此前有官员声称,应该给煤炭年产量封顶,控制在38亿至40亿 吨之间。如果中国采取这个建议的话,未来几年内煤炭进口水平都会保持在较高的位置,并且有可能逐年上升。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中国对于国外煤炭的需求,会不会起到中国石油需求起到的影响呢?

  17年来,中国一直都是石油净进口国,进口量占到了国内消费量的50%以上,中国的原油进口占国际市场的11%。作为对比,中国的煤炭进口量仅占国内消费量的4%,却占到了国际煤炭交易量的12%。所以,中国国内煤炭需求和消费的小小变化,都会对国际市场上煤炭的生产和供应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由于煤炭出口国的数量相对较少,而这些国家的政局又相对稳定,所以中国的煤炭产业政策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可能要远远弱于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