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我省多年平均降水量532mm,水资源总量205亿m3,可利用水量不足170亿m3,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07m3,为全国平均值的1/7,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500m3的“极度缺水标准”。目前,缺水对我省而言不再是单纯的资源问题,已上升为生态问题、民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成为关系我省发展甚至生存的根本性因素。近年,省水利厅党组紧紧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深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破解水资源短缺难题,从严格水资源管理人手,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 健全人饮安全保障体系,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为保障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撑。
1.落实最严格的水资谏管理制度
一是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目前,全省11个设区市全部实现了城乡水资源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取水许可、统一水资源费征收和统一节水管理。同时,各地积极探索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模式,承德市、衡水市、邢台市和石家庄市先后实现了水务一体化管理, 初步形成了区域防洪除涝、集中供水、节约用水、排水治污、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等一体化行政管理体制,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开展了“节水型社会建设年”活动,强化了试点建设管理与指导。陆续实施了石家庄市、廊坊市等4个国家级试点,元氏县、桃城区等10个省级试点和20多个市级试点建设。各试点紧紧抓住水量分配、节水激励、用水计量、协会建设和水量流转等关键环节,建立了“提补水价”、“浮动定额”、“阶梯水价”等各具特色、实用管事的自主节水激励机制。特别是探索提出的“安装计量,水量控制,制度激励,建水市场”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四步走”创建模式和“用水双控、计量到户、节奖超罚、协会自治、市场激励、群众参与”的自主节水模式,得到了社会各界和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试点区在充分发挥典型带动作用的同时, 实现工业节水10%~15%、农业节水20%~30%、农村生活节水40%~50%。
三是水资源保护工作全面推进。制定实施了《河北省水功能区划》,完成了水功能区确界立碑工作,监测通报了水功能区水质状况,依法提出了限制排污总量意见, 组织开展了人河排污口登记、审批和监督管理。全省城市重点饮用水源地实行了水质旬报制度,整治取缔了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人河排污口。建立了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报告制度,配合有关部门成功处理数起水污染事件。开展了城市自备井关停限采工作,共关停自备井1500多眼,减少地下水开采量近1.6亿m3。
四是水资源优化配豆得到加强。严格了水资源论证制度,加大中水、海水、微咸水、矿坑疏干水的使用力度,按照优水优用、分质供水的原则,合理配置各类水资源,确保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项目的用水安全。实现了地表与地下、外来与本地、常规与非常规水资源,以及供、用、排、节、回各环节水量的优化配置,全面统筹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时间的水资源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水资源效益。
五是破解缺水难题有了新突破。面对我省水资源严重暇乏的难题,系统提出了以“节水治污、充分挖潜、完善和扩大引黄工程体系、推进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改革水务管理体制和水价形成机制”为主要内容的《河北省严重缺水应对方略》。省政府常务会议据此作出省市财政每年补贴1.2亿元用于引黄河水6亿m3和加强调研、推动水务一体化改革的决定,为破解我省缺水和水务体制障碍这两个长期制约水利发展的难题奠定了坚实基础。
2.积极发展农业节水灌溉
面对严重的缺水形势我省始终把农业节水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先后实施了《河北省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规划(2006-2020年)》、《河北省主要农作物灌溉定额》, 有力推动了节水农业全面发展。
一是抓好井灌区节水灌溉。目前,全省井灌区占有效灌溉面积的74%以上,是河北省主要粮食生产核心区。按照国家500亿kg粮食增产计划, 大力推广以“三灌一渠”管灌、微灌、喷灌、渠道防渗为重点的节水农业综合技术体系,节水灌溉工程发展迅速,每年新增200万亩以上。到2009年底,全省节水灌溉面积发展到3862万亩, 占有效灌溉面积的57%, 全省亩均用水量由328m3下降到212m3, 渠灌和井灌灌溉水利用系数分别达到0.49和0.76,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比例, 由1980年的86%下降到75%, 全省每年可节水25亿m3。
二是加大灌区渠系更新改造力度。我省现有30万亩以上大型灌区21处,有效灌概面积1180万亩。到目前,全省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累计完成投资8.45亿元,完成骨干渠道防渗550多km,新建、改建建筑物1700座,灌区平均灌概水利用系数提高了1%~3%。
三是开展咸淡混浇工程建设。我省黑龙港地区52个县市区, 耕地面积3500万亩,淡水资源严重匾乏,微咸水资源相对丰富, 目前,全省共投人1.28亿元建成咸淡混浇井组1.53万组,控制面积305万m3,年节约深层淡水2.8亿m3,节电1.4亿kw·h。
四是加强山丘区集雨工程建设。2002年以来, 我省省级以上财政共投入1.2亿元,引导群众修建塘坝、水池、水窖等集雨工程37.5万处, 增加蓄水能力5000万m3,为550万亩早地提供了抗旱水源。
五是加大机制节水工作力度。探索出了“总量控制、定额管理、节奖超罚、协会自治、政府引导、公众参与”的用水管理机制。在井灌区组建用水户协会,安装水表、IC卡等计量设施,特别是衡水市桃城区探索出“提补水价”机制,为农业节水创出了一条新路子。据调查,桃城区36个实行“提补水价”的村年可节水37万m3、节约资金160万元。
3.健全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
省水利厅根据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思路,按照构建新农村供水保障体系的要求,始终坚持统筹规划,城乡一体,以适度规模的联村集中供水为主,整县推进与重点工程相结合,集中供水与分散
供水相结合,加快建立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提高供水质量和保障率,为新农村建设改善了基础条件。到2009年底,全省共落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41.6亿元,解决了900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一是城乡统筹,综合规划。省水利厅组织各县市编制了农村饮水安全县级总体规划。规划坚持“三个统筹,三个结合”,即城乡供水统筹、各种水源合理开发统筹、饮水不安全村与饮水安全村工程建设统筹,集中供水与分散工程建设结合、水源布局近期与中远期结合、新建工程与原有可利用工程结合。
二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中, 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经济、社会、水资源等条件以及村镇发展需要,进行分类指导。对于饮水不安全人口较多, 地理条件适宜的县,整县推进,以适度规模的联村集中供水工程为主,实行全县分片联网,统一供水,建立覆盖全县的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对于全县饮水不安全人口较少,但局部饮水不安全人口较集中的地方,采用建设适度规模的联村集中供水工程或城镇供水管网延伸模式,走先分片联网, 逐步实现全县统一供水的路子对于无联村集中供水建设条件的地方,采用单村或分散式供水模式。
三是整合资金, 整县推进。2007年,在巨鹿县和大厂县整县推进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省水利厅会同省发改委制订了《河北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整县推进工作方案》,选择了馆陶、南宫、容城、青县、固安、玉田、架城、阜城等8个县为首批整体推进县, 目前馆陶、青县、固安、玉田、阜城5个县已全部完成建设任务,南宫、容城、栗城工程建设正在全面开展。
四是督促检查,技术指导。几年来,省水利厅把检查工作作为加强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会同省委督察室、财政、发改、审计等部门开展了稽查和督办,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确保饮水安全工作健康发展。省、市水利部门分别成立了农村饮水安全项目专家技术指导组,对工程设计方案、技术和设备选型等,进行技术指导,帮助解决工程建设管理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饮水工作任务较大的县中有50余个成立了饮水技术服务组织,实行勘察、设计、施工、物资供应、维修及管理人员培训“一条龙”服务,保证了工程按质按期完成。
4.防治水土流失力度加大
近年,我省水土保持工作紧紧围绕防治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3项目标,在加强执法监督和重点治理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和监测评价,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重要进展。
一是水土流失治理项目管理水平有很大提高。按照国家有关部委和省水土保持重点治理项目的管理要求,省水利厅先后与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有关部门制定下发了《河北省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水土保持项目管理实施细则》、《河北省太行山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项目管理文件, 对项目前期工作、年度计划、工程组织实施、监督检查、竣工验收和工程管护等各方面形成了一套管理办法,摸索出了一些管理路子。截至目前, 全省己开展小流域治理1600多条,累计治理水土流失6.3万km2,为改善水土流失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和城乡生态环境, 推进文明生态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是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预防监替工作取得重大进展。2004年以来,我省继续加强以“三权、一方案、三同时”为核心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通过开展城镇水土保持工作和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专项行动、强化水土保持国策宣传等重要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有关部门和开发建设单位对水土保持工作的认识,加强了部门工作配合,提高了开发建设单位防治人为水土流失的自觉性。
省级以上大型开发建设项目方案申报率达到90%以上,市以下中小型项目方案申报率达到80%以上。
三是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开始起步。按照“立足现有条件,根据任务目标,结合工作需要,采取相应措施,逐渐展开,逐步深化,逐步完善”的工作思路,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监测工作。建立了水土保持监测机构,成立了“河北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和6个水土保持监测分站。制定出台了《河北省小流域生态建设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细则》,《河北省水土保持监测网络总体规划》和《河北省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与信息系统建设实施方案》, 从2005年开始连续5a发布省级水土保持监测公告,为全面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奠定了基础。
四是建立和实施了一批水土保持示范工程。先后建立了邢台市前南峪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张家口市桑干河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大示范区实施了唐县西大洋水库上游、平山县岗南水库上游2个全国防治面源污染水土保持试点工程开展了蔚县、邢台县、武安市、围场县国家级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作易县柴场、遵化市沙石峪、鹿泉市卧佛园3条全国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工程也取得初步成果。
严格水资源管理, 保障可持续发展,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们一定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建立现代水资源配置体系,着力抓好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进一步强化水生态环境的改善,努力开拓我省水利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作者简介:袁福,河北省水利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省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