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能源>  正文

从手套企业到光辐射被制造商 强生集团大变身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9/08/2010 08:42:31   来源:东方早报

  强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强生光电)是一家以薄膜太阳能电池为主产品的光伏设备制造商。

  在其位于上海总部的会议室内,挂着一幅一米多宽的中国地图。在地图的西北角,插着十三面小红旗,对应着今年总容量280兆瓦(1兆瓦=1000千瓦)的十三个大型光伏电站特许项目。

  根据最新公布的招投标结果,这十三面“小红旗”中有两面“小红旗”代表的光伏设备很有可能将由强生光电提供,总容量为20兆瓦。

  今年8月的招标中,与强生光电捆绑的投资商中电国际新能源公司在甘肃武威20兆瓦项目以及甘肃白银20兆瓦项目上投出的价格,分别为0.8099元每千瓦时与0.8265元每千瓦时,相比去年1.09元每千瓦时的中标上网电价,下降了25%左右。

  强生光电董事长沙晓林表示:“低成本的组件和电站是光伏电站低成本发电的两大关键。”而强生光电正是一家以低价闻名的薄膜电池制造商。其提出的每兆瓦1250万元的成本价以及0.67元每千瓦时的成本上网电价,均为国内最低。

  相比目前不少国内主流晶硅电池厂商认为合理的每千瓦时1.4元至1.5元之间的光伏上网电价,以及每兆瓦电站2300万元左右的造价,强生光电的成本只是他们的40%。

  其实,报价“凶悍”的强生光电在光伏领域是后来者。三年前,强生光电的主业还是劳保手套,一个与光伏没有任何联系的行业。

  发展仅两年多的强生光电今年的产能只有165兆瓦。与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英利集团等产能达到吉瓦(1吉瓦=1000兆瓦)级的晶硅光伏电池巨头相比,强生光电可谓是“超轻量级”选手。但这家企业却在不断刷新着光伏行业的最低售价。

  在专访中,沙晓林表示,强生光电计划在两年内使光伏电站上网电价降至0.55元每千瓦时,这一预计进度也是目前国内最快的。视成本为关键性因素的沙晓林正在继续向平价上网的方向努力,“我要让光伏发电的价格接近火电电价。”

  转型

  “光伏比手套市场大多了”

  “手套行业太狭小了,撑死了也不可能做到让满大街的人都天天戴手套”,“化石能源总有枯竭的一天,那么新能源就必然得崛起。这就是现在能源行业的商机。”

  沙晓林自称与新中国“同龄”,1987年“下海”前是江苏省如东县饮泉乡副乡长。他身形瘦削,容貌清癯,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经常背着手在办公室踱来踱去,乍一看似乎更像一位大学老师,很难和一个管理着数千员工、年营收上亿的大老板联系到一起。

  强生光电的母公司南通强生集团(下称:强生集团)成立于1993年,原来是一家以低端手套为主业的轻工公司(即华能轻工厂)。在1993之前该公司隶属于华能集团,在中央要求清理副业的过程中被剥离了出来。

  在剥离的过程中,身为华能轻工厂厂长的沙晓林与一香港朋友联合出资195万元买下了华能轻工厂的所有股份。

  沙晓林给新公司起名“强生”,寓意拥有强大的生命力。改制完成之后,当年强生的利润由之前每年一二十万元一举跃升至150万元。

  考虑到上海的劳动力成本,沙晓林将华能轻工厂搬到了江苏,并进行产业升级,专做高端劳保手套,业务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长。在2008年,强生集团的出口产值达到了1.03亿美元,是全球最大的劳保手套生产企业。

  沙晓林并不想一辈子只做手套。

  “手套行业太狭小了,已经没有多大的增长潜力。”他表示,“蛋糕就这么大,撑死了也不可能做到让满大街的人都天天戴手套。”

  他认为,一个业务在发展到成熟阶段后,公司就需要调整结构。在他看来,调结构有两种方法,一种就是内部调整结构,不离开本行,产品做得更高档,利润更高一些。强生由过去的低端手套向高端劳保手套转型,已经实现了这一点。

  “另一种方法是跳开本行业去寻找别的领域,这需要审时度势,分辨哪些行当能做,哪些行当不能做。而我就十分看好太阳能。”沙晓林说。

  沙晓林认为,只要人类继续发展,就离不开电。

  “化石能源总有枯竭的一天,那么新能源就必然得崛起。这就是现在能源行业的商机。”沙晓林总结。

  沙晓林说,目前新能源的最大问题是价格昂贵,只要能够将发电成本降下来,市场就将获得爆发性的成长。

  “这就好比手机市场,20多年前‘大哥大’3万元一个,没多少人买得起。但是如今满大街上全是手机,几乎人手一个,孩子有,阿姨也有。光伏发电也一样,关键是把成本降下来。”

  在众多新能源中,沙晓林最看好光伏发电。太阳能潜力巨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只要在全球沙漠4%的面积上安装光伏系统,就足以满足全球的能源需求。此外光伏发电时间与人类用电高峰时间大致一致,因此又被称之黄金电。这些优势是风电所不能比拟的。

  而在具体的光伏路线上,沙晓林表示,考虑到能耗以及原材料瓶颈问题,他更看好硅基薄膜电池。硅基薄膜电池的能耗为晶硅电池的六分之一,硅料使用量更低,如果硅料价格大幅上涨,则薄膜电池的成本优势更加明显。同时考虑到污染问题,沙晓林表示,他不会选择碲化镉技术。

  入行

  “金融危机时差点出事情”

  2009年上半年被沙晓林称为强生光电“最为困难的时期”:国外发生金融危机,国内政策不明朗,银行又收拢资金,导致资金周转不畅。“当时我们投了4-5个亿进去了,有段时间资金很紧张,差一点出事情。”

  2007年,沙晓林决定从零做起,进入光伏这个与手套完全不同的行业。这个转型令沙晓林的亲友们很担心。

  “他们觉得原来制作手套多好,一年除税可以赚一个亿,业务成型,不用再大规模投入了,我可以清闲了。但做光伏,需要投入好几个亿,而且前景也不明朗,当时亲戚朋友很紧张。”沙晓林回忆。

  由于强生光电是一家民营企业,沙晓林是公司的拥有者,他的决定就等于公司的决定。2007年底,他从美国引进了一条25兆瓦的非晶硅太阳能薄膜生产线,2008年1月投产。当时国内的薄膜电池生产线大多为单线10兆瓦,强生光电的25兆瓦的单线为全国产能第一。

  2008年初,“新能源”与“中国”这两大标签在华尔街可谓如日中天。无锡尚德、江西赛维等一批中国光伏企业都迅速赴美上市,筹措到了上亿美元的资金。强生光电也希望搭上这股东风。

  那段时间,强生光电与雷曼等一批投行以及私募基金进行接触,希望能够成为国内第一家海外上市的薄膜光伏电池生产企业。但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爆发,资本市场降至冰点,上市计划宣告搁浅。

  紧随而来的是整个光伏产业环境的恶化。在金融危机爆发的早期,西方国家的银行收紧了贷款,受此影响,外国光伏投资商新建光伏发电项目的计划基本停滞。中国的光伏产品95%以上都是出口到欧美市场,欧美没有订单,国内就出不了货。

  据业内一家光伏企业的副总经理介绍,在金融危机期间,国内光伏企业有将近四个月的时间几乎没有接到任何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