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凯迪控股在湖南桑植、永顺、溆浦签订了建设生物质电厂的协议,在安徽霍邱的生物质电厂也正式开工;安能在湖北枣阳、大悟等地投资建设生物质电厂。进入7月以来,一个个有关建设生物质电厂的协议签订和电厂开工奠基的消息见诸报端,接踵而至。
“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强大的政策推手。谁先抢占了项目资源,谁就拥有了先发优势。”国信证券电力行业首席分析师徐颖真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从7月下旬以来,国家发改委先后出台两个文件,一直困扰生物质发电产业发展的上网电价及规划布局、项目管理等问题,都有了明确的政策解答。在这些明确的政策利好下,生物质发电产业发展提速,并掀起了新的一轮‘跑马圈地’。”
政策东风
7月2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完善农林生物质发电价格政策的通知》中,将全国农林生物质发电执行的上网电价,全国统一调高为每千瓦时(度)0.75元(含税)。上网定价,这个困扰生物质发电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终于有了明确的政策支持。
8月10日,国家发改委《关于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管理的通知》(1803号文)下发。影响生物质发电厂产业发展的另一个核心问题——重复建设、争夺燃料等问题,也从政策上有了明确指引。
而在此前不久的6月19日,凯迪电力董事长陈义龙正遭遇着一场严重的危机。公司增发方案意外被证监会否决,18亿元融资计划搁浅。对于正雄心勃勃进军生物质发电的陈义龙来说,无异于当头一棒。
“公司坚定不移发展生物质发电,咬定青山不放松。”正当市场疑虑四起时,面对记者,陈义龙面带微笑,坚定地说:“国家支持生物质发电的政策不仅不会变,相反,优惠政策还会加码!”
短短五十天时间,陈义龙的加码说,终于得到了印证。
“比我预想的要快,现在我们想要的政策基本都有了,万事俱备,不欠东风,就看大家怎么干了!”8月25日,谈起1803号文,正在外地考察项目的陈义龙在电话中对中国证券报记者如是说,语调也显得轻松。此时,他早已从增发被否的阴影中走出来。当然,陈义龙自有轻松的理由:武汉凯迪控股的10亿元10年期企业债券已正式发行。凯迪电力发行12亿元中期票据的方案已获股东大会通过。资金的困扰,显然已大大缓解。
不仅仅是国能生物、中国节能、凯迪控股等这几家国内生物质发电巨头仍在马不停蹄,埋头在全国各地洽谈新的生物质发电项目,一些后来者也纷纷杀进这一领域。
继凯迪电力之后,韶能股份公布增发预案,宣布进入生物质发电,拟募资投建广东省韶关市生物质发电项目。
“在河南漯河的生物质电厂已经开工了。我们与当地政府相处很融洽,下一步还将在河南建几个厂。”电话里,天壕节能董事长陈作涛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前几年,天壕节能还只是专注于中国余热发电,现在也奔向生物质发电领域,抢占一席之地了。
曾交“学费”
实际上,就在今年上半年,与几年前初来乍到时即备受各方青睐的盛况迥然相异的是,生物质发电产业正处于十分不利的舆论氛围中。
“有关生物质的报道,大多说的是生物质电厂重复建设,建成的几乎没有一家盈利,建成一家亏一家,还有媒体甚至毫不客气地说,生物质发电是圈钱圈地圈补贴。” 徐颖真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说。“生物质发电产业从最初受到热烈追捧,几乎沦落到四面楚歌的境地。”
的确,当初生物质能发电颇受青睐。除中国节能投资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等大型国有企业外,民营以及外资企业也纷纷投资参与建设运营。仅在苏北地区200公里半径范围内就聚集了10家生物质电厂,仅宿迁一地就兴建了3个生物质电厂,当地还有几家生物质发电项目在建或已核准立项。轰轰烈烈,一哄而上,生物质发电成了人人争抢的香饽饽。
但是,在扎堆上马的推动下,生物质发电产业很快就暴露出区域投资过热、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和效益低下等问题,几乎所有生物质发电项目一投产就陷于亏损的尴尬境地。今年上半年,国家发改委组成联合调研组,对内蒙古、黑龙江、江苏、河南四省区的生物质发电项目进行考察、调研。据悉,调研组考察的8个生物质发电项目全部亏损。
于是,质疑之声四起。
“不仅是重复建设的问题,早期生物质发电在技术上几乎完全照搬国外技术,从燃烧炉的选择,到机组的安排,以至于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状况,可以说是交了一大笔‘学费’。”徐颖真对记者说。
不过,经过这几年的摸索和发展,包括国能生物和凯迪控股在内的国内企业,先后探索出了符合当地实际的成熟技术方法和模式,大大提升了发电效率,降低了生物质发电成本。“交了学费,也学到本领,可以说,经过这些年的探索,中国的生物质发电的技术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有的技术可以与国际的先进技术看齐了。”徐颖真说。
与此同时,生物质发电的无序发展,也引起了上上下下的高度重视。国家发改委1803号文明确规定:原则上,生物质发电厂应布置在粮食主产区秸秆丰富的地区,且每个县或者100公里半径范围内不得重复布置生物质发电厂。
同时,这份文件还对生物质电站的建设场址和规模做出了规定:生物质电站建设规模一般安装2台机组,装机容量应与资源量匹配,考虑到生物质燃料的运输半径,一般不超过3万千瓦。还特别要求把生物质发电规划制定、生物质资源落实作为项目核准的重要条件,未纳入生物质发电规划、未落实生物质资源的项目不得核准建设。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