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中石化董事长苏树林宣布,将会通过现有的加油站网络,发展电动车充电业务,未来将会把现有的加油站改造。而与此同时,为备战电动汽车用电市场,国内各大电网公司也将加强电网产业升级,加快建设智能电网及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至此,一场电动车的“全民运动”正在全面展开。笔者认为,姑且不谈在国内的电力来源70%依靠煤电的情况下,从产业链角度看纯电动汽车是否真正实现环保目标。单从国内的电力供需情况来看,未来国内的电力资源能否满足电动汽车市场就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研究数据显示,如果2020年全球汽车市场有5000万辆电动车,那么年消耗电能将达到2000亿千瓦时;而如果2030年电动汽车增加到2亿辆,则年消耗电能更是达到8000亿千瓦时。而对于中国来讲,未来随着电动汽车的市场保有量的逐步增多,其对国内的电能需求肯定会越来越大。如果按上述的比例进行测算,当国内电动汽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时,年消耗电能将达到40亿千瓦时,当保有量达到500万辆时,年消耗电能将达到200亿千瓦时,而当保有量达到1000万辆时,年消耗电能更将达到400亿千瓦时。单从上述电动车的绝对耗电量情况来看,其未来似乎占据的国内总的用电需求的量较小。
但现实的情况是,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国内各个行业及居民生活都对电力的需求量都很大。据了解,我国目前虽已跨入工业化中期后段,但是距世界公认的工业化结束阶段还有很大差距。2009年底,我国人均用电量仅为发达国家工业化完成时人均用电量的57%、人均装机的65%、人均生活用电量的38%左右。而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用电需求将达到7亿~8亿千瓦时,每年至少要有6000千瓦以上的发电机组投产才能满足需求。由此可见,至少未来10年内,我国的电力供应仍将趋紧。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国内的电力供应要充分满足电动汽车的需求,那我们不由得会产生第一个疑问:在全行业都对电力有较强需求的情况下,又如何能优先来保障电动汽车的电力需求?让工农业生产用电为电动汽车让步?还是让居民生活用电为电动汽车让步?前者的让步肯定会对经济的发展不利,断不可取;而后者的让步定会对社会的稳定不利,也不可行。
而更值得一提是,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就会上涨。在这样一种市场规律面前,我们又不由得会产生第二个疑问:未来国内电价的上行,会否阻碍电动汽车的进一步普及?随着全行业和居民生活对电力需求的旺盛,电价上行的趋势定成必然,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消费者未来使用电动汽车的费用负担又必然加重,而负担的加重,又会阻碍电动汽车的普及。由此,电价的上涨与电动汽车的普及就会成为矛盾的对立面,形成恶性循环。
综上所述,电动汽车未来的发展,充足的电力供应必然是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因此,在全社会都在积极推动电动汽车发展与普及的同时,也应该正确认识当前及未来电力供应紧张的迫切形势,需要国家及相关部门加大对电力的投入力度。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