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白云,绿树成荫,流水潺潺,鸟语花香。这诗一样的生活环境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在能源消耗日益严重、环境污染越来越重的今天,被钢筋水泥禁锢的人们开始了深刻的反思――回归自然,回归生态。近几年,全国许多城市和地区纷纷创建示范生态城市就是这种理念的体现。而在生态城市创建过程中,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无疑是一支重要的支持力量。
那么,可再生能源在“生态城市”创建中的地位如何?是否可以承担起足够大量的节能减排的任务?带着一系列疑问,记者日前采访了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李迅。
可再生能源:生态城市的“生力军”
“生态城市建设提出的时间并不长,但是,现在这方面的实践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一个潮流。我国提出城市发展要转型,转型的基本方向为低碳、生态、绿色。其中,可再生能源利用在生态城市创建中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李迅开门见山地强调了可再生能源在创建生态城市中的重要地位。
李迅指出,原来我们的城市建设学习美国,城市多是漫延式向外扩张,丢弃式消费,不符合生态学原理。过去的这种方式是从摇篮到坟墓的线性发展方式,现在我们提倡生态城市,是从摇篮到摇篮的循环发展模式。在创建生态城市的过程中,可再生能源利用占有重要地位。联合国有一个数据,全球城市表面积约占地表面积的2%,城市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50%,城市创造的GDP占全球GDP的80%,消耗的能源资源也占全球的80%,城市对CO2排放的贡献率也高达75%。“CO2的高排放主要是由于人们使用能源的方式造成的,大量使用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不仅浪费了资源,还污染了环境。要改变现状,尽量多利用可再生能源是一个重要的途径。”李迅告诉记者,“现在我们的清洁能源类型很多,核能、水利、风能、海洋能、潮汐能、地热能、江水源、生物质能,光伏光热……这些对我们来说,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的。这些能源资源如果利用起来,对我们环境的改善是巨大的。”李迅同时指出,现在,我国使用的化石燃料比重仍然很大。1993年石油开始进口,2009年煤炭也开始进口。能源消耗越来越大。现在国家提出了2020年的节能减排目标,并出台政策大力扶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可以说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我们创建生态城市强调生物的多样性,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强调循环发展。要达到这一目标,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将是最重要的举措之一。
指标体系:可再生能源地位突出
“构建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共有32项指标,其中清洁能源普及率在乡村要不低于60%,可再生能源所占比重不低于20%。”李迅指出,“在此宏观要求下,许多城市都对本地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作了具体规定,并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据李迅介绍,在国内目前已选定的作为生态城市示范项目的13座城市(地区),可再生能源利用已经取得不小的成绩。
河北唐山曹妃甸生态城,提倡清洁能源结构及循环节约利用,除利用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外,还充分发挥曹妃甸生态城区位优势,利用农业有机燃料及工业余热资源,依托资源管理中心垃圾收集处理产生沼气的回收利用设施、热电联供设备等循环能源技术,构建清洁能源结构及循环节约利用模式,绿色能源利用率达65%。
北京密云县在新能源的使用上起步较早。上世纪80年代,当地农村已普遍使用沼气。现在密云农村使用最普遍的是生物质气――即秸秆、林木等生物质燃料燃烧产生燃气,这些燃气通过管道传入千家万户。目前,密云县每个村都配备有一座气化站。而北京延庆县新能源民俗村――东桑园村,是北京市惟一的可再生能源示范区,目前园区内初步形成了风电、太阳能利用、光热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产业集群。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