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凯迪控股在湖南桑植、永顺、溆浦签订了建设生物质电厂的协议,在安徽霍邱的生物质电厂也正式开工;安能在湖北枣阳、大悟等地投资建设生物质电厂。进入7月以来,一个个有关建设生物质电厂的协议签订和电厂开工奠基的消息见诸报端,接踵而至。
“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强大的政策推手。谁先抢占了项目资源,谁就拥有了先发优势。”国信证券电力行业首席分析师徐颖真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从7月下旬以来,国家发改委先后出台两个文件,一直困扰生物质发电产业发展的上网电价及规划布局、项目管理等问题,都有了明确的政策解答。在这些明确的政策利好下,生物质发电产业发展提速,并掀起了新的一轮‘跑马圈地’。”
政策东风
7月2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完善农林生物质发电价格政策的通知》中,将全国农林生物质发电执行的上网电价,全国统一调高为每千瓦时(度)0.75元(含税)。上网定价,这个困扰生物质发电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终于有了明确的政策支持。
8月10日,国家发改委《关于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管理的通知》(1803号文)下发。影响生物质发电厂产业发展的另一个核心问题——重复建设、争夺燃料等问题,也从政策上有了明确指引。
而在此前不久的6月19日,凯迪电力董事长陈义龙正遭遇着一场严重的危机。公司增发方案意外被证监会否决,18亿元融资计划搁浅。对于正雄心勃勃进军生物质发电的陈义龙来说,无异于当头一棒。
“公司坚定不移发展生物质发电,咬定青山不放松。”正当市场疑虑四起时,面对记者,陈义龙面带微笑,坚定地说:“国家支持生物质发电的政策不仅不会变,相反,优惠政策还会加码!”
短短五十天时间,陈义龙的加码说,终于得到了印证。
“比我预想的要快,现在我们想要的政策基本都有了,万事俱备,不欠东风,就看大家怎么干了!”8月25日,谈起1803号文,正在外地考察项目的陈义龙在电话中对中国证券报记者如是说,语调也显得轻松。此时,他早已从增发被否的阴影中走出来。当然,陈义龙自有轻松的理由:武汉凯迪控股的10亿元10年期企业债券已正式发行。凯迪电力发行12亿元中期票据的方案已获股东大会通过。资金的困扰,显然已大大缓解。
不仅仅是国能生物、中国节能、凯迪控股等这几家国内生物质发电巨头仍在马不停蹄,埋头在全国各地洽谈新的生物质发电项目,一些后来者也纷纷杀进这一领域。
继凯迪电力之后,韶能股份(000601)公布增发预案,宣布进入生物质发电,拟募资投建广东省韶关市生物质发电项目。
“在河南漯河的生物质电厂已经开工了。我们与当地政府相处很融洽,下一步还将在河南建几个厂。”电话里,天壕节能董事长陈作涛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前几年,天壕节能还只是专注于中国余热发电,现在也奔向生物质发电领域,抢占一席之地了。
曾交“学费”
实际上,就在今年上半年,与几年前初来乍到时即备受各方青睐的盛况迥然相异的是,生物质发电产业正处于十分不利的舆论氛围中。
“有关生物质的报道,大多说的是生物质电厂重复建设,建成的几乎没有一家盈利,建成一家亏一家,还有媒体甚至毫不客气地说,生物质发电是圈钱圈地圈补贴。” 徐颖真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说。“生物质发电产业从最初受到热烈追捧,几乎沦落到四面楚歌的境地。”
的确,当初生物质能发电颇受青睐。除中国节能投资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等大型国有企业外,民营以及外资企业也纷纷投资参与建设运营。仅在苏北地区200公里半径范围内就聚集了10家生物质电厂,仅宿迁一地就兴建了3个生物质电厂,当地还有几家生物质发电项目在建或已核准立项。轰轰烈烈,一哄而上,生物质发电成了人人争抢的香饽饽。
但是,在扎堆上马的推动下,生物质发电产业很快就暴露出区域投资过热、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和效益低下等问题,几乎所有生物质发电项目一投产就陷于亏损的尴尬境地。今年上半年,国家发改委组成联合调研组,对内蒙古、黑龙江、江苏、河南四省区的生物质发电项目进行考察、调研。据悉,调研组考察的8个生物质发电项目全部亏损。
于是,质疑之声四起。
“不仅是重复建设的问题,早期生物质发电在技术上几乎完全照搬国外技术,从燃烧炉的选择,到机组的安排,以至于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状况,可以说是交了一大笔‘学费’。”徐颖真对记者说。
不过,经过这几年的摸索和发展,包括国能生物和凯迪控股在内的国内企业,先后探索出了符合当地实际的成熟技术方法和模式,大大提升了发电效率,降低了生物质发电成本。“交了学费,也学到本领,可以说,经过这些年的探索,中国的生物质发电的技术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有的技术可以与国际的先进技术看齐了。”徐颖真说。
与此同时,生物质发电的无序发展,也引起了上上下下的高度重视。国家发改委1803号文明确规定:原则上,生物质发电厂应布置在粮食主产区秸秆丰富的地区,且每个县或者100公里半径范围内不得重复布置生物质发电厂。
同时,这份文件还对生物质电站的建设场址和规模做出了规定:生物质电站建设规模一般安装2台机组,装机容量应与资源量匹配,考虑到生物质燃料的运输半径,一般不超过3万千瓦。还特别要求把生物质发电规划制定、生物质资源落实作为项目核准的重要条件,未纳入生物质发电规划、未落实生物质资源的项目不得核准建设。
盈利样本出现
“我刚刚从东北一个生物质电厂实地考察回来,这个电厂是国能下面的一个厂,用秸秆发电,已经开始盈利了。”8月初,投资人孔先生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具有多年实业和证券投资经历的他,最初对生物质能源满腹疑问,但经过一番实地草根式调研,走访了国内许多生物质电厂之后,他成为生物质发电产业的理性支持者。
8月7日,一辆考斯特面包车从武汉驶向了江汉平原腹地——湖北监利。车上是20多位来自不同研究机构的研究员和投资机构人士,他们将要实地走访已经开始盈利的凯迪控股旗下的监利生物质发电厂。
“对于生物质发电产业来说,这个产业曾经吸引了太多人的关注和希望,但建一家亏一家,引得不少人士疑虑重重,所以,现在也太需要盈利的样本了!”一位基金公司的研究员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监利凯迪生物质发电厂厂长裴振林向来访者介绍说:“监利电厂两台机组分别于去年12月20日和今年2月10日投入运行。两台机组一共发电量为5118万度,共消耗燃料6.8万吨。除自用外,有4300多万度实现上网,实现2600多万元的电费收入。发电成本平均每度0.432元,其中燃料成本约67.4%,其他成本包括运营、财务、管理等,上半年的上网电价平均是0.616元。税前利润约为700多万元,其中考虑了机组的折旧等因素。”
针对监利电厂是如何保证燃料顺利足额收购的提问,裴振林说,监利是全国有名的农业大县,每年生物质燃料的产量,包括秸秆和稻壳等等,差不多在40万吨左右,而凯迪监利电厂一年用25万吨左右足够了,所以燃料的来源不成问题。
“宿迁的几个生物质发电厂也已经盈利了。虽然目前盈利的样本并不多,但是从这些盈利样本上,可以看到这个行业未来的希望所在。”徐颖真说。
警惕圈而不建
对于新一轮跑马圈地,各方人士都给予了正面评价。大家都认为中国生物质发电产业由此进入了有序发展的新阶段,同时也是一个加速发展的阶段。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表示,企业抢先圈占生物质发电资源优越的区域可以理解,原因是,资源优越的地区发电成本低,能够在现行上网电价下实现持续盈利,但“圈地”中,企业需要在技术创新方面做最大努力,保证当地生物质资源得到充分开发。
“生物质产业发展之初,各方争相圈地、圈项目,但是宏观政策不配套,引发了区域性投资过热和重复建设等问题。但这一轮的跑马圈地,是在生物质发电产业政策已经明确的背景下进行的,也就是说,有了一个各个市场主体都必须遵守的‘游戏规则’,竞争进入了有序化。”徐颖真说。
当然,“圈而不发”的问题也应该引起参与企业的关注。有的地方生物质发电项目久拖未建,已引起地方政府和当地农民的担忧。尤其是手头项目较多的企业,下一步必然面临着加快开工节奏的现实压力。
孟宪淦建议,对于拟投建生物质发电项目的企业来说,最好在进行项目评估的时候保证资源供应,并充分考虑资源收集及运输成本可能上升的压力,可以尝试联络比较稳定的资源供应方,与当地政府签订供货协议等方式来破解资源难题。
在8月7日举行的凯迪电力股东大会上,公司董事长陈义龙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也表示,下一步要加快已获批准的生物质发电项目的建设步伐,争取早日发电,让当地政府早放心,当地百姓早受益。
在1803号文件中,国家发改委也要求各地发改委和能源局要求各地对已建项目存在问题较多的地方,要暂缓核准生物质发电项目,集中力量把已建项目运行好、管理好。
政策日臻完善 产业星火燎原
东风已至,随着产业政策日臻完善,作为中国未来绿色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质发电产业,终于告别了群雄混战、重复建设,正迈向有序加速发展的新阶段。
从中国第一座生物质电厂——山东单县国能生物质电厂建成算起,中国生物质发电产业已经走过了七年的历程。从无到有,从“舶来品”变成中国造,从苦苦挣扎到盈利的曙光初现——如今,无论是技术装备,还是全流程管理,不少生物质发电企业都已积累了成熟的经验;适合不同地域、不同气候环境的生物质电厂的盈利样本也开始涌现,贴近中国农村实际的生物质发电商业模式也正在积极实践。
这一路,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虽然我们也付出了“学费”,但今天,生物质发电产业正显露着勃勃生机,整个产业正待起飞,星火必成燎原之势,这是并不迟到的欣慰。
一个产业的兴盛,一靠政策,二靠技术。制定一整套符合中国国情的产业政策,是中国生物质发电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尤其是在一个行业成长初期,政策导向尤为重要。
作为与农业息息相关的工业产业,生物质发电产业反哺农业的作用明显,这也是该产业区别于其它新能源产业的最大特点。随着生物质发电厂在农村建设,农村经纪人队伍也开始发展壮大,而围绕燃料的收购、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能够直接为当地农村创造大量的劳动力就业岗位。
根据有关资料,以运营一台2.5万千瓦的生物质发电机组测算,参与燃料收购、加工、储存、运输的农民经纪人约需30—50人,农民作业工上千人;生物质发电厂在燃料的收购这一环节需支付4000万元左右。再考虑燃料的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在整个燃料供应过程中,一个电厂要直接和间接地支付相关费用总计7000—8000万元。生物质发电成为农民增收和工业反哺农业的直接载体。
作为承载着更多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生物质发电产业,从一开始就受到各方的关注。可喜的是,国家有关部门积极听取各方意见,站在历史的高度,从《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一直到新近的《关于完善农林生物质发电价格政策的通知》和《关于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管理的通知》,这一系列有关可再生能源政策的推出,不仅使生物质发电产业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有了一席之地,而且这些从实际中来、符合中国农村实际的政策,犹如一股强劲的东风,引导着中国生物质发电产业,从混沌走向有序。
一个产业兴盛,离不开市场主体的积极参与。生物质发电产业从一发端,我们就可以看到民营企业家的身影,他们奔走呼吁,从不言退。民营资本的强势渗透和进入,更让人看到中国生物质产业商业化运行的希望和前景。鼓励包括民营资本在内的广泛社会投入,鼓励技术创新,是中国生物质发电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充分发挥政策的倒逼机制,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让不同的市场主体充分竞争,推动中国生物质发电产业不断升级提升。
一个产业的兴盛,更离不开全社会的支持。生物质发电对促进农村发展、实现节能减排,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中国正在寻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当一轮产业政策东风已经吹来时,各方合力汇聚,中国生物质发电产业必将成为中国绿色能源发展潮流中绽放的一朵奇葩,散发出耀眼夺目的光彩!
不负东风,雄关漫道,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希望,所有参与生物质能源建设的企业,自觉维护生物质能源产业链的生态平衡,始终心怀敬畏,把一腔激情和社会责任,化为持续向前的动力,共同打造生物能源产业的美好明天。这不仅仅是投资人的期待,也是亿万中国农民的期待,也是正在急剧变得又热又平又挤的地球家园对我们人类的期待。
我们期待着!
生物质能源政策支持一览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