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能源>  正文

光伏招标再现低价 低价圈地难言理性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8/20/2010 08:42:38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邢佰英

  今年280MW光伏特许权招标中,中电投集团旗下的黄河上游水电开发公司,以每千瓦时0.7288元人民币的最低竞价囊括了总计13个项目中的7个最低价项目。电力央企在光伏市场选择一如既往地低价圈地,报出的超低电价实际上脱离市场供需,对光伏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难言理性。

  央企们不惜亏损风险圈地心切,使实力不足、财力有限的民营投资商进一步被挤压出局,光伏市场俨然成为电力央企的“跑马场”。然而,与愿意“以利润换市场”的电力央企投资商相比,光伏供货商对此次低于预期的报价反应激烈。

  多数国内光伏供货商并未做好承受过低供货价格的准备。尽管业界预期,此次招标的最终中标价可能确定在0.85-0.95元/千瓦时,但不少设备商均表示,这一价格无利可图甚至将亏本。原因是,对于参与投标的国内光伏设备商而言,其参与光伏市场利润分羹的方式包括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甚至八九成的业务量都分布在国外市场。在目前国际光伏市场的强劲需求下,国内多数光伏产品供货商迎来中期业绩超预期增长,而手中订单也基本确定了全年不错的业绩增速。

  这样的背景下,国内供货商对此次国内光伏招标电价的预期普遍理性。此前,多数光伏设备商预期今年上网电价的中标价在1.2元/千瓦时以上,有的甚至高达1.4元/千瓦时,原因是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不亏损或者微利。

  而对于与光伏供货商组成联合体参与投标、并负责申报上网电价的电力央企而言,其看到国际光伏产业的火爆及国内政府对光伏产业的支持,而其参与光伏行业的渠道主要就是依赖国内光伏项目招标,因此,竞争很大程度上体现在电力央企投资商之间。

  由于投资商与供货商对电价预期的差异,也使得双方组成的投标联合体存在不小的风险。根据目前大幅低于预期的报价水平,不情愿承受过低产品供货价格的设备商可能面临供货价格挤压的问题。而在国际市场上,由于供需两旺,光伏各个产业链的成本居高不下,局部领域产品还有上升压力。因此,如果此轮招标产生过低的招标价,业界担忧能否真正反映行业的真实成本水平。

  即使对于部分比较谨慎的光伏产品供货商而言,为了避免明年国际市场波动,今年可能会选择牺牲部分利润来换取国内光伏项目的市场份额,但其所能承受的价格也是在其产业链成本上推算出来的,过低的上网电价必然挫伤光伏供货商的积极性,甚至产生部分供货商采取对国内市场、国外市场两重质量标准的应对策略,对光伏招标项目的长期运营和光伏市场持续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总之,电力央企尽管圈地心切,但也不能完全忽视供货商的承受力,毕竟,此次招标的主要参与者电力央企并非充分竞争的市场主体,即使能够实现圈地,亏损中标也无法持续,而最终亏损的买单者也还是国家。记者以为,光伏招标上网电价长期下行的趋势是毋庸置疑的,但非理性低价中标仍不足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