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国新控股原定的挂牌时间已过,管理层人选初步敲定,但哪些公司、哪些资产将会被注入,仍是未知数。
在五个月前拿到国务院批文之后,承担央企重组重任的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国新)挂牌时间一拖再拖。
个中艰难实非国资委负责人当初所能预想。4月,博鳌论坛期间,国资委副主任邵宁曾对媒体宣布,国新有望于今年上半年挂牌成立。
国新是国资委酝酿成立的第三家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主要接收现有123家央企中资产规模较小、资质较弱、经营状况不佳、利润排名靠后的央企资产或股权的无偿划转,计划约20家央企会被置入其中。
7月23日,在央企负责人会议上,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再次强调,“成立国新公司,是为了稳妥推进央企兼并重组。”
年底前将央企数量减少至百家以内的目标,曾经多次被李荣融等国资委负责人提及。成立国新是完成这一任务的便捷之路。今年五六月间,国资委上报:“谢企华任国新董事长、刘东生任国新总经理兼党组书记”,中组部至今至今仍未予以批复。
“可能在具体人选上有争执。”接近国资委的内部人士分析。此前,外界多倾向于相信,国务院既已批复,国新挂牌将水到渠成。
延宕至8月,虽然正式的人选批复仍未下达,但谢、刘执掌国新已成定局。而更大的难题横亘在国资委面前,哪些公司、哪些资产将被注入国新?半年多谈判下来,结果与当初设想相去甚远。
“国资委希望,有几家公司确保可以装进去之后再挂牌,不能挂牌后什么事情都不干,就一个空壳在那里。”接近国资委人士对《财经》记者说。
“企业的意愿并不强,谁都不愿意自己被重组,这本身就是一个博弈过程。”国资委内部人士对《财经》记者分析。
生不逢时。央企重组正步入一个“缺少好企业可组、差企业没人愿意组”的瓶颈期,国新没有成立便要面临资产注入难题,而这恰是国资委成立国新时设定的任务。
国新成立波折
国新一度被业界称为“中投二号”——这是相对于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旗下的汇金公司而言的。被称为“金融国资委”的汇金公司主要对国有重点金融企业进行股权投资,而国资委打造的国新则是运营经营性国有资产的“产业中投”。
在国资委内部,从2004年起,国新即被纳入整体规划。其后两年时间里,国资委还邀请咨询公司和国资专家形成多份报告。此时,国资委就认为,需要成立一家资产经营公司,代表国资委对央企资产进行处置和管理。
可是,那时国资委缺乏操作经验,加之央企重组进展顺利,成立国新动力不足。
2006年至2008年间,国新话题暂被搁浅,国资委选择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下称国开投)和中国诚通集团(下称诚通)作为资产运营试点平台。前者主要从事基础领域投资,后者则主攻现代物流、综合贸易等,承担了一部分处置不良资产的责任。
2009年年初,成立国新被正式提上议事日程,此时央企已由2003年的196家减至142家。按照国资委2007年印发的《关于中央企业布局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10年年底,中央企业要调整重组至80家-100家。
“以前是一家一家退,一家一家重组,国新成立后,就可以一下子打包十几家进去。”不愿具名的专家对《财经》记者表示,“越往后,企业间重组的难度就越大。”
已借试点培育出信心又迫于重组压力的国资委同样认为时机已到,但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国开投与诚通的良好运营,让国新成立的必要性大打折扣。
接近国资委的人士告诉《财经》记者,陈述国新成立之必要,成为撰写呈送国务院报告中最头疼的问题,“最担心国务院不支持,觉得没必要做,那就黄了。”
担心似乎在被一步步证实。去年四五月间,《关于设立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的请示》(下称《请示》)就已上报国务院。随《请示》一并递交的是《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组建方案》和《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章程》。
在国务院例行征求各部委意见时,质疑“新建国新是否必要”的声音此起彼伏。
接近国资委的人士透露,面对许多部委“直白的意见表达”,国资委领导常常亲自登门,在一番面对面解释之后,才能打消其他部委的担心与疑虑。
在十多页的《请示》中,国资委着重论述了组建必要性、注册资本、人员安排、经营范围、功能定位等几大话题。关于国新的运作细节,如公司框架、运作方式、置入企业名单、后续操作等均未提及。
国资委表示,除国开投和诚通,其余央企中没有一家主营业务涉及资产经营,而现有两家企业又存在一定缺陷,如国开投主做投资不做退出,诚通体量小难以一下子“吃”下十几家企业,故有必要成立一家新公司从事相关业务。
国资委还重点提到,要想实现年内央企整合至100家以内的目标,新成立一家公司可加快重组进程,否则重组时间将不得不延长、重组难度也将大大提高。
《请示》并没有道出国资委另一个“难言之隐”:国开投属排名53家以内的央企,一把手直接由中组部任命和管理,国资委对企业一把手话语权不够,难以加快央企重组步伐。
而为增强话语权和掌控力,国资委将国新安排在53家之外,其一把手可由国资委直接选派任命(若一把手为副部级仍需报中组部审批),国资委能做到有效地上传下达。
在经过一年难熬的等待后,4月初,国资委终获《国务院关于组建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有关问题的批复》(下称《批复》)。
国务院强调,“设立中国国新是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加快中央企业布局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国有资本的结构优化,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但是,国务院并没有对国资委方案全盘接纳,其提出的注册资本要求和领导人选安排被否决。
《批复》明确,国新初始注册资本为45亿元,全部以货币出资,由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而此前国资委提出的初始注册资本金要求是200亿元。国新的财务关系在财政部单列,此后根据划入企业情况,国新可适时对公司注册资本进行调整。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