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能源>  正文

中石油对民企是招徕还是招安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8/16/2010 11:41:39   来源:光明网   作者:光明网
作为国内最大的油气巨头,中石油率先大规模向民营企业伸出橄榄枝。中石油集团拿出海内外119个项目涉及勘探开发、炼油化工、成品油销售等,向民营企业开放,希望能引入不低于2000亿元的民间资本。但有点尴尬的是,民营企业的回应似乎不太热烈,按捺住心里的渴望,他们最担心被中石油吃掉。(8月13日《国际金融报》)

  其实,中石油瞧上的是江苏、浙江一带巨大的民间财富。8月8日,中石油集团副总经理李新华带着119个项目现身杭州,要与近百家浙江民企大佬们谈生意。中石油南下浙江的意义可谓重大:这是该集团股份制改革12年以来,第一次向民企大规模地招商引资,同时也是首家以实际行动来执行"新36条"的大型央企。

  但据有关媒体报道,双方的"务虚会"并不太顺利。一位参与当天会议的民营人士甚至对媒体说,"他们只不过做了一场秀,我们则捧场唱了一出戏。"这说明,尽管中石油向民企伸出橄榄枝,但并没有得到他们的积极响应。名义上是落实"新36条",为民企打开石油加工、销售的一个窗口,实际上,中石油在拿出的6000亿元投资中,引入不低于2000亿元的民间资本进入,它将在大部分项目中掌握有绝对控股权,从而掌控项目的总体状况。

  民企对像中石油这样的垄断央企的戒备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的。盘锦兴隆石化总经理张顺杰在8月7日于山东日照市举行的2010年中国民营石油化工高峰论坛上表示,与国内石油巨头相比,民营企业毕竟势单力薄。而由于资金限制,民营企无疑是小股东,一旦合资公司在早期出现连续亏损,民企无疑会被吃掉。

  张顺杰这种担心具有一定的倾向性。目前国内成品油市场虽然放开,但油源大部分还集中在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巨头手中,而且进口的主导权也在两大巨头,石油供应市场的垄断格局还没有被彻底打破。对于民营油企来说,他们更希望的是打破国有企业的政策性垄断,而不仅仅是在中石油控股下参与投资。

  由于石油开采和进口权都掌握在中石油和中石化的手里,也就是说,所有下游的石油企业,当然包括民营油企,都必须从中石油、中石化手里购买原料。因此,"收拾"民企的方法很简单:在石油加工环节,让价格倒挂,即让民营油企"赔死";在成品油销售环节,限量供应或者干脆断油,让民营油企"饿死"。

  分析人士认为,民营油企的生存困境是一个长期矛盾,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同时,一些政策导向也存在问题,例如2008年3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民营成品油企业经营有关问题的通知》一度令广大民营油企欢欣鼓舞。然而,这种热情很快消退,因为这个《通知》与2007年3月商务部公布的《成品油经营企业指引手册》和《原油经营企业指引手册》如出一辙,大批民营油企仍被高门槛挡在门外,中石油、中石化的市场地位更加稳固。

  2007年3月《成品油经营企业指引手册》和《原油经营企业指引手册》出台后,对民企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曾引起不少民营油企选择断臂求生。当时,上海、浙江、福建、山东、陕西等地有很多民营油企都在运作"捆绑"出售,有的被中石油、中石化收编,有的被外资企业壳牌、BP、埃克森等并购。

  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目前,国内加油站数量达到114860家,其中民营加油站达59085家,占总数的50%以上;成品油批发企业数量已超过2000家,其中民营批发企业达到563家。一直以来,中石油对民企的众多加油站垂涎三尺,从2003年6月爆发的陕北石油案,到2006年中石油以"安全隐患"为由声势浩大地收回民营特许加油站。之后的几年,让我们看到的大多数是民营油企的"哀鸿遍野"和中石油、中石化的"迅速扩张",

  在这样的背景下,此次中石油拿出众多项目来吸引民营油企,是招徕,还是招安?自然会引起人们的各种猜测。而大多数民营油企相信后者的可能性较大。他们设想的结果是,如果民企与中石油合作,而中石油又处于绝对控股的状态,它会利用垄断地位来操控与民企合作项目的价格、数量等,而一旦石油行情出现变化,作为控股方的中石油违约,届时,民企可能将血本无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