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能源>  正文

波恩不满意:成形的草案 未竟的谈判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8/11/2010 13:43:39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陈晓晨 董小红

  气候谈判终于进入了实质性的文本谈判阶段,但在无数具体问题上,各方分歧巨大且杂乱。

  国际气候谈判在经历了两年多的争吵后,终于“吵”出了还算像样的谈判文本草案。这样,气候谈判终于进入了实质性的文本谈判阶段。

  8月2日至6日,联合国今年第三次气候变化谈判在德国波恩举行。在为期一周的激烈谈判后,“双轨制”下的两个特设工作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下称《公约》)下长效合作行动特设工作组(AWG-LCA)与《京都议定书》下附件一国家继续减排特设工作组(AWG-KP)——均形成了新的谈判文本草案。

  中国代表团团长、发改委气候司司长苏伟对记者说:“在巴厘路线图之后经过两年半时间的辩论,从这次会议开始才真正进入了具体案文的谈判,这是达成最终协议所必须经历的阶段。”

  今年年底,《公约》第16次缔约方大会将在墨西哥坎昆召开,会议开幕前的气候变化谈判时间已所剩不多。《公约》秘书处新任执行秘书克里斯蒂安娜·菲格雷斯(Christiana Figueres)在闭幕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本次谈判取得的一个重大进展是各方更加清楚地勾画了坎昆大会将要取得的成果。一方面,在一些可以立即执行的关键问题上,如管理和利用气候资金、促进技术转让、加强能力建设以及采取措施适应气候变化等,坎昆大会将形成一系列的决议;另一方面,坎昆大会将制定时间表,明确何时将最终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全面协议。

  不过,目前谈判的进展并不尽如人意。各方在诸如《京都议定书》存续、发达国家减排任务等核心问题上仍然存在很大分歧。此外,在无数具体问题上,各方分歧多且杂乱。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波恩会议观察员昂莉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目前针对各个议题的谈判文本基本上只是简单地叠加了各个代表团体的想法,使得文本冗长。在天津会议上就能以此为基础开始逐条谈判有一定难度。在一些主要议题的讨论中,很多时间花在谈判过程的讨论,针对一些很核心问题的讨论时间有限,例如资金来源问题。

  菲格雷斯说:“从天津会议开始,他们需要表明的是大家共同的立场的是什么。为了在坎昆达成期望的目标,各方必须尽快开始减少‘备选项’。”

  条文充满“选择题”

  所谓的“备选项”,是指各方在同意大的框架的情况下,对文本的一些问题有不同表述。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AWG-LCA的最新文本中,有一段表述是这样的:

  “正如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的材料所示,科学认识要求大幅度削减全球排放量,以通过减少全球排放量使与工业化前水平相比的全球气温上升幅度维持在[1][1.5][2]℃以下,并且,缔约方应当按照科学认识和在平等基础上采取行动,争取实现这一目标,[同时考虑到历史责任和对全球大气空间的公平利用。]”

  这一段中的三个中括号括起来的数字表示,各谈判方都承认要大幅度削减全球排放量以控制全球气温上升幅度,但在升温幅度上有分歧,有国家主张2℃,有国家主张1.5℃,还有国家主张1℃。《哥本哈根协议》将全球升温幅度规定为2℃,主流国家也持这种立场,但一些小岛屿国家主张更激进的1.5℃乃至1℃。因此,各方要在不同的度数中“选择”一个,这一过程也被戏称为“做选择题”。

  而“同时考虑到历史责任和对全球大气空间的公平利用”则被中括号括起来,这表示有些国家对这个表述不同意。非政府组织全球化国际论坛中国项目负责人文佳筠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这是此次会议的一个很大的进展,因为从历史责任来看,发达国家已经占用了过多的碳空间,还将继续占用跟他们人口比例不相符的碳空间;现在,发展中国家对碳空间有平等权利的说法被写进了文本,尽管是有括号的,表示有争议,但是已经是一个进步了。

  不过,这两份文本中的备选项还是有很多;在AWG-LCA中,会后的备选项甚至比会前更多。这不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WWF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计划主任杨富强博士认为,此次波恩会议后,各方在发达国家的减排目标、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让等核心问题上仍有分歧。此外,在资金管理机制问题上,尽管各方已经达成了一致的意见,但是具体的钱到底怎么分配、钱数是多少、什么时候开始等,还是没有得到解决。

  聚焦碳公平

  这份文本中的另一个段落则对“哥本哈根之谜”解了惑。文本中的第4条这样说:

  “缔约方[应][应当]集体使全球排放量在2050年之前比1990 年水平减少[50][85][95]%,并[应][应当]确保全球排放量随之继续下降。发达国家缔约方作为整体[应][应当]使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50 年之前比1990 年水平减少[75%~85%][至少80%~95%][95%以上]][在2040年之前比1990年水平减少100%以上]。”

  一份据说从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泄露出来的“谈判记录”显示,在大会最后时刻,西方国家曾提议,发达国家到2050年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80%,并试图将其写入《哥本哈根协议》。这遭到了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反对。据说,德国总理默克尔当时显得非常生气,说:“你们为什么不让我们设定我们自己的目标?”一些人甚至据此宣扬,说“中国‘窒息’了哥本哈根会议”。

  上述条款至少能够部分解答这个疑问。第一,很多发展中国家认为,80%的长期减排目标仍然不够,因此在发展中国家包括小岛屿国家的力推下,才有了“95%以上”和“到2040年减排100%以上”两个备选项。杨富强对本报记者表示,WWF支持“95%以上”备选项。

  第二,发达国家的减排目标与碳空间的分配密切相关。在这个问题上,物理学高材生默克尔似乎也是算术高手。杨富强分析,按照这个文本,如果到2050年全世界整体减排50%,发达国家减排80%,那么留给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碳排放空间大约4~5吨,而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空间将会很少,大约只有是2~3吨。印度环境部长拉梅什后来对本报说,如果当初同意了80%,那不 仅意味着发达国家的减排力度不够,还压缩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空间。

  杨富强表示,目前的焦点还是在于,发达国家目标不够,留给发展中国家的空间很有限,发展中国家能贡献多少也还要看发达国家资金和技术的支持。

  通过谈判“瘦身”

  这些括号(备选项)越多,意味着各方分歧越大、越多,其结果就是文本更长。因此,在国际气候谈判中,有个非常明确的信号:只要看文本的长度,就能大体判断各方分歧大小。文本越“肥”,意味着分歧越大;文本越“瘦”,意味着越接近达成协议。因此,也有人将接下来的谈判戏称为“减肥瘦身”。

  非政府组织“绿色和平”气候变化项目主任李雁对本报记者表示了谈判进程的忧虑。“虽然AWG-LCA的主席文本被各方接受为谈判文本,这使得气候谈判现在已经进入了逐条谈判阶段,但是其实并不能说取得了真正的进展,反而是有一些倒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