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能源>  正文

节能灯生产大国不能是消费小国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8/07/2010 10:25:33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作者:中国经济导报
“占据80%国际市场,出口到170多个国家。这就是中国的照明产品。而这些出口的照明产品中,节能灯的份额越来越大。”
  8月4日,北京迎来了久盼的甘霖,一场中雨使得处于二伏的北京城顿感凉爽了许多。在位于东长安街6号的办公楼里,中国照明电器协会理事长陈燕生面对本报记者关于节能灯发展相关问题的采访,心情极佳。
  陈燕生欢喜是应该的。国际金融危机并没有把中国照明产品出口拖入低谷太长时间,去年强劲回升,今年上半年竟然增长64%。不仅仅是出口,国内市场增长势头也是了得。
  但面对记者的“挖潜”,陈燕生也坦承:中国照明产业特别是节能灯企业要走的路还很长。
  
  靠市场自然淘汰白炽灯现行是不可能的
  
  陈燕生特别对记者纠正了一些媒体报道。他说,由国家发改委、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共同发起的“中国逐步淘汰白炽灯,加快推广节能灯”行动已经在全国范围展开,但并不是“计划在3年内淘汰白炽灯等传统高能耗照明产品”,而是这个行动时限是3年。
  多少年内淘汰白炽灯,国家相关部门并没有一个明确目标,也不可能给出时间表。而淘汰一词,记者理解是,也并不是完全淘汰。让人纠结的是,国内的白炽灯出口今年也是价涨量增。
  现在城市居民几乎众所周知的是,节能灯具有使用寿命长、安全环保、绿色等显著优点。行业专家统计,如果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12亿只节能灯,其节电效果相当于新建一座三峡电站。
  陈燕生表示,我国节能灯完全取代白炽灯照明已经是大势所趋,但是由于目前照明行业市场秩序混乱、企业规模过小、一般居民认知度偏低等原因,中国现在却形成了今天“节能灯生产大国,消费小国”的难堪局面,节能灯亦无法发挥其巨大的节能作用。“自然淘汰白炽灯的时间是非常漫长的,为了尽快落实我国节能减排政策,实现照明行业的节能目标,国家需要实施多种有力政策进一步推动节能灯取代白炽灯进程的发展。”
  陈燕生进一步向记者解释了节能灯推广难的原因。国内淘汰白炽灯,节能灯替代是最合适的,但这并不说明节能灯就十全十美。一方面,
  白炽灯虽然耗能,但也有其自身的优点,比如显色性能佳,价格便宜等,这些都无法在节能灯身上体现出来,目前市场还不完全认同节能灯价格。作为一般照明用,很多家庭在选择灯泡时还习惯购买白炽灯,这种消费习惯在短时间内很难被打破。另一方面,由于目前日本和一些欧美国家节能灯的推广非常成功,在这些国家内白炽灯生产几乎已经销声匿迹。但是还有一些欧美家庭和企业依然对白炽灯光照颜色情有独钟,以少聚多的这种需求在自己国内无法得到满足,于是就扩大了中国白炽灯在国际市场的销售数量,其销售价格甚至也比以前有很大提高。这一现状使得在国际市场上频频获利的白炽灯生产企业更缺乏了向节能灯企业转型的动力。
  现在,对于一些白炽灯生产企业转产,中国照明电器协会的主要工作中有个子项目,就是白炽灯转型工作,从2007年开始,协会就向白炽灯企业宣传节能灯是发展趋势,要有转型思想准备。
  2009年国家将节能灯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从14%提高到17%,也就是全征全退。这对受冲击的节能灯出口企业来说,倍感兴奋。厦门通士达照明有限公司财务部副经理袁仕强告诉记者:“从理论上来说的话 我们出口退税率每提高1%就相当于我们企业毛利增加了1%退税率,现在我们征17%退17%的话 相当于企业的损失减少到最小了。”
  
  对高效节能照明产品大幅出口退税,吸引了很多白炽灯企业转产。据了解,目前大部分白炽灯生产企业转产荧光灯,还有的转产LED。对于转产所带来的损失如原有白炽灯生产设备的浪费,以及转产需要新投资。目前,国家发改委、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共同发起的“中国逐步淘汰白炽灯,加快推广节能灯”项目本身对一些企业有扶持。同时,国家发改委实行节能技术改造补贴,补贴占总投资的6%~8%,中西部地区企业是8%,东部是6%。
  
  中国自己的节能灯品牌还很稀罕
  
  目前中国的照明灯生产企业大部分是民营企业,改革开放之初国有企业基本上就已经退出了照明市场,从企业性质上来说,还存在一些外商合资与外商独资的企业。由于中小企业数量过多,所以目前中国照明业还没有形成像家电生产企业一样是少数企业规模集约化生产,缺乏有竞争力的本土品牌。而飞利浦、欧司朗等这些大型国际品牌却在这个时候抢占先机,凭借其品牌优势占据了很大部分的中国节能灯市场。
  陈燕生告诉记者,中国普通的节能灯一般是出口后再贴牌,少数有自己品牌。目前LED生产企业有自己品牌的只有浙江阳光股份有限公司。“十二五”规划中也有提及此项内容,中国要形成强大的节能灯品牌,首先要有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企业。但就目前来看,照明产品包括节能灯销售额最大的每年只有20多亿人民币,雷士公司、阳光公司等国内最大的照明企业也只到这个水准。飞利浦年销售额是60亿欧元,GE是40亿美元。
  记者了解到,飞利浦等节能灯生产很多是在中国做的,如浙江阳光代工生产。国内企业和跨国公司竞争是有挤压也共同发展,对方策略利用中国成本优势,在中国做贴牌,但负面作用是抑制中国本土品牌的发展。90年代初中期,国际上三大照明生产公司进入中国搞合资,目标是要各占中国市场1/3。但在发展了15年后,飞利浦在中国的销售金额不过二三十亿人民币,最多占据中国市场的3%。
  由于市场空间打开,目前,国内形成了LED投资热。“某些地方和厂家盲目地大上LED项目,为了降低成本,使用劣质元件,是非理性的。”陈燕生说。
  飞利浦等大型照明跨国公司虽然在中国只有3%的市场,但因强大的品牌优势,以较高的质量和售后服务长期以来让国内企业无法比肩。浙江阳光等企业销售额去除出口量外,与之相比,差距还十分巨大。“如果政府不能改变国内这种一哄而上的混乱的市场秩序,提升本土产品日益下降的产品信誉,建立自己强有力的本土品牌,将会使这种竞争差异日益扩大。”陈燕生谈吐中显出一些无奈。
  “纵向说发展快,横向比差距大”、“不差钱,短人才”。陈燕生对中国节能灯产业发展现状用两个简短词语做了结论,并点出了未来发展的瓶颈。“中国节能灯产业,纵向说发展快,横向比差距大,特别是技术短时间难跟上。不差钱,短人才。老板花钱买国外设备,没有玩设备的人不行。都在比赛买设备上项目。同样设备,不同人来做是不一样的。”
  
  家电回收模式不适用于节能灯回收
  
  虽然节能灯能为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很多便利,但是也不乏有自身的缺点。由于节能灯含有一定数量的汞,而汞在常温下即可挥发,因此如何回收废弃节能灯以降低环境污染也成为我们不得不优先考虑解决的问题。
  很健谈的陈燕生告诉记者,国际上现行两种做法:欧洲一些国家的做法是企业负责回收费用,由第三方负责回收产品。另一种是日本做法,单位用户自行承担回收费用,家庭用户则由地方政府承担,就像国内垃圾回收处理费用承担办法一样。概括来说,就是目前解决这个问题基本上有两种思路:一种是政府出面,一种是企业出面。
  有关部门认为日本的做法比较有参考价值。但从实际情况考虑,大宗用户和居民双管齐下更有效率。大宗用户方面,由生产、销售节能灯的企业承担回收责任。“大宗用户是大头。一是量大,二是单位用的直管荧光灯的含汞量要高于普通家用的自镇流荧光灯,回收价值更大。”
  对于零散的居民用户,陈燕生认为要加强废旧节能灯危害的宣传力度,完善垃圾分类制度,帮助居民形成妥善处理废旧节能灯的习惯。
  “目前,国务院委托环保部牵头做工作,但环保部在节能灯领域回收尚无经验,仅仅在家电领域有成功实践。但两者是存在很大差异的,最大的差别表现在旧家电回收有价值的,回收成本占5%。照明产品回收费用很高,占到产品价值100%,回收本身价值很低。也不可能完全适用家电回收模式。如何成功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节能灯回收系统还有待商榷。”
  从生产技术和工艺方面,陈燕生也有自己的看法:“我们应该重点推广采用低汞、固汞技术以及清洁生产工艺的优质、环保的高效照明产品。”
  采访接近尾声,陈燕生把话题做了前后呼应:“淘汰白炽灯不仅要解决大众消费习惯的障碍,还要进一步优化节能灯的生产品质,这些都需要很漫长的时间来完成。要加快节能灯取代照明灯的进程,首先需要大家逐渐转变观念,尽管节能灯的购买价格较贵,但它的使用寿命一般是白炽灯的5倍,而且耗电低,实际上从长期看是省钱的。另外,主动使用节能灯,也是倡导一种环保、健康生活方式的行动,是值得大家相互鼓励的一个行为。而对企业来说,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尽快掌握和提高节能灯生产的核心技术,降低生产成本,优化产品性能,以满足日趋扩大和多样化的节能灯消费市场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