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能源>  正文

新能源汽车路在何方?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8/06/2010 08:46:39   来源:《投资有道》杂志   作者:邓若楠

  在能源和环保的压力下,新能源汽车无疑将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新能源汽车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所有其他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

  本策划从产业链角度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走势作了梳理。结论是,未来三条腿走路的可能性较大,具体哪一种车型会成为主流,还要视技术创新和行业标准具体怎么制定以及相应配套设施的建设而定。

  《谁杀死了电动汽车》(WhoKilledtheElectricCar?)是索尼电影电视公司在2006年拍摄制作的一部纪录片电影,曾在圣丹斯等几个电影节上获得广泛好评。但之所以至今少为人知,是因为影片在上映之初就遭到了几大汽车公司的联合抵制,导致最终没能公映。

  这部纪录片电影的主角是通用汽车公司曾经推出市场的一款具有革命性意义的“电动车1号(EV1:ElectronicVehicle1)”。当它“在一场阴谋中被谋杀”后,影片中依次“调查”了“嫌犯”:石油巨头、汽车制造商、消费者、立法者和作为其竞争对手的氢能源技术,试图发掘出“真凶”。

  这部意味深长的电影背景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通过《零排放法案》,规定1998年加州出售的新车,零排放汽车要达到2%,2003年达到10%。于是通用汽车在1996年投资10亿美元研制出商业化纯电动汽车产品EV1,汽车核心部件是电池,无需汽油和更换机油,没有消声器,很少进行制动维护,其典型的定期维护检修仅包括补充风档刮水器液和轮胎换位。在能源日益紧张的社会里,它与燃油车、混合型动力车和氢燃料电池车相比,拥有“环保节能费用低廉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上市后曾一度引起轰动。但是,仅仅6年后,EV1“神秘死亡”,充电站像墓碑一样结满灰尘和蛛网。

  电影最后“真凶”是谁,以及故事架构立场不需赘述。此时提及这部影片是因为,在目前石油等能源危机和气候变暖等环境危机的双重挑战下,纯电动汽车又开始成为全球瞩目的新兴产业,上下游产业链也成为各级市场投资宠儿。而今天这一产业链上下繁荣的蠢蠢欲动,发生在全球最大汽车消费市场。

  “弯道超车”的理想

  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有两个事件特别引起关注。

  一个是“股神”巴菲特斥资18亿港元入股内地在港上市公司比亚迪股份(1211.HK),比亚迪股价应声大涨17%,并创出上市以来股价新高。随后就传出戴姆勒汽车公司与比亚迪合资建厂共同生产电动汽车的消息,如今这一消息已尘埃落定,比亚迪-奔驰电动汽车项目正式落户深圳。分析称,这两个“国际大鳄”看中这个中国车界“小字辈儿”的,无非是其相对成熟的铁锂电池及电动车动力驱动技术市场前景。

  在比亚迪与奔驰“联姻”后两个月,沉寂多年的车界风云人物仰融,通过其香港公司正道集团,在今年5月以1.8亿元收购一家浙江“小民企”——佳贝思绿色能源,在国内锂电池供应商中引起轰动。这家成立仅三年的公司专职研发制造新能源车所需的电能动力总成,“拥有一项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其制备方法的专利权”。仰融此举被认为是通过收购锂电池企业曲线挺进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收购消息公告后,正道集团股价三个工作日内大增20%。

  “目前全球汽车排放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和碳氧化合物等已占城市空气污染物的70%至80%,汽车节能减排的确是大势所趋。”

  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参事徐锭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现在来看,新能源汽车领域混合动力车生产技术基本成熟,依然会是近期市场主流。纯电动汽车虽然有技术基础,进入市场推广仍需时日。燃料电池汽车可能会成为未来主流,但眼下难以产业化。”

  政策层面,“十五”期间我国曾把燃料电池汽车置于优先发展的地位,“十一五”期间又转向尽快实现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

  今年上半年,在接连出台《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试点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汽车(1.6升及以下乘用车)推广实施细则》之后,《2010-2020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7月正式提交国务院审批,有望年内出台。

  显然,这一时间跨度长达十年的规划,才真正意味着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及其相关政策导向明晰。

  “起码在十年内,我国将优先发展电动汽车,而混合动力(非插电式)等节能汽车将得到一定的支持。”徐锭明说。

  在今年4月的北京车展上,“连做事一向稳健的”大众汽车也带来了两款电动汽车——高尔夫和朗逸,集成大众的蓝驱技术,各自带着一个重达315公斤的锂电池组。

  “中国有电动车发展所需的锂电池制造原料,技术基础与国外基本一致,发展纯电动车可以让中国汽车工业‘弯道超车’。更重要的是,电动汽车的发展将推动新一轮能源革命,因为这个产业不仅仅是电动汽车,还要有巨大的储能装置。人类发明电以来,有一个基本规律就是即发、即送、即用,未来将改变这种状态,这是一个新型战略产业的发展。”

  据了解,目前全球锂资源储量达3000万吨,折合1.6亿吨碳酸锂,中国锂资源储量占全球17%,是世界主要的碳酸锂生产国。过去的6年中,由于锂在电池领域的需求扩大,导致碳酸锂价格上涨了4倍。中国可观的锂资源储量和碳酸锂生产能力,为电动汽车发展带来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特约专家郭宇峰长期研究低碳金融与投资,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尽管国内电动汽车在核心技术方面尚与国际有差距,但这个差距“肯定比内燃机技术要短”。

  谁会消费新能源汽车?

  对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上海项目负责人王利民博士来说,他理所应当是新能源汽车的拥趸。2008年,他在上海买了第一款在国内生产和销售的油电混合动力车丰田普锐斯。

  “上海当时只有两家店销售,其中一家店还是一辆试驾车,因为试驾的人太少,才打算卖掉。拿到车去上牌时,他们在数据库里找不到这辆混合动力车的任何数据指标,只能让我自己先去检测。第一次去保养,4S店工作人员似乎不知所措、无从下手。”

  购买这辆混合动力车花了他将近30万元,这个价格比美国市场高出10万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