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培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增强持续发展能力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8/03/2010 06:51:44
来源:中国电力报
作者:苏伟
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发电装机容量排名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如何抓住国内外经济结构调整的机遇,在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主动作为?如何担负庄严的行业责任和央企使命,在未来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争创新优势?带着这些业界关注的问题,记者近日专访了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总经理曹培玺。
记者: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电力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将在这场变革中担当什么责任?您如何理解当前电力行业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性?
曹培玺:电力行业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不仅是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现实需要,还是落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长远需要,而且对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电力需求持续增长,电力发展任务依然繁重而艰巨。同时,我国也和其他国家一样,面临着全球气候变化、能源资源紧缺、环保压力加大等多方面的挑战。我国已明确提出了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
应当清醒地看到,无论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是与国家要求相比,我国电力行业在清洁能源开发、节能降耗、技术研发等方面还存在差距。比如,在电源结构方面,我国清洁能源比重偏低,2009年全国水电、风电、核电装机容量占总装机的比重为25.4%,而德国、日本等国家的清洁能源装机比重达到35%以上。在能耗水平方面,虽然我国煤电机组供电煤耗和英国等发达国家煤电机组能耗水平相当,但就火电整体口径而言,由于发达国家火电结构中气电机组比例很高,大大拉低了其火电平均能耗和厂用电率水平,使得我国火电整体能耗水平高于世界先进水平。2009年我国6000千瓦及以上发电机组的供电煤耗为342克/千瓦时,比发达国家最先进水平高13%左右;厂用电率为5.69%,而美国小于3.7%,意大利在4%左右。这更加说明了我国加快电源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在能源技术方面,我国在清洁能源发电技术、电站节能环保技术及产品自主研发能力方面和主要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大型风电设备、太阳能光伏电池、燃料电池、生物质能及氢能等新能源技术的创新能力,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尤为落后。因此,电力行业必须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大力推进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使电力行业的发展质量越来越高、发展空间越来越大、发展道路越来越宽。
记者:我们都知道,近两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电煤价格上涨、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影响,发电企业“日子很不好过”,同时国资委对央企经营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请问华能作为我国发电行业的“排头兵”,现在的发展状况如何?
曹培玺:近年来华能克服种种不利因素,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成就,为满足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用电需求、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发展规模上看,华能在2009年底装机容量在发电企业率先突破1亿千瓦,目前装机约占全国装机容量的12%。2009年,华能实现销售收入1777亿元,总资产达到5783亿元,在发电行业率先进入世界企业500强。从能源结构上看,华能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优化发展火电,深入推进节能减排。今年上半年,公司新投产清洁能源容量占投产总容量的43.3%。到今年6月底,公司清洁能源装机占总装机的比重达到16.1%。大中型水电开发积极推进,我国水电装机2亿千瓦标志性机组——小湾水电站四号机组已于今年并网发电。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开发进展顺利,目前公司已投产风电装机291万千瓦。火电结构进一步优化,到2009年底,3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容量占火电装机容量的87%,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占全国百万等级超超临界机组总数的33%。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到6月底,公司累计投运脱硫装置8485.9万千瓦,完成“十一五”环保责任书目标的171%;关停小火电机组46.8万千瓦,累计完成与国家所签“十一五”关停小火电机组责任书容量的225.2%。通过狠抓主力机型能耗指标管理,60万千瓦等级超临界湿冷和空冷、30万千瓦等级纯凝湿冷等类型机组的能耗指标已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从产业结构上看,华能围绕电力产业,协调发展煤炭、运输、金融、科技等产业,努力发挥产业协同效应。坚持“电煤路港运”一体化发展方针,积极打造煤电产业链。到2009年底,公司控制的煤炭资源储量约400亿吨,煤炭生产能力达到4772万吨/年。近年来公司参股干线铁路里程达到2100公里,参股和控股码头设计通过能力超过9000万吨/年,航运公司可控运力超过150万载重吨。华能现拥有长城证券、永诚保险等8家金融平台,在金融业务门类、经营业绩、综合管理、服务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均居国内产业集团办金融的领先地位,充分发挥了金融产业对电力产业的服务和业绩支撑作用。科技产业逐步做强,在积极采用和推广先进发电技术和设备的同时,大力研发前沿电力技术,率先在国内建设燃煤电站二氧化碳捕集示范项目、IGCC电站示范项目和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项目。
记者:华能在困境中创造了全国发电行业最优水平的经营业绩,显示了华能的强大竞争力,但您一直对员工们强调忧患意识,请问华能的忧患在哪里?
曹培玺:忧患在于我们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国内电力行业整体出现了亏损。2009年,华能虽然率先实现了扭亏为盈,但盈利基础比较薄弱。特别是持续的电煤价格大幅上涨、煤电联动不到位的情况下,火电产业经营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二是节能减排压力增大。在电源结构方面,近年来公司清洁能源装机增加较快,但比重依然较低。公司供电煤耗、厂用电率保持领先地位的压力增大,部分机组能耗指标与领先水平还有一定差距。
三是完成国资委考核目标的难度增大。从今年开始,国资委对中央企业全面推行了经济增加值(EVA)和资产负债率考核。在EVA方面,华能集团与国资委考核指标差距比较大。在资产负债率方面,近年来,随着公司快速发展,资产负债率上升较快。
从当前和表面看,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公司的赢利能力;从长远和深层次看,这些问题将严重制约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记者:在这些严峻的挑战面前,华能将采取哪些应对举措?
曹培玺:正如刚才我所说的,当前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对发电行业和发电企业都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冲击之下使转变发展方式问题更加突显出来。行业要转型升级,企业要化危为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成为必由之路。华能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放在转观念、提效益、调结构、强管理上,目的是要真正实现从比较注重规模到更加注重效益的转变。
一要转观念。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关键在“加快”两字,而首当其冲的是加快“转换脑筋”。要让华能干部职工都认识到,转变已刻不容缓,不转变就没有出路,从而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坚决摒弃不适应科学发展的惯性思维和传统观念。
二要提效益。在目前经营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要尽快扭转盈利能力下降的局面,就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两手抓”就是要“一手抓存量资产、一手抓增量资产”,“两手硬”就是“存量资产要提高效益,增量资产要有好的效益”。同时要进一步加大资本运营的力度,努力为公司发展增加资本金,为降低资产负债率、拓展发展空间创造条件。
三要调结构。具体来说,就是要加大水电、风电、核电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力度,不断提高清洁能源比重;要着力健全煤电产业链,特别要抓好自供煤运输通道建设,提高煤炭自供量比例,同时,要着力推进一批效益好、有竞争力的煤电一体化、煤电联营和煤电基地项目建设步伐,力争早投产、早见效益;要不断提高科技产业对生产经营的服务能力、对前沿技术的研发能力、对做强做大的贡献能力,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发展模式转变。
四要强管理。要健全科学发展机制,进一步加强资本预算管理,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科学编制预算,严格执行预算;要进一步加强投资管理,严格履行投资决策程序,决不能搞“先斩后奏”,未批先建,更不能匆忙上马,“萝卜快了不洗泥”;要进一步加强基本建设管理,进一步加强项目开工、招标、设计审查、重大设计变更、竣工验收等方面的管理工作,为提高项目经济效益打好基础;要进一步加强监督考核,加大资本预算考核力度,并对资本预算进行专项审计。
另外,应当看到,造成近几年发电企业经营困难的主要原因还是煤价涨幅较大,煤电联动不到位。换个角度讲,近几年发电企业在经受了严重经营困难的同时,为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相信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进一步好转,煤电联动政策的逐步落实,发电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将得到改善和提升。
记者:近日《财富》杂志发布了2010年世界企业500强排行榜,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再入榜单,排名313位,比2009年上升了112位。在此向您表示祝贺。同时,还想听一听您对此事的看法?
曹培玺:我代表华能员工表示感谢。对《财富》排名,我们也要有清醒的认识,它是以销售收入排名的,并不能完全反映企业的赢利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华能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将坚持“综合实力行业领先”的理念,既注重做大,更注重做强,始终把“做强”贯穿于“做大”的全过程之中,始终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作为重点工作,努力做到“三大”和“三强”,即“资产规模大、市场份额大、社会贡献大”与“盈利能力强、竞争能力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有机统一。
记者:您谈到“大”和“强”的关系问题,使我们对华能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的思路有了一番新的理解。请您具体分析一下,在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华能要着重处理好哪些关系?
曹培玺:我认为,就华能的企业实际而言,我们要重点处理好规模和效益、存量和增量、局部和整体三个关系。处理好规模和效益的关系,就是要正确处理好和快的关系、强和大的关系,实现速度、规模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这是当前的首要问题。我们要在发展中贯彻统筹兼顾,一方面要围绕公司“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能源集团”的战略定位,打造“电煤路港运”产业链,并发挥电力、煤炭、科技、金融等产业之间的协同效应,另一方面要遵循企业发展规律,重视发展能力与财务状况相协调、前期工作与基建进度相协调、主体工程与配套工程相协调。我们强调项目开发过程中必须做到“三个服从”,即项目开发要“服从经济效益、服从发展规划、服从资本预算”。需要指出的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决不是不发展,而是要科学发展,要做到有效、有度、有序发展。有效,就是投入要讲产出,投资要有效益;有度,就是要合理确定投资规模,适度控制资产负债率;有序,就是要遵守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和公司投资管理的各项制度,做到令行禁止。
处理好存量和增量的关系,就是要以存量资产的良好效益带动增量资产的滚动发展,以增量资产的良性发展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全面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价值创造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当前华能要突出抓好提高存量资产的经济效益,深入挖掘现有6000多亿资产、10786万千瓦电力装机、4772万吨/年煤炭产能提高经济效益的潜力,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强化集约化、精细化和规范化管理,千方百计减少火电企业亏损面和亏损数额,努力实现扭亏为盈;同时要不断提高盈利企业的盈利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增加值(EVA),努力降低资产负债率,确保完成国资委业绩考核目标和公司年度经营目标,为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从长远看,要突出抓“增量资产要有好的经济效益”,在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前提下,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新上项目必须有好的经济效益,必须有利于结构调整,必须有利于促进产业协同。对于那些经济效益不好的项目,要坚决缓上或不上。
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就是要坚持“三色”公司理念,使企业发展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在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统筹兼顾企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充分考虑区域能源资源禀赋的特点和环境承载能力,推进企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记者:国际金融危机催生了以新能源为代表的第三次能源变革,有人说,煤电将从此走向衰落,而华能煤电装机占集团总装机的88%。对此,您持何种看法? 您对今后电力行业的发展形势有何判断?
曹培玺: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阶段,电力需求将持续快速提高,电力工业只有继续保持适当的增长幅度,才能有效满足持续增长的电力需求。近年来,我国电力装机年均投产近1亿千瓦,年均增长14%,其中煤电为主力。到今年年底,我国的电力装机将达到9.6亿千瓦。经粗略推算,2015年全国电力装机要达到13.7亿千瓦,2020年可能达到16.3亿千瓦,2030年可能达到19.5亿千瓦,由此可见,未来电源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发展的空间依然巨大。
而我国以煤为主的资源禀赋、能源结构以及电网安全稳定需要,都决定了以煤电为主的电源结构在相当长时期内不会改变,“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能源发展方针不会动摇,对此我们要准确把握,充满信心。
但是我们必须从原有的粗放式发展方式中转变过来,把煤电的绿色生产和清洁利用这篇大文章做好,努力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程度,使煤电也成为清洁低碳能源。在电源布局方面,要加快建设大型煤电基地,加大西电东送的力度;积极开发“煤电一体化”和“煤电化一体”综合能源项目并发展循环经济。在电源结构方面,继续实施“上大压小”,淘汰落后产能,代之以60万千瓦及以上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积极发展冷热电多联产,使煤电产生的污染物被最大限度地处理或资源化利用。在电源技术方面,加强洁净煤发电技术自主创新,推进更高参数、更大容量的先进发电技术快速发展,同时研究二氧化碳捕集及储存技术等。
当然,我们在优化发展煤电的同时,更要加大水电、风电、核电和太阳能发电等清洁低碳能源的开发力度,提升清洁能源对公司经济效益的贡献度。
这两个方面的结构调整都刻不容缓。今年初华能就启动了绿色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清洁能源装机比重达到35%左右,煤电机组能效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单位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3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水平继续保持国内领先水平。
总之,我们将以更坚定的信心、更坚决的态度、更有力的措施,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使华能成为中国发电行业绿色发展的示范者,成为世界先进发电技术的领先者,成为发电企业由大到强的引领者,成为综合实力行业领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能源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