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能源>  正文

建立新能源标准不能让外方牵着走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7/29/2010 09:04:22   来源:车神榜深圳汽车网

  眼瞅着“十二五”汽车规划就要展开,而作为汽车规划中细节的新能源标准建立,已经成为直接影响到业界的问题之一。那么,怎样建立各方都信服的标准、如何将标准打造成带动行业发展的关键一环,就需要在制定层面少一些拿来主义、多一些根据市场的创新,才不乏是真正国内特色新标准。对于即将展开的新能源技术,它的标准制定如何,既有决定着是不是能够服众、又有决定着是不是能够促进制造的双重任务,所以,制定标准本身,就是国内汽车发展的关键一步。

  从以往的标准制定可以看出,有两个方面的问题,都是需要在制定新标准过程中引以为戒的。一方面是相应的标准制定过于依赖外来标准,往往很容易忽视国内市场最核心需要;另一方面标准过于重企业而轻市场,以至于容易造成被缺失的问题严重。这样“照猫画虎”式的仿效国际标准,不但很可能被外方牵着走、还容易远离人性化标准的建立,这才是构建行业标准最需要面对的问题。

  行业标准为何不应被外方牵着走

  在国内汽车建立标准的过程中,过去大多都是通过国际成型的标准照搬而来,而相应的与国内市场结合,也仅仅是涉及在管理层面上。这样所拿来的标准,无论是在技术的要求上、还是对外来技术及产品的管控上,都很难形成强有力的统一标准。尤其是国内的标准,非常欠缺灵活与应变能力,很多标准都是在沿用2004年以前制定的模式,自然也就很难适应市场的不断变化。

  在制定标准的技术层面上,虽然说更多的是依照外方已成形的标准,但为了适应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很多情况下不得不以降低门槛的方法来制定相关的国内标准。这种状况下所带来的问题,就需要标准上的应变能力加以解决。这是因为,一来低门槛不能无限的延长下去,需要随着企业的进步而转变;二来标准来自国外,在国内标准技术层面几乎照搬过来的情况下,很难对国外的技术把握住控制力。像不久前推出的召回管理规定,第一次将对进口车的管理纳入其中,就说明了以往的标准,在很多层面上存在着空缺之处。

  现在,又到了该制定新能源等方面标准的时候了,既然自定义是处在同一起跑线上,那么就需要从标准的制定上先下功夫,才是真正保障制造不落伍的先决条件。既要很好的借鉴国际标准的优点、又需要与国内市场的实际相结合,这才是确定标准最主要的因素。如果我们在制定标准的层面先滞后与国际标准的话,再指望着企业超越显然是不很现实的!

  严格行业标准更是人性化体现

  在标准的制定程度上,严格的讲,一直以来国内都是以宽容为主。这样,就会人为的造成得过且过容易、甚至违规成本低的现象出现。同样,也会对外来技术与产品,监管处于一定程度的真空状态,这样的保障力显然是不利于市场变化的。别的不说,美国针对这次“丰田”事件所开出的罚单,就以千万美元计数,而考虑到国内制定的数万元惩罚标准,哪个更有威慑力,显然是不言而喻的。

  其实,涉及到标准的建立与惩戒违规的问题,它制定的越严格、所体现的人性化程度也就越高,这已经是国际公认的概念。因为,标准是针对各个企业而言的,企业资金、技术上虽然有些差异,但竞争与努力的方向却是相同的,所以,制定相应的高标准,不但会控制好竞争问题、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敦促企业的赶超意识加强。同样也需要看到,标准是为市场与绝大多数消费者而指定的,企业不过是具体的参照执行者,它只有很好的在标准范围内发展,才是最重要的捷径。国内过去那种一旦要制定标准,就将各大企业招致麾下进行商谈的做法已不再合时宜。更重要的是,需要让消费者来理解与认识新标准才是关键问题。

  针对标准制定问题,国际上都会以议会建立相关委员会的形式加以监督。这样的做法,既可以通过独立的方式,对管理者的决策加以监督;又能够对相关产业的执行过程,进行全面的监控,这才是能够使标准制定更体现人性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对国内制定汽车新标准的监督,也应该纳入相应参政部门的工作之中……,这才能保证汽车新发展时期标准的制定更加科学与合理。

  平心而论,我们有如此大的市场、又有可调节的巨大内需存在,几乎没那个国际或地区市场可与我们相比。按理说,我们的行业管理者腰板更硬才是!所以,制定出相应严格的新标准,才是保证新发展时期的前提。如果,再不能制定出严格且令人信服的标准,那只能从勤政与对社会负责人的程度上找原因了。毕竟,在国内市场的大环境下,如果没有一个突出的行业标准加以保障,既不利于市场的和谐稳定、也不利于制造的整体发展,这恐怕才是我们从“中国制造”向“世界制造”转化过程中,最需要把握的关键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