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能源>  正文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试点工程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7/26/2010 09:20:35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陈国华

  【摘要】2003年国家将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彰武县列为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试点工程项目区。试点期为三年,共治理41条小流域完成治理面积305.72 Km2,占计划的100.05%。在治理中,我们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大胆探索,积极创新,为东北黑土区综合治理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和先进做法。

  【关键词】创新;建管机制;治理模式;黑土区;综合防治

  阜新市位于辽宁省西北部,总土地面积10355Km2,水土流失面积4552 Km2,占总面积的43.96%。严重的水土流失制约着我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为此,国家和省对我市的生态建设工作非常重视,2003年水利部将我市阜蒙、彰武两县列为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试点工程项目区,试点期为三年。项目区涉及我市阜蒙县18条小流域,彰武县23条小流域。总面积810.8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310.6 Km2,规划治理面积305.56 Km2。三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精心组织,扎实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依靠行政推动和机制创新,全面完成试点工程。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5.72 Km2,占计划的100.05%。

  1.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提高治理成效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工程顺利实施的前提,也是实现效益多赢的保证。我市在黑土区治理过程中,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取得良好效果。经测算,这些措施全部生效后全市林草植被度增加2.23个百分点,每年可蓄水1985.65万立米,保土76.44万吨,年直接经济效益值可增加6811.22万元。在措施布局上主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是坡耕地治理以多产粮、少占地为原则。对土层较厚(大于60厘米)、坡度适宜(8度-15度),坡面完整的地块,以水平梯田为主,若土层较薄,为了不打破原耕作层,采取地埂植物带措施,对坡度缓、土壤条件好的地块以改垄为主。二是荒坡治理要优先考虑经济效益。对土层较厚,坡度较缓的坡面,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进行果树整地,栽植苹果、梨、大枣、扁杏等优质果苗,对坡度稍陡,土层较薄的坡面规划截水沟工程,沟埂栽植柠条、紫穗槐等灌木或优质牧草。三是对地广人稀,坡度陡,治理难度较大的高山远山、石质山要以生态效益为主,采取彻底封山禁牧,恢复初期植被。四是对疏林地、残次林地等生态修复优先考虑区,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的原则。对植被条件稍好的疏林地和荒草地实行补植和封育限牧,对重点治理区,根据当地群众意愿和投入能力分别采取封治同步、先治后封、先封后治等形式,利用大自然自我修复能力恢复植被。五是沟壑的治理要以蓄水保土为主,兼顾经济效益。根据沟道比降、水文地质条件分别采取沟头防护、土石谷坊、塘坝、淤地坝等工程措施或进行植物封沟,形成综合防御体系。

  创新建管机制和治理模式阜新市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项目责任主体为县级水保部门。在新形势下,单纯依靠政府行政命令手段和“一平二调”的方式实施治理已行不通了,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水保工程建设完全走基本建设程序,目前尚难实现。因此我们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建管机制,在改革上做文章,保证项目顺利实施。一是创新投入机制。我们争取各级政府的理解和支持,使政府在加大宏观调控和协调工作力度的同时,对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产、农田基本建设、生态建设等项目实行统一规划,在保证项目不乱、资金使用不变的情况下,优先考虑生态建设,按照“各负其责、各投其资、各报其帐、各记其功”的原则组织实施。二是创新激励机制,制定吸引域外资金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广泛吸收民间资本和民间组织投入到黑土区治理当中,采取单位、集体、个人一起上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弥补资金缺口和劳力不足。三是创新治理模式。采取公司+农户+政府承诺的方式进行治理,县级水保部门为项目法人单位,与公司(项目实施单位)签订合同,公司治理国家投资部分。农户治理部分是指按照“一事一议”原则,由农户自愿出工进行治理的部分。政府承诺是指上项目时,由县级政府向省政府进行承诺,对公司和农户治剩的工程,采取调动项目区以外的劳动力或加大投资额度等方法进行治理,确保工程如期完工。四是创新管理体制。对国家重点治理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全面推行建设监理制、资金使用报账制、工程建设公示制,并因地制宜实行项目法人制、政府采购制和招投标制,加快工程建设进度,提高工程质量。对建后工程,采取拍卖使用权、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方式,推行业主经营管理制,落实建后管护负责人,确保工程能长期发挥效益。3. 制定强有利保证措施为保证国家重点治理项目顺利实施,并能如期完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程列入市政府年度重点工作和政府督查项目,提出“生态强市”、“水保立县”和建设“塞北绿州”的发展战略,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搞好水土保持当作是服务“三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体工程,当作山区群众的希望工程、致富工程和为群众谋利益的德政工程。一是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任总指挥,各相关单位组成的水土保持重点项目建设指挥部,负责治理工作的动员和协调,水行政主管部门和项目所在乡镇为项目实施主体,负责工程建设。二是市县两级政府分别颁布了《封山禁牧令》、《生态修复区管理办法》、《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出台了优惠政策,实行政策驱动和利益牵动。三是建立由市政府对县政府、县政府对乡镇政府的“纵向领导”和各级政府对相关部门的“横向联合”的水土保持目标管理体系,实行党政一把手挂帅抓、分管领导全力抓、五大班子配合抓、主管部门重点抓的工作制度。四是实行行政和技术双轨承包制,即市级领导包县区、县级领导包项目、县直部门和乡镇领导包流域,负责组织协调、资金筹措、宣传发动工、检查验收等工作,从上到下层层签订责任状,把水保工作成效作为干部年终政绩考核的主要内容和干部任免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