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淌的火灾像河水一样向四周蔓延。”
“雨是黑色的,我的脸上、胳膊上都是黏糊糊的黑油,警服和帽子也都变成了黑色。”
“我们周五(16日)晚8点就过来了,一直到现在。”一位来自辽宁盘锦的消防队员说。
7月18日15点,大连新港中石油输油管道爆炸起火事故现场。空气中仍旧弥漫着呛人的气味和烟尘,103号储油罐半边完全烧塌倾覆,浓烟从一个撕裂口中冒出,消防队员们用3条水枪从不同角度持续喷水冷却降温。
罐前6条输油管线已经变得呲牙咧嘴。其中最先发生爆炸的900毫米直径输油管线和另一条遭殃的700毫米管线,连同钢架一起被烧成了麻花状。
37支消防中队、338辆消防车、2000多名消防官兵,连续奋战16个小时,终于在7月17日上午10时45分基本扑灭大火。但事故已造成一个10万立方米储油罐烧毁,两条输油管线毁坏,一百多平方公里海域受泄油严重污染。
“事发时,实施卸油作业的操作工都是中方人员,但是外方也还需调查。现场情况复杂,在事故调查结束之前,无法判断责任在哪一方。”大连市安监局副局长孙本强在接受本报记者单独采访时说:“此前媒体报道爆炸是因卸油作业附加添加剂有关的说法,也只是初步判断,还需做进一步的技术分析。”
按照大连市政府的部署,19日起将封闭事故现场,而主要相关方中石油表示将确保用最快速度完成海上清污。
现场至少6次爆炸
第一次爆炸,突如其来。7月16日18时,在距离储油罐较近的正前方,输油管突然发生爆炸,引燃原油发生大火。
18点10分,大连市消防支队接到火警报告随即全部出动。“到达现场后发现整个油罐区浓烟滚滚,火球翻天,火焰足有约30米高。”大连市消防支队支队长丛树印说。
由于输油管线紧挨排列,首个爆炸起火的900毫米管道,很快就引燃旁边700毫米的管道。直接连通的103号和106号油罐面临重大危险,周边的降压泵阀和变电所,也都十万火急。
而由于103号储油罐与输油管线之间的阀门已经烧坏,10万立方米石油正从油罐中流出,油路无法立刻切断,大火也无法立刻扑灭。单支消防队力量远远无法胜任灭火任务。辽宁全省14个市和4个企业消防队悉数前来。消防官兵近距离用水对周边6个油罐进行冷却以防起火,用消防泡沫对火管线进行压制灭火,同时调集沙土围挡流淌油火,防止向海域和附近罐体蔓延。
16日晚11点30分,经过5个多小时的扑救,900毫米输油管线的大火被完全扑灭。消防队集结力量扑救第二条管线大火。
17日凌晨两三点,新港区迎来大雨,在天公的帮助下,17日早晨6点,储油罐所有的阀门终于成功关闭。8点11分,700毫米管线大火也得到基本扑灭。整个灭火过程中,现场至少发生6次爆炸。
“这次扑救保住了储区20个10万立方米的油罐,也保住了大连港20个二甲苯储罐(其中最大的是5000立方米)。”丛树印说:“二甲苯具有中等毒性,对人体中枢系统有麻醉作用。如果这些储罐发生爆炸,威力会极大,后果不堪设想。”
事故诱因或是静电放电?
事故调查和责任认定在18日开始。大连市安监局副局长孙本强透露说,18日下午事故调查组已开始对事故所涉及的企业和中方卸油作业人员展开调查。目前还未细知在卸油过程中发生的情况,而最终的调查结果需要十几天时间。
调查组也会向外籍油轮人员了解情况。孙本强说:“外藉油轮那边也还需要调查。”事故发生后,利比里亚籍油轮“宇宙宝石”号就移泊至安全区域,27名船员也撤出危险地带。
此前央视报道称,起因是卸油作业时违规操作,“附加添加剂”时引起陆地管线爆炸引发大火;《中国石油报》称是卸油时发生“闪爆”,造成管线内原油泄漏引起火灾。
中石油集团一位内部人士对媒体解释说,附加添加剂时可能会释放出静电,在某种状态下可能会引发爆炸、火灾。他说:“不同油品会使用不同添加剂。”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工程师19日对记者表示,认同静电放电是原油火灾爆炸的一个重要原因,且码头工作平台输油管道与输油臂接合处是主要场所。
在装、卸船过程中,原油流经泵、管道、阀门、过滤器、流量计等设备,由于流动、摩擦、压缩及冲击等作用,极易产生大量静电荷。若管路系统的防静电措施不力,则在管道积聚的静电荷有可能达到很高电位,直至以电火花的形式放电。静电放电的能量通常超过原油蒸气、空气混合物的最小点燃能量。“一旦放电的同时,原油蒸气浓度正好处在爆炸极限范围内,就会立即引起爆炸。”
此外,码头及船上作业人员人体的静电危害也不容忽视,而在船上或码头上进行违章的焊接、切割等动火作业或吸烟等明火和电火花也能引起爆炸。
1997年5月30日,“大庆243号”油轮在向油驳卸油时,由于静电引起油气爆炸、燃烧,随后扩散到3艘均为3000吨级的油驳,导致近万吨原油外泄。
海上飘游分布已有183平方公里
据中新社7月19日电,中国海监船对溢油区域的最新监视结果显示,截止到18日13:00,海上飘游分布范围已达到183平方公里,其中较重污染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近海区域,已开始影响大连湾及附近海域海水水质。
溢油至水面后,受天气、潮流和风向等因素影响迅速蔓延。百米外被污染海面呈明显的黑褐色。17日凌晨2时37分,大连新港港区海面还出现明火,面积约有80至100平方米。
18日,辽宁省省长陈政高下令,在一周内完成大连海上清污任务。大连市环保局副局长吴国功18日在现场介绍说,大连六家有资质的危险废弃物处理企业已待命,60多人的作业队伍已经组织完成,并且已邀请大连理工大学和辽宁省专家协助。
由于灭火工作尚在监护阶段,环保人员还未允许进入事故现场开展工作。吴国功说,处理事故还用了不少沙土,也都要收集起来。
辽宁海事局19日的最新数据说,受污染海域已经扩大到一百多平方公里,海面重污染区有10余平方公里,轻灾区域约50平方公里,18日浮油最厚处30厘米。吴国功说:“泄漏入海的原油数量正在测量核实中。”
目前海事部门已在溢油水域布设11000米围油栏,并向海中喷射大量泡沫防止浮油再燃;并有20余艘船舶开展海上清污,使用消油剂和吸油毡清理污染海域面积4至5平方海里,回收污油约230吨。
根据官方的解释,目前只有空气污染情况无需过分担忧。大连市政府17日说,事故中“燃烧产生的气体主要为含硫和芳烃类气体,无剧毒”。而辽宁海事局局长侯景华19日则表示,泄漏原油污染都在大连海域内,不会漂到公海去。
曾发生溢油入海事故
根据大连港的规划和功能划分,新港是东北地区原油、成品油及液化化工品的仓储、转运中心。在此次事故中,原油储区应急能力受到极大考验。
在大连新港储油区域,建成和在建的30万吨级进口原油码头各一个,而紧邻原油码头北侧的,就是液体化工品码头,不远的岸上即是国家原油储备区和成品油灌区、液体化工灌区,拥有数以百计的储油储气罐。
由于25万-30万吨级油轮最为常见,大连新港30万吨原油码头尤为繁忙。石油进入灌区后,可通过现有泊位直接装船中转外运,或直接通过管道向西太平洋石化有限公司和大连石化分公司输油。此外,管道还与东北输油管网相连,未来有向东北腹地返输原油的条件,待国家石油储备库建成后,也将直接从新港码头输送原油。
记者从大连海事大学获得的一份新港溢油风险研究报告指出,随着新港码头的建成投产,也加大了周边水域溢油的污染风险。由于船舶碰撞、搁浅或火灾等原因,2004年约有100吨燃料油入海;2005年接连发生四起油船溢油事故,约有400吨原油入海;2006年约有60吨燃料油入海。
孙本强也坦承,需要对这个地区的应急力量、设备和体制进行反思,安监部门正在进行安全评估撰写报告,建立统一的包括应急救援系统在内的管理机构。“比如应急设备就已经证明是远远不够的。”
但记者了解到,早在2004年,大连港新港港务公司就制定了《新港港务公司溢油应急预案》,安全区域涵盖了油码头泊位、油罐区、输油管线等所有的溢油敏感部位,但依然无法避免此次事故的发生。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